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清明節由來. 國曆4月5日是清明節,清明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36年的春秋時代,晉文公為了感念忠臣介之推所定的忌日,流傳至今,人們就在這天向祖先與亡者追思;而在農曆的24節氣中,此時春意盎然,四野明淨,因此取作「清明節」。 清明節掃墓祭拜流程. 在台灣比較常見的三種清明節拜拜與掃墓方式,包含掛紙、培墓以及探望靈骨塔。 掛紙....

  2. 掃墓水果、鮮花種類藏學問. 清明節祭拜祖先,除潤餅捲、草仔粿,當然免不了準備鮮花、水果、牲禮、金紙等供品聊表心意,謝沅瑾表示,箇中也有一定的習俗與學問。 清明節拜拜供品: 一般來說,拜拜供品傳統以「三牲四果」(三牲素果為口語謬誤)為主。 一般常見的三牲為豬、雞、魚三種供品,不過有些家庭,也會選擇使用豬、雞、魷魚乾等不同的牲禮配對。...

  3. 清明節一定要祭拜祖先嗎?. 命理師從《破墓》分析「風水對生活」的影響,「慎終追遠」千萬別忽略. 故事作者: Bella Editor. • 2 天. 若我們的源頭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清明節」是祭掃墳墓緬懷先人的重要節日,各地民眾陸續返鄉祭祖,不過民眾為了慎終追遠,留意傳統習俗及禁忌;命理師楊登嵙列舉這5類人 ...

  6. 目前正值清明節,各地公墓及納骨塔出現許多人潮,民眾為了向先人表達敬意都會準備好各式供品,知名民俗專家廖大建議,小番茄、釋迦、芭樂等3 ...

  7. 1.神明:常以有三牲、水果、糕點和酒水。 2.祖先:以清淡為主。 需三牲或五牲、酒或茶水、6碗/8碗/12碗的菜飯、湯、水果、種子食物,如花生、開心果等,象徵子孫碩果累累。 在香燒到1/3時擲筊問祖先是否享用完,一聖杯後才能燒化金紙,等燒化完,再去收供品。 神明和祖先供品都要分開,收供品時間也以祂們指示為準。 通常有半天、一天等。 拜完的供品記得收走不要放在供品桌上。 祭拜家中祖先。...

  8. 1、插柳驅邪. 在清明時節,柳樹發芽,綠意盎然。 古人認為柳枝有辟邪的作用,在家門口或窗前插上柳枝,象徵的是驅除陰霾,迎來春光。 這不僅能為家中帶來生機,還能添增好運,為家庭成員帶來健康和平安。 2、清明踏青. 清明假期最適合與家人或朋友一同外出踏青,親近自然。 在戶外不僅能舒緩壓力,更能接收大自然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