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15日 · 台灣約有6%、上百萬名民眾患有慢性疼痛之纖維肌痛症,全身性疼痛且有嚴重睡眠障礙及負面情緒,陽明交通大學攜手台北榮總最新研究發現,如果抑制小鼠「大腦杏仁核中央區體抑素神經細胞」活化,可緩解其慢性疼痛及負面情緒,研究結果今早刊登於國際科學期刊「數位生命科學(eLife)」。 陽明交大生命科學院院長連正章與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研究團隊發現,小鼠大腦中「杏仁核抑體素神經細胞」的活性,會影響慢性疼痛引起的焦慮或憂鬱,研究結果有助於了解慢性疼痛與行為、情緒之間的互相影響,針對疼痛過度敏感反應,提供可能的治療方向,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研究團隊解析此研究。

  2. 2020年10月6日 · 纖維肌痛症是神經科及疼痛科常見疾病,成年人有二%至六%會患病;其特徵是慢性廣泛性肌肉疼痛,並伴隨疲勞、失眠、焦慮和憂鬱,不只影響病人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導致失能。 過去研究雖認為,生活精神壓力會誘發或加重纖維肌痛症症狀,不過因果關係難認定,且致病原因不清楚。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陳志成與高醫大附設醫院主治醫師洪志憲等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在科技部支持下,建立出動物壓力模型研究,終於找到纖維肌痛症可能致病機轉。 反覆壓力刺激 導致溶血卵磷脂濃度上升.

  3. 2017年10月6日 · 高醫神經內科醫師洪志憲表示,纖維肌痛症特徵是長期廣泛型肌肉痠痛,伴隨有疲勞、睡眠障礙,另有頭痛、腸躁症或顳顎關節痛等症狀,其臨床 ...

  4. 2019年5月4日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醫師陳韋達說,有個病患廿二歲時出車禍腰部受傷,十八年來腰部疼痛逐漸擴張到全身,常忘東忘西、失眠,甚至開冰箱瞬間忘了要拿什麼東西,看了復健科、骨科、風濕免疫科,都找不出原因。 陳韋達說,纖維肌痛症病患可能因長期疼痛與壓力,導致壓力荷爾蒙(可體松)分泌失調,這名病患也是因長期生活壓力罹患此病。 多做運動紓壓 症狀大幅減輕. 後來給予病患神經穩定劑,並要她多做運動紓壓,包括熱身、柔軟操、有氧運動和肌力運動,症狀大幅減輕。 陳韋達笑說,這名女病患還考了健身教練執照,練到體脂肪僅八%。 北榮一般神經科醫師王培寧指出,針對纖維肌痛症病患研究顯示,雖然他們認知減退程度尚未嚴重到認知障礙,但與同年齡的健康人相比,患者記憶力、注意力和執行功能明顯較差,造成日常生活許多困擾。

  5. 2019年5月3日 · 台灣神經學會今天舉辦年會,會中發表新研究指出,台灣約有2%、60萬人口可能是「纖維肌痛症」病患,以女性居多,易有健忘、易分心、執行功能 ...

  6. 2009年10月21日 · 下背手術致屎尿失禁 醫師醫院判賠200萬. 〔記者孫友廉、洪素卿、蔡偉祺/台北報導〕下背痛的勞委會職訓局職員王美月,專程前往亞東紀念醫院 ...

  7. 51歲陳姓女子,4年前開始出現肌肉僵硬、疼痛,導致疲倦、憂鬱、焦慮、失眠等症狀,但四處求醫都找不出病因,因其從事保險業,一度被誤認想詐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