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0月31日 · 萬聖夜Halloween)(又叫鬼節萬聖節前夜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英語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北美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 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華語地區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 萬聖夜英文稱之「Halloween」,為「AllHallowEve」的縮寫,是指萬聖節(AllHallow'sDay)的前夜,類似於聖誕夜被稱為「ChristmasEve」。

  2. 2018年8月25日 · 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節日鬼節又叫中元節佛教中稱為盂蘭節」,意思就是祭祀鬼的節日, 在中國有很多鬼節,分別有 七月半 , 清明節 。 而西方則稱為萬聖節, 西方鬼節中有 墨西哥鬼節 等,但最著名的是 萬聖節 。 萬聖節又叫 諸聖節 ,在每年的11月1日,是 西方 的 傳統節日 ;而 萬聖節前夜 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所以每個地方過這種節日的方式又不一樣,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鬼節跟萬聖節的區別。 在江西,吉安人中元節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摺紙錠。 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後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 放焰口時,法師向台下擲包子、水果。 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 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 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

  3. 在專題報告的最後一部份我們會用中國的盂蘭節和西方的萬聖節略作比較找出中西文化的不同之處發掘他們性格的異同思想上的分野與及價值觀的差異等等而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希望藉此報告能使人們更加了解這個節日此後不會再對鬼節抱有任何懼怕或負面的態度盂蘭節日起源. 陰曆七月十五日是傳統的盂蘭盆節又稱鬼節」、「中元節」,大約已有千餘年的歷史至今仍流傳在海峽兩岸。 盂蘭盆節原指七月十五日的祭祀活動,必須敬備豐盛的菜餚果品招待陰間的孤魂餓鬼。 後來從初一「開鬼門」直至三十「關鬼門」的這段時間裡,都要大肆祭祀鬼魂以保佑家人平安。 與此相應,社會亦出現了許多禁忌,諸如不能開工動土,忌諱開張營業,停辦嫁娶喜事,甚至出門也不吉利等等,不勝枚舉。

  4. 在 广东 、 香港 、 澳门 乃至 华南地区 的一些人以七月十四日为正日而由于盂兰节与道教的 中元节 同属鬼节”,故七月十五为正日之说并行盂兰节为中国汉传佛教的重要节日僧侣于这天集会无分彼此可互相提出意见和看法从而作自我改善。 因此,佛家又称为“僧自恣日”或“佛欢喜日”。 “盂兰”的梵文是“avalambana”,意思为“救倒悬”,指解救正在受苦的饿鬼 [2] 。 烧街衣 [ 编辑] 香港 和 澳门 常见的活动是烧街衣,最好在农历七月初一至十四日,日间也可以烧街衣的。 [3] 盂兰节典故 [ 编辑] 佛欢喜日 [ 编辑] 结夏安居 供僧衣节.

  5. 2019年8月27日 · 盂蘭文化非中國獨有最早在隋唐時期傳入日本更能原汁原味地保留傳統習俗最初的風貌跟中國盂蘭節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盂蘭節最初源於漢代中原習俗混合佛教道家元素在隋唐時代已傳入日本日本的盂蘭盆節在新曆8月13至16日跟中國的農曆七月時間相若。 其時,日本家庭會設置木製的靈臺,如華人家中的神壇(神主枱)。 桌上分別架着青瓜和茄子,其中青瓜為馬,茄子為牛,取其意讓先人快馬加鞭回家團聚,騎着牛帶着家人的思念緩緩歸去。 盂蘭文化節 首加入東瀛攤位.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連續5年主辦的「盂蘭文化節」,今年首度加入日本攤位,由香港恒生大學師生負責。

  6. 其他人也問了

  7. 盂蘭節為中國漢傳佛教的重要節日僧侶於這天集會無分彼此可互相提出意見和看法從而作自我改善。 因此,佛家又稱為「僧自恣日」或「佛歡喜日」。 「盂蘭」的梵文是「avalambana」,意思為「救倒懸」,指解救正在受苦的餓鬼 [2] 。 燒街衣. 香港 和 澳門 常見的活動是燒街衣,最好在農曆七月初一至十四日,日間也可以燒街衣的。 [3] 盂蘭節典故. 佛欢喜日. 依照舊時 佛教 的制度,僧侣每逢雨季时,会集合在一起修行,稱為 結夏安居 , 南傳佛教 此節日開始於 佛曆 中的第11次滿月後,大約相當於陽曆的十月,稱為 供僧衣節 。 由於中國的氣候與印度不同, 漢傳佛教 的結夏安居就改為 農曆 四月十六 至七月十五。

  8. 以鬼節為例傳統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對此有不同理解現時香港年輕人熱衷參與西方的萬聖節相關活動多於中國的盂蘭節通過推廣盂蘭節並加入現代元素不但有助弘揚中華文化而且能夠建構文化身份認同確立身為中國人的本位例如在盂蘭勝會法事中附薦祖先可以表達慎終追遠的觀念派平安米予長者亦可施善濟貧發揚善心。 至於讓年輕人了解盂蘭節背後目蓮救母的故事,更可弘揚孝道。 因此,多讓人們了解及親身參與相關活動,實有助加強文化身份認同。 想一想. 試提出三個可行方法幫助年輕一輩了解中國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