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流水響水塘 (英語: Lau Shui Heung Reservoir ),又作 流水嚮水塘 ,位於 香港 新界 北區 東部的 八仙嶺郊野公園 之內, 龍山 東北一帶,處於 粉嶺 平原的東北端,建於1968年 [1] ,屬 船灣淡水湖 工程計劃的一部分,負責將 八仙嶺 西北部的水源收集,經輸水隧道供應至 船灣淡水湖 ,同時流水響水塘亦是 灌溉水塘 ,用作 灌溉 附近農田。 水塘 面積 約3.5 公頃 , 容量 約17萬 立方米 , 混凝土 主壩高24米、長54.9米;副壩高7.3米、長39米,水庫規模較小。 流水響水塘所在地 流水響 ,早於 清朝 嘉慶 二十四年(1819年)編的《新安縣志》已有記載:「流水響潭發源處有數石井,天造地設,深約尋丈,春夏溺如飛瀑,秋冬則淙淙細響」。

  2. 流水響水塘 (英語: Lau Shui Heung Reservoir ),又作 流水嚮水塘 ,位於 香港 新界 北區 東部的 八仙嶺郊野公園 之內, 龍山 東北一帶,處於 粉嶺 平原的東北端,建於1968年 [1] ,屬 船灣淡水湖 工程計劃的一部分,負責將 八仙嶺 西北部的水源收集,經輸水隧道供應至 船灣淡水湖 ,同時流水響水塘亦是 灌溉水塘 ,用作 灌溉 附近農田。 水塘 面積 約3.5 公頃 , 容量 約17萬 立方米 , 混凝土 主壩高24米、長54.9米;副壩高7.3米、長39米,水庫規模較小。 流水響水塘所在地 流水響 ,早於 清朝 嘉慶 二十四年(1819年)編的《新安縣志》已有記載:「流水響潭發源處有數石井,天造地設,深約尋丈,春夏溺如飛瀑,秋冬則淙淙細響」。

  3. 2024年4月26日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流水响水塘 (英语: Lau Shui Heung Reservoir ),又作 流水向水塘 ,位于 香港 新界 北区 东部的 八仙岭郊野公园 之内, 龙山 东北一带,处于 粉岭 平原的东北端,建于1968年 [1] ,属 船湾淡水湖 工程计划的一部分,负责将 八仙岭 西北部的水源收集,经输水隧道供应至 船湾淡水湖 ,同时流水响水塘亦是 灌溉水塘 ,用作 灌溉 附近农田。 水塘 面积 约3.5 公顷 , 容量 约17万 立方米 , 混凝土 主坝高24米、长54.9米;副坝高7.3米、长39米,水库规模较小。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鶴藪水塘 [4] [2] 流水響水塘港版輕井澤之稱。[6] 沙螺洞:位於公園南部,有「蜻蜓之鄉」稱號。[5] 汀角濕地:位於公園南部,現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5] 鹽灶下和其風水林:位於公園北部,是鷺鳥棲息處,曾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7]

  6. 鶴藪水塘 [4] [2] 流水響水塘有「港版輕井澤」之稱。[6] 沙螺洞:位於公園南部,有「蜻蜓之鄉」稱號。[5] 汀角濕地:位於公園南部,現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5] 鹽灶下和其風水林:位於公園北部,是鷺鳥棲息處,曾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 ...

  7. 序言. 發展沿革. 大潭上水塘. 大潭副水塘. 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 影響. 文物徑及歷史建築. 大潭水務文物徑. 其他獲評級歷史建築. 交通問題.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大潭水塘 (英語: Tai Tam Reservoir )是 香港 座落於 南區 及 東區 的一組 水塘 ,位於 香港島 東南部的 大潭郊野公園 之內,毗連 畢拿山 、 渣甸山 、 紫羅蘭山 及 柏架山 。 大潭水塘由4個水塘組成,包括 大潭上水塘 、 大潭副水塘 、 大潭中水塘 及 大潭篤水塘 ,在1888年至1917年間分期建成,為香港島 食水 的主要來源,統稱為 大潭水塘群 [1] 。

  8. 生態. 遠足資料. 參考來源. 參見. 外部連結. 大欖涌水塘 (英語: Tai Lam Chung Reservoir )是 香港 新界 屯門區 大欖涌 的 水塘 ,位於 大欖郊野公園 之內,是香港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 後首個興建的水塘。 由於水塘內有多個散落在不同位置的小島,因而又稱「香港 千島湖 」 [1] 。 歷史. 早於1930年代末期開始,香港政府已計劃於新界西部興建水塘,惟因戰事被逼中斷。 1947年,研究繼續展開,並選了大欖涌作為新水塘的位置。 但由於戰後百廢待興,未有足夠資金即時展開工程,故要延至1951年港府才宣佈撥款4,000萬,1952年正式開始建造,並於1957年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