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1日 · 澳洲仔Brendan已在港生活4年若有留意YouTube或媒體訪問會對Brendan留印象他4年前由澳洲來港讀碩士對香港的認識從澳洲的港人朋友開始他曾跟老師學普通話又自學廣東話用字精準兼地道Brendan喜歡四處去拍攝唔鹹唔淡香港指南開正佢個瓣。 《唔鹹唔淡香港指南簡介:「在香港生於斯長於斯的我們卻對香港各樣文化一知半解熟悉程度竟不及來港數年的一群外籍人士! 到底是生活壓力令香港人變得『離地』,還是對日常大小事的盲目? 節目透過兩名生活風格截然不同的主持,跟隨來自不同國家的在港外籍人士來一趟『香港深度遊』,發掘東方之珠鮮為人知的魅力,體驗不一樣的香港風情,同感受生活中忽略的城市美景與香港文化。

  2. 2022年10月18日 · 明報專訊我問一個到澳洲留學第二年的大學生在外地生活最想念香港的是什麼她想也不用想,「我最掛念香港的茶餐廳食物」。 我立時心領神會——憶起剛出外留學後,才發現從前不懂欣賞的茶餐廳、大牌檔、雲吞麵檔和粥店,竟變成日思夜想的地方。 於是,我問下去:「相信你以前不曾喜歡過茶餐廳吧? 女生點頭承認:「不單不喜歡,更加是討厭走進去……」 我會心微笑,「是的,因為那些地方通常比較骯髒、擁擠和嘈吵,甚至殘舊和坐得不舒服」。 女生像找到自己一樣,接着說:「真的! 倒沒想過人思鄉時,會後悔從前沒好好珍惜吃茶記的機會。 我在美國讀大學,第一次放4天的長假時,馬上飛去加拿大多倫多探望親戚,要過幾天充滿香港文化的日子。 在一個華人購物中心,看到餐廳門口貼上「港式奶茶」的招紙。

  3. 2020年11月24日 · PAST ARTICLES.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培僑重兩文三語 榮光評級不俗.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24日. Share. 【明報專訊】問 家住沙田區,兒子好動活潑,也喜歡看書。 來年將入讀PN(學前班),已獲培僑國際幼稚園錄取,但也心儀真理浸信會榮光幼兒園和迦南幼稚園(九龍塘),請問有何建議? 答 培僑國際幼稚園重視兩文三語,「培育中英兼善、好學篤行的小朋友」。 而你心儀的兩所幼稚園皆為「免費」幼稚園,參考教育局的評核報告,本人給真理浸信會榮光幼兒園和迦南幼稚園(九龍塘)的評級,分別為A+及A-(從A++至A-)。 你可以先往培僑註冊再試考榮光,因該校在沙田,評級也不錯。 博李金不如報蒙恩.

    • 文:沈雅詩
    • 申請派位需住址證明
    • 地方政府網比較學校表現
    • 付費資訊網看入讀機會
    • 勿太依賴升學中心 自己做「功課」
    • 中介只收學校佣金 顧問家長須付費
    • 瀏覽學校協會資訊 留意校友出路
    • 排名榜準則不一勿迷信

    今年4月,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前召集人周勁倫(Eiffel)偕妻子帶同3名分別12歲、8歲和5歲的子女移民英國,展開新生活。早在計劃之初,Eiffel已敲定要落戶倫敦周邊地區,除了是因為他比較熟悉這一帶,看好大城市的就業前景外,更重要的,是Eiffel認為倫敦的環境配套,有利孩子的成長發展,「它不單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文化之都,住在附近,我很容易便帶到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欣賞歌劇,令他們的成長發展更多樣化。當然,治安、天氣,也是我考慮的因素之一」。

    不過,即使有心儀的城市,Eiffel也提醒家長,因為要兼顧選校問題,所以宜選擇多兩三個落腳點,作兩手準備,「想在英國入讀公立學校,是需要有住址證明才可以向Council申請派位,但假如你在某區租置了物業,最終區內心儀的學校無插班位,那就『頭痕』了;相反,心儀學校有插班位,但你卻在區內物色不到居所,亦是無用。所以,這個遊戲是『難玩』的」。 Eiffel正正遇過這種情况,「本來『Plan A』是住在倫敦以北的中產小鎮St. Albans,因為當地有一間心儀中學,我希望大仔可以插班讀Year 7。在香港,我一直留意着這間學校,也知道它有學位,但豈料在臨出發前一個月,就顯示沒有位了!」由於那區除了這間學校,其他都不太合Eiffel的心意,他又不想兒子無了期地waiting,於是立即啟動「Plan B...

    由於愈來愈多香港人移民英國,一些熱門落腳點的租置盤和學額的競爭也漸趨激烈,因此家長往往要未到埗,就先「隔山買牛」去篩選學校。不想揀錯的話,Eiffel說,唯一秘訣是靠勤力!「關於學校的資訊,英國的透明度、流通度比香港好得多,而且公布的形式亦是統一的,只要登入地方政府的網頁,家長就可以透過量化的數字,直接比較到每間學校的表現、成績、進步幅度等。不像香港,無論是小學的升中派位結果,又或是中學的公開試成績,學校可選擇性地公布資料,甚至不公布。」 另外,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Ofsted)會派員到每間學校視學,並發出視學報告(Ofsted Report),這是家長選校時必讀的文件,「這個報告主要是通過監察員的評分,讓家長知道,這間學校有什麼做得好或不好的...

    不過,有心水學校又怎樣得知是否有插班位呢?根據Eiffel的經驗,部分Council會定期更新相關資料,但大部分都沒有這樣做,需要家長主動查詢,甚至直接向學校了解,「不過,就算問了,有時都未必會獲得明確答覆,家長或有需要再從其他佐證去了解,再估算孩子成功入讀的機會率」。 Eiffel所指的「佐證」,包括英國坊間的付費資訊網站,例如Locrating。這個網站不單歸納了Ofsted對學校的視學評級,還公布該校近5年錄取的學生中,有多少是以此作首三志願,以及學校超額申請的狀况(oversubscribed),有了這些數據,家長就更容易知道所選的是否熱門學校,是否需要及時「轉軚」。

    英國教育享負盛名,在移民潮前,每年亦有不少香港中小學生赴英升學。但由於他們的身分是海外留學生,所以需要報考私立寄宿學校,既要通過面試、筆試,申請程序及手續亦較繁複,因此大多數家長都會找升學中心幫一把。不過,升學中心其實有「中介」和「顧問」形式之分,兩者的性質大不同,「最大分別是,『中介』向家長、學生所提供的諮詢是『免費』的,但『顧問』就要收取費用」,業內人士梁曉芙(Eve)說。

    Eve透露,中介的報酬主要來自學校所支付的佣金,「一般是學生首年學費的10%至15%,部分商業味較重的學校,佣金更可高達20%至25%,只要學生翌年繼續讀下去,他們可再分花紅」。至於顧問,則是向用家直接收取顧問費,不收取回佣,優勝之處是他們能夠提供獨立中肯的教育建議,缺點當然是家長需要自掏腰包,「有些顧問是按入學申請次數收費的,亦有些是套餐式,考多少間學校,也是定額收費」。 駐英逾20年,替無數海外學生擔任過監護人,以及曾於多間英國大學負責招生工作的Eve建議家長,替子女選校時,不應單單依賴升學中心,自己也要做些「功課」,「大家不妨看看The Independent Schools Inspectorate(ISI)所撰寫的Inspection Report,它是英國私立學校評估監督機構,每...

    另外,英國亦有很多學校協會,例如私立學校協會、英國寄宿學校協會、英國女子學校協會等,它們的資料亦值得瀏覽。直接登入學校網頁,有時亦會有所發現,Eve教路,可特別留意學校校友的出路,「例如英國北部有一間學校『出產』了多名BBC記者,我就會猜想,這間學校應該比較着重學生的思維訓練或重視擴闊學生的視野」。

    立足行內多年的Eve,又特別提醒家長,不要過分迷信那些學校排名榜,「最怕家長指着英國學校排名榜對我說,要子女入這間讀那間。大家要知道,上榜的學校,不一定是好的」。她解釋,坊間有太多排名表,計分準則各有不同,甚至有些只要學校肯付款,即可上榜,當中亦混雜了不少「學店」,「有些排名高但只辦中六、七課程及只提供A Level的學校,我會形容它們為『補習社』、『學店』,一味催谷學生,要求他們『死讀爛讀』,爭取公開試好成績。如果來到英國,還要選擇這種填鴨式教育,那倒不如留在香港吧」!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9期]

  4. 2024年5月8日 · ViuTV節目唔鹹唔淡香港指南今晚8日播出新一集主題是抵買時裝指南兩位主持陳俞希Hailey和澳洲仔Brendan請來日本旅遊達人杜如風現身先為神秘外籍嘉賓揀選一套eye-catching的衣服3人分別負責搜索上下身服裝和配飾Hailey選擇了一條色彩鮮艷的長褲Brendan選擇了一頂紫色拼黑色的漁夫帽杜如風則選擇了一件顏色較保守的藍白間條長袖3件衣物完全不相配。 巴西籍嘉賓Luci穿上他們精心揀選的服裝後婉轉地說︰「其實你哋買得Ok嘅,不過唔係好適合我嘅style。 4人之後去到知名掃街聖地「葵涌廣場」,分成兩組在商場內搜購衣服為鄰組港女設計造型。 杜如風未曾到訪過葵涌廣場,令Brendan和Luci十分驚訝。

  5. 2024年5月26日 · 身在新西蘭留學的姚焯菲(Chantel)近日忙於準備考試,晚上仍到圖書館溫書。Chantel今天(26日)在社交平台分享多張照片,其中一張見一臉疲態的她做出似想掟走手中書本的動作,另一張照片中的她更流下了眼淚。不少粉絲非常擔心,紛紛留言為Chantel打氣,After Class隊友詹天文說︰「是tel女王的 ...

  6. 2021年7月11日 · 調查中被問到如果有能力會否移民,15至29歲的群體卻有近半數人選擇「多數會」及「一定會」,這個比率隨年齡下降,30至49歲是四成、50至69歲是三成,70歲或以上只有一成多。 政治不穩就移民,很合理吧! 但鄧鍵一就以上研究指出,這種移民潮論述延續3個世代,到Z世代已經斷裂。 「以世代角度去看,第一代人因內地政治動盪走難來港,本身是移民;然後是嬰兒潮世代,就算自己沒移民,但有移民潮的集體經驗,都會理解;下一代就算未必親身經歷移民這個決定,也會見到父母移民,或成長時知道身邊很多人移民。 在這三代人,因為政治原因而要遷居,這個集體經驗構成個人經驗的一部分,去到Z世代就消失了。 「這套論述對他們而言沒有正當性,點解政治環境變差就要離開,而不是留下? 反而是一件要解釋、討論、對話的事情。

  1. 澳洲留學好唔好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temu.com

    Come and check Study To Australia at a surprisingly low price, you'd never want to miss it. Only Today, Enjoy Study To Australia Up To 90% Off Your Purchase. Hurry & Shop Now.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