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澳門天文台網頁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現在預訂澳門酒店可享二折優惠。 先預訂,後付款,趕快預訂吧!

  3.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tw.strikingly.com

    支持多語言,社群媒體整合,SEO友好,移動友好,自訂域名,自訂表單等功能。專業級跨境SaaS架站系統。 我的網頁解決方案為您量身訂製。免費架設網站和商店。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8日 · 地球物理氣象局 (葡萄牙語: 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Meteorológicos e Geofísicos ,英語: Macao Meteor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Bureau ; 縮寫 為 DSMG ;簡稱 澳門氣象局 或 氣象局 (只限澳門);前稱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地球物理暨氣象台 (簡稱為 氣象台 ),是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屬下的局級部門,隸屬澳門 運輸工務司 。 氣象局為 澳門特別行政區 的公共部門,負責氣象、航空氣象、地球物理及大氣環境方面的監測、分析研究、預報及預警。 [1] 澳門氣象局是 世界氣象組織 、 亞太經濟暨社會委員會 屬下之 颱風委員會 和 珠江三角洲 氣象服務組之成員。 歷史沿革 [ 編輯] 早期 [ 編輯]

    • 意義
    • 歷史
    • 發出時間點
    • 安全措施
    • 颱風消息
    • 影響
    • 爭議
    • 方向配搭
    • 風力未達八號風球標準的個案
    • 相關條目

    熱帶氣旋繼續接近澳門,澳門的持續風速現正或預測將達63公里/小時至117公里/小時,陣風約達至180公里/小時。八號風球劃分為八號東北風球、八號東南風球、八號西南風球和八號西北風球,風球的指示方位為未來數小時內的可能風向。

    1912年

    1912年8月31日起,澳門改用數字警告信號系統,當受到熱帶氣旋吹襲時,就會以鳴炮、圓形、圓錐形或圓柱形的物件,向港口航海人士告知熱帶氣旋對澳門構成的威脅程度及烈風吹襲的方向。最初原意是方便航海人士使用,故此釐定的標準主要是以澳門以內可能出現的風速為依據,當有熱帶氣旋進入了本澳三百英里(約480公里)範圍內時,港務當局始懸掛風球。其中1~8號信號表示熱帶氣旋相對於澳門的方位,由北方向開始順時針至西北方向。如果這些信號的下方如同時懸有一白旗,表示熱帶氣旋正移近澳門,對澳門構成威脅。

    1923年

    1923年10月23日起,參考香港天文台的做法,信號簡化至1至8號風球,其中2號至5號風球則分別代表四個方向(即相等於現時8號風球)。 1. 二號風球:信號球形狀為朝上錐體(▲),夜間信號燈顏色為「白綠綠」(由上至下),代表烈風從北方吹襲。 2. 三號風球:信號球形狀為朝下錐體(▼),夜間信號燈顏色為「綠白白」(由上至下),代表烈風從南方吹襲。 3. 四號風球:信號球形狀為黑色圓柱(▉),夜間信號燈顏色為「綠綠白」(由上至下),代表烈風從東方吹襲。 4. 五號風球:信號球形狀為黑色球體(●)。夜間信號燈顏色為「白白綠」(由上至下),代表烈風從西方吹襲。

    1931年

    一個新的颱風信號系統於1931年6月11日啟用。當時的五至八號風球等於現在的四個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唯信號球形狀則承傳1917年系統中的二至五號風球。 1. 五號風球:信號球形狀為朝上錐體(▲),夜間信號燈顏色為「白綠綠」(由上至下),代表烈風從西北方吹襲。 2. 六號風球:信號球形狀為朝下錐體(▼),夜間信號燈顏色為「綠白白」(由上至下),代表烈風從西南方吹襲。 3. 七號風球:信號球形狀為黑色圓柱( ▉ ),夜間信號燈顏色為「綠綠白」(由上至下),代表烈風從東北方吹襲。 4. 八號風球:信號球形狀為黑色球體(●)。夜間信號燈顏色為「白白綠」(由上至下),代表烈風從東南方吹襲。

    在2000年至2017年,澳門氣象局會視乎澳門境內任意一個站點 (主要視乎跨海大橋風力) 的每小時平均風速持續已達到或預測兩小時後將會達到63公里或以上,才會發出八號風球,並且一般會提前一兩小時作出預告表示改掛八號風球。 在2018年之後,澳門氣象局改為澳門境內任意一個站點的十分鐘平均風力預測持續達到63公里或以上,並且提前兩至四小時前作出預告表示改發八號風球,在發出八號風球後通稱數小時後才逐漸達到烈風風力。

    完成一切的預防措施,如鎖緊門窗和加固當風的玻璃;
    所有學校停課;
    非必須外出的人士應逗留在安全的室內場所,遠離當風的門窗,並繼續注意熱帶氣旋的最新消息;
    停止一切戶外及海上活動;

    澳視澳門台及資訊台會在八號或更高風球發出期間每小時提供一節《颱風消息》,亦會在改發風球後播出,而新聞時段內不會播出《颱風消息》。節目除主播外,亦會連線氣象局現場的記者及氣象局高級人員共同講述風暴情況。 另外如在非正點改發風球,澳門電台亦會在改發風球後提供一節《特別新聞報道》報道風暴消息,若深夜期間八號或更高風球仍然生效,亦會在正點提供一節《特別新聞報道》。

    民防行動中心宣佈澳門在八號風球生效期間同時進入或維持即時預防狀態。
    關閘邊檢大樓及跨境工業區邊檢大樓正常通關。
    港澳直昇機及客輪服務暫停。

    嚴格標準

    澳門在2018年之前以極其嚴格的每小時平均風速來作為懸掛熱帶氣旋信號的指標。2016年颱風海馬襲澳後,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批評氣象局以每小時平均風速來作為掛風球標準不符邏輯,而且氣象局官網所公佈的實時數據均為10分鐘平均風速,而每小時平均風速僅為內部數據,質疑氣象局為何要以無法對外提供的數據來掛風球;加上台灣、日本、香港均使用10分鐘平均風速,內地則採用2分鐘平均,美國更使用1分鐘平均,澳門絕無必要以明顯較嚴格的每小時平均風速來決策。2017年天鴿風災後,氣象局改以10分鐘平均風速作為發出熱帶氣旋信號的標準,與香港天文台看齊。

    實測發波

    澳門氣象局在2017年天鴿或以前的熱帶氣旋,一般以一小時平均風力實測達到烈風,才會宣佈懸掛八號風球。2012年熱帶風暴杜蘇芮,6月30日凌晨1時,杜蘇芮集結於澳門東南約90公里,及後三條往離島大橋的測風站均持續錄得烈風程度平均風力,澳門風力凌晨2-3時最大,嘉樂庇總督大橋一小時平均風力錄得63.4km/h之烈風程度,此時氣象局才宣佈在凌晨3時半改掛八號東南風球,但杜蘇芮已登入珠海西部,強度開始減弱,澳門風勢回落至強風程度,導致八號風球生效期間,未能達到烈風程度,顯示懸掛八號風球時間過遲。

    考量標準局內人員無共識

    氣象局局長馮瑞權在2016年8月曾向傳媒表示,颱風妮妲吹襲澳門時,雖然有氣象監測站錄得的風速已經達到法律規定的下限,但由於颱風整體風速較小,未符合懸掛八號風球的普遍性和持續性標準。懸掛風球標準方面,氣象局局長馮瑞權在調查中向廉署表示,颱風預報不能單純依據第16/2000號行政命令核准的《熱帶氣旋情況的指示》中的標準,必須綜合考量颱風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持續性三項要素。 但廉署發現,氣象局並沒有發佈任何文件用以界定或說明何謂颱風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持續性,更沒有制定依據「三項要素」進行颱風預測的內部指引。馮瑞權表示工作人員均對此清楚了解,一般會「心中有數」,「不會有歧義」。

    由於典型熱帶氣旋路徑一般是西北、西北偏西或西北偏北移動路線,導致澳門受風暴吹襲期間的風向有慣常的轉變模式,造就典型的八號信號方向配搭;但部份熱帶氣旋的路徑可能較異常,造成其他類型的風向轉變,亦令八號信號的配搭有所不同。此外部份熱帶氣旋由於正面吹襲澳門,可能導致配搭之間出現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下述只記載2000年後,澳門沒有一個測風站在一小時平均風力或十分鐘平均風力達到63km/h或以上之烈風水平,但氣象局仍發出八號風球的個案: 1. 以澳門氣象局網站實時每5分鐘提供的數據,計算風力。 1. *數據錄得時間多於一個。 1. (註︰2000年-2002年期間氣象局沒有公開所有氣象站資料,以大潭山氣象站為準;2018年後,若一小時平均風力未達到烈風程度,但十分鐘平均風力達到烈風程度,可稱為達到懸掛八號風球標準) 1. 背景顏色 (風速) 1.1. 清勁或以下風力(每小時41公里以下)不會配上任何背景顏色 1.2. 藍色為強風(每小時41至62.9公里) 1.3. 黃色為烈風(每小時63至87.9公里)

  2. 天文台在1996年在互聯網開設網頁是最早設立網頁的香港政府機構之一在2000年天文台添增加了一套 高效能伺服器 ,提高氣象數據處理的能力。 一年後的2001年天文台增強網站服務開始提供文字版及有聲版網頁 視障人士 也可以在網上獲得 天氣 資訊。 另外天文台亦推出網站的無線應用系統規約( WAP )及個人數碼助理版本,供 流動電話 用戶使用。 2010年,推出 我的天文台 服務,提供網頁及 智能手機 版本,方便市民隨時按需要查詢天氣情況。 2013年天文台慶祝成立130週年,舉行多項活動,包括與 歷史博物館 合辦天文台歷史展覽 [5] 。 2017年香港天文台的天氣預測及警告服務獲頒發國際標準化組織認可的ISO 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6]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澳門暴雨警告信號在1992年基於香港天文台 建立的香港暴雨警告信號系統而建立,有紅色及黑色標記的暴雨警告信號,但有關性質與香港的有點不同。1994年,因一些家長對於暴雨天氣造成上學上課困境 ...

  5. 澳門熱帶氣旋信號 (葡萄牙語: Sinais de Tempestade Tropical de Macau ),是當 熱帶氣旋 接近 澳門 時,由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發出的警告。 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提醒澳門市民及遊客知道熱帶氣旋將可能對當地造成的影響,以及警告澳門及其附近海域將可能出現的強烈風勢。 歷史. 氣象局懸掛風球地點(2002年) [1] 氣象局懸掛風球地點(現時) [2] 早期,澳門在 聖老楞佐堂 堂前設立風訊竿,以向南灣沿海一帶的漁民提供風暴訊息,因此,聖老楞佐堂曾稱為「風訊堂」。 [3] 1861年 [4] ,當有颱風影響的先兆,澳門船政廳(Serviços de Marinha) 會在水警艦或水警總部懸掛旗幟及鳴放風炮一响。

  6. 2021年10月7日 · 天鴿不但帶來極具破壞性的風力導致澳門境內錄得破紀錄的持續風速而且其風暴潮疊加天文大潮更引致澳門多處嚴重水浸成為澳門半世紀以來最慘重的風災。. 澳門氣象局 更被猛烈批評預報嚴重失誤,局長 馮瑞權 於風災翌日下台 [2] ,連同副局長 ...

  7. 澳門和菲律賓氣象部門提供的十分鐘平均風速僅記錄熱帶氣旋在其責任範圍內的最高值。 2024年太平洋颱風季 的一部分 颱風艾雲尼 (英語: Typhoon Ewiniar ,國際編號: 2401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WP012024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 : Aghon )是 2024年太平洋颱風季 第1個被命名的風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