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月26日 · 普通話. 教育. 搶先表達. 浸會大學10多名學生因不滿校方的普通話豁免試機制上周到語文中心抗議期間有學生講粗口辱罵教職員校長於周三24日宣布兩名涉事學生劉子頎及陳樂行即時停學另有學生將於下月中接受紀律聆訊浸大舊生組織以浸大舊生關注普通話畢業試聯席名義發表聲明及網上聯署要求浸大校方撤回紀律處分。 直至接近凌晨時分,暫已有約600位校友簽署,當中不少署名為前學生會代表。

  2. 2021年12月24日 ·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陳德茂對香港01表示在當前語境下,「少數族裔更像是形容地位低資源少權力少的群體並非指向人口數量。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梁旭明指出,在殖民歷史中,香港人對白人一直存在「他們高過我們」的美好想像,而深膚色的族群則延續了「我們高過他們」的優越感投射,這造就了種族關係政治。 本世紀初,組織融樂會為方便提出倡議、爭取正當權益,曾一度用「少數族裔」統一形容這些長期貧窮的邊緣化社群,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個帶負面色彩的標籤。 人們總是習慣於將「少數族裔」與南亞裔及東南亞裔人士聯想在一起。 根據統計,香港的白人比例並不大,卻很少有人認為他們是「少數族裔」。 這個標籤背後已經暗含歧視。 (香港01製圖)

  3. 2023年10月24日 · 社會新聞. 公開浸大教師疑言語恐嚇錄音 4學生今收處分結果最長罰停學一年. 撰文:陶嘉心. 出版: 2023-10-24 23:52 更新:2023-10-31 09:00. 47. 浸會大學學生會幹事會前內閣滄溟成員組成的聯合上訴平台今年4月上載一段疑為浸大教職員涉及言語恐嚇的流出錄音當時校方指有學生於校方會議擅自錄音並公開發佈的做法不能接受大學會按既定程序調查及適時啟動相關紀律程序。 據了解,四名涉及公開錄音的學生今日(24日)收到校方通知處分結果,當中兩人被罰停學一年、一人被罰停學一學期,一人被罰80小時校內服務。 校方回覆查詢時表示,已完成對涉事學生的紀律程序,並通知相關學生有關的懲處決定,由於學生紀律程序涉及私隱,校方不會評論個別個案的詳情。 + 1.

  4. 2021年12月7日 ·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陳德茂舉例白人的中文應用能力不足不會被歧視和排擠而南亞少數族裔人士卻會因此而受到諸多限制彰顯了正面差別待遇與負面差別待遇的區別。 (歐嘉樂攝) 融樂會總幹事張鳳美對《香港01》指出,種族歧視在疫情期間更加明顯。 有人認為少數族裔不講衛生、不戴好口罩致疫情再爆發,但同等情況下白人受到的待遇卻形成強烈反差。 (蘇煒然攝)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4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2月6日)《香港主流社會中的少數族裔:看不見的他者》。 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種族歧視系列文章】 一|香港主流社會中的少數族裔:看不見的他者. 二|傾斜的社會:少數族裔的公共服務及福利待遇. 三|少數族裔就業——零工經濟是紅利還是陷阱.

  5. 2018年1月26日 · 凌晨3時許浸會大學區樹洪紀念圖書館外面向聯福道的外牆被發現遭藍色噴漆塗上X你錢大康」、「反歧視」、「NO PTH等中英文字句據悉校方並未就事件報警浸會大學因學生提出取消普通話試風波近日愈演愈烈;「佔領語文中心事件

  6. 2023年8月30日 · 港聞. 深度報道. 香港主流社會中的少數族裔:看不見的他者. 撰文:劉夢婷. 出版: 2023-08-30 15:30 更新:2023-08-30 15:30. 5. 儘管香港是移民社會不同膚色種族籍貫語言或生活風俗的居民在此處流動但其中約有92%人口是華裔人士大體算是單一種族社會在這座自詡為多元包容共融的國際大都市中香港人乃至華人為中心的主流社會仍有強烈的排外情緒。 「種族」的標籤因外顯的膚色及外貌特徵,更容易遭遇明顯、甚至有攻擊性的差別待遇;少數族裔這個標籤本身更往往被視為「原罪」。

  7. 2021年12月9日 · 港聞. 深度報道. 種族歧視中不中英不英? ——少數族裔需要怎樣的語言教育. 撰文:劉夢婷. 出版: 2021-12-09 15:30 更新:2021-12-09 15:30. 2.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全港88.9%的人口以粵語為慣用語言。 換言之,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大多數場景都必須用到粵語。 即便少數族裔人士面臨的歧視和偏見成因複雜,但不可否認,他們未能享受適切實用的中文教育。 前文提到,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文語言障礙是少數族裔人士在港生活的一大掣肘。 根據立法會提供的數據,在18至22歲的南亞裔人士中,只有10%在香港升讀學位課程,低於整體人口相關比率23%的一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