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0日 · 記者李鴻典/綜合報導. 國內痛風族群明顯年輕化,40歲以下患者已超過一半,免疫風濕科醫師賴漢明表示,痛風是因尿酸過高而導致,高尿酸的原因 ...

  2. 2015年9月10日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分析國人患有痛風症狀的民眾,發現痛風族群有逐漸年輕化趨勢,目前好發族群已從20年前的50歲降到至今的2、30歲 ...

    • 痛風不治療恐釀「洗腎風險」? 肥胖、飲酒、高血壓是致病元凶?
    • 醫揭痛風症狀「4大階段」 這時期不控制病情恐「急轉直下」
    • 臟、海鮮仍可能痛風? 每天喝手搖杯風險「暴增1.7倍」

    痛風若無及時治療,恐將釀成「洗腎」的風險?衛福部樂生療養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鴻安醫師表示,診間一60歲患者痛風數年,至診所接受打針、吃藥等療程皆無明顯好轉,且自覺疲倦感越來越重,就醫抽血才發現GFR(腎絲球過濾率)降到20 ml/min/1.73m2 ,竟已罹患「慢性腎衰竭」第4期。 林鴻安醫師表示,痛風為一種慢性疾病,又稱「代謝性關節炎」。起因為人體在進行食物分解或代謝排除老廢細胞時釋放「普林」,而普林代謝後又形成尿酸。當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超出人體可溶解的程度,便形成「尿酸結晶鹽」;若其聚集在關節處,容易產生紅腫、發炎等反應,形成痛風。 林鴻安醫師進一步解釋,「原發型痛風」患者主要是遺傳因素,而「續發型痛風」患者則是因其他疾病誘導,如肥胖、飲酒過量、高血壓或是藥物(如利尿劑、免疫抑制劑等...

    林鴻安醫師進一步表示,痛風的臨床症狀從初期至後期分為4階段: 1.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此階段若僅有尿酸過高但無任何狀況,並不需要藥物治療。 2.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醫師會使用秋水仙素和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減緩發作時關節的紅腫熱痛症狀。 3. 不發作間歇期。患者此時應有意識地控制尿酸水平,有助於病情趨於穩定;否則可能導致關節炎反覆發作、或出現慢性痛風的情況。 4. 慢性痛風石關節炎。因痛風結晶長年累積、形成痛風石,因此須服用降尿酸藥物,控制血液尿酸濃度,減少反覆發作。 林鴻安醫師強調,痛風是慢性腎臟病和腎結石的風險因子,因此建議痛風患者應定期接受慢性腎臟病的篩檢。此外,高尿酸也可能直接形成尿酸結石,在泌尿系統中如果造成阻塞、影響排尿,倘尿液不斷迴流淤積,也會造成腎積水及腎功能衰竭。

    林鴻安醫師指出,多數人以為只要避開內臟、海鮮及過多紅肉類等高普林食物,就不需擔心痛風發作。事實上,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食物、飲料以及酒精都會造成體內尿酸累積增加。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指出,每天攝取500cc含糖飲料,就足以提高罹患高尿酸血症的機率至1.74倍。 因此,林鴻安醫師呼籲民眾,除了注意保持理想體重外,減低高風險食物如內臟、紅肉、果糖/玉米糖漿等,以及注意酒精的攝取、勿養成酗酒習慣,以上做法才能真正遠離高尿酸與痛風。若近日自覺關節疼痛不堪,也應盡早就醫治療用藥,以期症狀改善、回歸正常生活。 延伸閱讀: 一堆人40歲不到就痛風? 除了高普林食物 手搖飲、蛋糕點心也是尿酸殺手? 一變冷、下雨膝蓋就有感? 醫曝「天氣痛」成因:有舊傷、關節發炎更要命

  3. 2013年11月17日 · 有份美國、加拿大研究指出,常喝汽水等碳酸飲料及其他含糖飲料的男性,較易出現痛風症-狀。 常喝含果糖飲料或常吃蘋果、柳橙等高果糖水果的 ...

  4. 2024年5月26日 · 當體內產生太多的尿酸,或是身體不能有效將尿酸排出體外時,多餘的尿酸就會結晶沉積在關節(俗稱痛風石)造成急性發炎反應,導致病患劇烈疼痛或行走不易。 更多新聞: 新郎還沒「進來」就射精! 妻跟閨蜜一聊發現不對勁 醫揭5大嚴重問題. 程涵宇說,最近發現痛風不是只會發生在長輩,40歲以下年輕人因為痛風痛不欲生來就診的越來越多!...

  5. 2018年9月4日 · 台灣也有學者探討痛風罹患風險與飲食內容的關聯性,結果發現痛風罹患風險和豆類、蕈菇類的攝取量呈現負相關,這些研究大概能指出吃黃豆製品 ...

  6. 2019年10月22日 · 坊間流傳喝梅子汁可以改善痛風,聯新國際醫院腎臟科主任林盈光醫師表示,喝梅子汁在理論及臨床上,的確有助於痛風發作頻率及嚴重度,但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