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工具. 楊振寧 (英語: Chen-Ning Franklin Yang ,1922年10月1日 — [註 1] ),男, 安徽 合肥 人, 中國 理論物理學 家,研究領域有 統計力學 、 粒子物理學 [17] [15] 。. 他曾於 抗日戰爭 時期 西南聯合大學 念本科、碩士,後赴美念博士。. 他與同是華裔物理學家的 ...

  3. 楊振寧是當之無愧的科學偉人在基本理論方面他所提出的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成為深切瞭解基本粒子之間四項相互作用的其中三項奠定基礎從而大大增進人類對於大自然在最深層次結構和作用的認識在粒子物理學方面他與李政道所共同提的出弱作用是否

  4. 杨振宁和米尔斯把电磁作用是由 定域 规范不变性 所决定的观念推广到对易性的定域 对称群 ,提出具有定域同位旋不变性的理论,发现必须引进3种矢量规范场,它们形成 同位旋转动群SU (2) 的伴随 表示 。 揭示出规范不变性可能是电磁作用和其它作用的共同本质,从而开辟了用此规范原理来统一各种相互作用的新途径。 自从杨振宁、 罗德尼·巴克斯特 分别于1967年与1972年创建了量子 楊-巴克斯特方程 (简称QYBE)以来,量子可积模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 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 所建立的 杨代数 和量子群理论对物理中的量子完全可积模型的对称性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

  5. 2015年獲頒香港科學院榮譽院士. 博士 (哥倫比亞大學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科學院榮譽院士. 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楊振寧教授的主要研究課題集中於物理學中的兩個領域包括統計力學和對稱原理。 他的工作對粒子物理學的發展,影響極大。 為了表場他的貢獻,楊教授獲獎無數。 除了分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獲得了魯姆福德獎(1980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86年),奧斯卡·克萊因紀念講座和獎章(1988年),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 (1993年),Bower獎(1994年),愛因斯坦獎章(1995年),Lars Onsager 獎(1999年)和費薩爾國王國際獎(2001年)。 楊振寧教授於香港中文大學的網站. 2021年12月.

  6. 2015年10月1日 ·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獲頒諾貝爾物理獎自諾貝爾獎設立超過半世紀以來華人長期缺席的局面終於由他們打破他們打破的還包括三十年來科學家普遍相信的宇稱守恆原則。 楊振寧。 圖片來源: 香港中文大學. 宇稱守恆意味著大自然是左右對稱的,物理定律在左旋與右旋的粒子的作用應該都是一樣的。 基本上這就與能量守恆、動量守恆與電荷守恆一樣是項基本定律,除了出現在弱交互作用中的一個小小的謎:科學家在粒子碰撞實驗中發現θ和τ這兩種介子各自有不同的衰變方式,但進一步研究發現他們似乎是互為鏡像的相同粒子(自旋,質量,電荷完全相同)! 這就像兩具滑鼠除了按鍵左右位置相反以外一模一樣,結果移動滑鼠造成游標的移動方向與距離卻南轅北轍!

  7. 2022年10月6日 · 江才健. 2022-10-06. 瀏覽數 5,750+. 楊振寧博士為華人世界首位諾貝爾獎得主圖為2019年楊振寧在北京舉行的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講話)。 出自楊振寧傳》,天下文化出版. 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雖與今年的諾貝爾獎擦身而過卻讓世界再次見識到華人科學研究的實力。 1957年,楊振寧、李政道為華人摘下首座諾貝爾獎桂冠(物理學獎),而有「中國居禮夫人」美譽的吳健雄,更是華人物理學界的不朽傳奇。 今年適逢吳健雄110歲冥誕及楊振寧百歲嵩壽華誕,曾為兩人撰寫過傳記的知名作家江才健,7月特別造訪楊振寧北京清華大學寓所,關心其近況,並為文探究華人科學成就的特質與不凡之路。 (本文節錄自2022年10月號、第110期《觀察》雜誌〈吳健雄、楊振寧科學成就的歷史新意〉一文之精采內容)

  8. 0. 杨振宁YANG Chen Ning,Frank) [2]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 安徽 省合肥县(现 肥西县 )城西大街四古巷杨家大院 [71] [74] [89] ,字伯瓌 [31] ,理论物理学家 [1] [73]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美国国家科学院 外籍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 外籍院士, 香港科学院 荣誉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 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得者,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名誉院长、教授,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荣休教授 [85] 。 杨振宁于1942年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 1944年,获得清华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 [26] [71] [82] 。 1948年6月,获得 芝加哥大学 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