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0日 · 民以食為天,為避免痛風發作,賴漢明提供幾項痛風飲食原則,包括保持均衡飲食,五穀雜糧、蔬果類、蛋豆魚肉類應以2:2:1的比例攝取。

  2. 2022年8月23日 · 血液中尿酸升高,而過多的尿酸累積在關節處引起發炎就會導致所謂的「痛風」,近年來國人飲食愛甜食、愛喝飲料和吃火鍋等,導致痛風盛行率 ...

    • 痛風不治療恐釀「洗腎風險」? 肥胖、飲酒、高血壓是致病元凶?
    • 醫揭痛風症狀「4大階段」 這時期不控制病情恐「急轉直下」
    • 臟、海鮮仍可能痛風? 每天喝手搖杯風險「暴增1.7倍」

    痛風若無及時治療,恐將釀成「洗腎」的風險?衛福部樂生療養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鴻安醫師表示,診間一60歲患者痛風數年,至診所接受打針、吃藥等療程皆無明顯好轉,且自覺疲倦感越來越重,就醫抽血才發現GFR(腎絲球過濾率)降到20 ml/min/1.73m2 ,竟已罹患「慢性腎衰竭」第4期。 林鴻安醫師表示,痛風為一種慢性疾病,又稱「代謝性關節炎」。起因為人體在進行食物分解或代謝排除老廢細胞時釋放「普林」,而普林代謝後又形成尿酸。當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超出人體可溶解的程度,便形成「尿酸結晶鹽」;若其聚集在關節處,容易產生紅腫、發炎等反應,形成痛風。 林鴻安醫師進一步解釋,「原發型痛風」患者主要是遺傳因素,而「續發型痛風」患者則是因其他疾病誘導,如肥胖、飲酒過量、高血壓或是藥物(如利尿劑、免疫抑制劑等...

    林鴻安醫師進一步表示,痛風的臨床症狀從初期至後期分為4階段: 1.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此階段若僅有尿酸過高但無任何狀況,並不需要藥物治療。 2.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醫師會使用秋水仙素和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減緩發作時關節的紅腫熱痛症狀。 3. 不發作間歇期。患者此時應有意識地控制尿酸水平,有助於病情趨於穩定;否則可能導致關節炎反覆發作、或出現慢性痛風的情況。 4. 慢性痛風石關節炎。因痛風結晶長年累積、形成痛風石,因此須服用降尿酸藥物,控制血液尿酸濃度,減少反覆發作。 林鴻安醫師強調,痛風是慢性腎臟病和腎結石的風險因子,因此建議痛風患者應定期接受慢性腎臟病的篩檢。此外,高尿酸也可能直接形成尿酸結石,在泌尿系統中如果造成阻塞、影響排尿,倘尿液不斷迴流淤積,也會造成腎積水及腎功能衰竭。

    林鴻安醫師指出,多數人以為只要避開內臟、海鮮及過多紅肉類等高普林食物,就不需擔心痛風發作。事實上,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食物、飲料以及酒精都會造成體內尿酸累積增加。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指出,每天攝取500cc含糖飲料,就足以提高罹患高尿酸血症的機率至1.74倍。 因此,林鴻安醫師呼籲民眾,除了注意保持理想體重外,減低高風險食物如內臟、紅肉、果糖/玉米糖漿等,以及注意酒精的攝取、勿養成酗酒習慣,以上做法才能真正遠離高尿酸與痛風。若近日自覺關節疼痛不堪,也應盡早就醫治療用藥,以期症狀改善、回歸正常生活。 延伸閱讀: 一堆人40歲不到就痛風? 除了高普林食物 手搖飲、蛋糕點心也是尿酸殺手? 一變冷、下雨膝蓋就有感? 醫曝「天氣痛」成因:有舊傷、關節發炎更要命

  3. 2023年7月19日 · 醫師透過「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粉專指出,痛風發作的誘因大多與飲食相關,其中約有60%病友在發作前有喝啤酒、18%有吃海鮮、有14%攝取動物內臟。 醫師直言,黃豆屬於高嘌呤(普林,Purine)食物,但在加工過程中嘌呤含量會減少,因此黃豆製品不屬於高普林食物,如:豆花、豆腐、豆干、豆漿等皆是。...

  4. 2023年1月15日 · 一般而言,痛風發作約3至7天便可痊癒,要防止再度發作,須從生活習慣調整,平時應多喝水,每天至少飲用3000cc,降低體內尿酸濃度外,高普林 ...

  5. 2024年1月8日 · 近日天氣冷颼颼,許多民眾都會相約親朋好友一起吃鍋,不過,有醫師就提醒,以臨床經驗來說,冬天10個痛風的病人有4個是因為吃火鍋造成,並 ...

  6. 2023年5月5日 · 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原因主要是尿酸的結晶積在關節,造成關節劇烈疼痛、腫脹、發紅、發熱等症狀,骨科醫師嚴可倫表示,許多人認為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