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5日 · 這個故事說明了孔子創造性地以仁——即人關懷他人的內心情感,尤其對親人生命消逝的悲慟,來解釋禮——即對行為的外在規範,「把原來是外在的強制性的規範,改變而為主動性的內在欲求」 (李澤厚《美的歷程》)。 以生活為例,交通工具上見老弱或孕婦站立,不忍心他們辛苦,主動讓座,放棄一時舒適,乃內心情感表現在外的行為,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合理的規範,而不是沒有道理的強制律令。 仁內禮外,孔子把二者鑄成一個錢幣的兩面。 孔子回答宰我問喪,是從仁到禮;回答愛徒顏淵問仁,則是從禮返仁。 禮是關懷別人有諸內而形諸外的行為表現,人只要遵循禮的規範 (復禮),便能克制自己對享樂物慾的追求 (克己),盡情呈現和發揮對他人由衷的關懷,達至仁的境界 (為仁)。

  2. 2024年4月21日 · 【明報專訊】著名時裝設計師及資深形象顧問文麗賢 (Judy)近年患大腸癌,昨日中午傳來離世噩耗。 時裝設計師鄧達智對好友去世感不捨,他與Judy相交數十載,是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視對方為很好的人生導師。 鄧達智昨日生日,回覆《明報》對好友離世不捨道:「生日前夕我設宴邀請好友出席,本來也邀請Judy,兩周前收到她的信息說:『身體狀况有異,精神轉差,可能來不到你的生日宴了。 』」 Judy癌細胞擴散至肝臟. 昨午突然收到Judy病逝消息,鄧達智形容心情百感交集,「我在電話群組看到消息即時呆一呆,沒想到好友就這樣走了。 相信往後我的生辰日子,Judy肯定會在我的思維上跳出來。 不過知道她從此再沒有痛苦,都是一種解脫」。

  3. 2023年12月13日 · 新劇《非份之罪》挑戰演技 陳煒出手打宛茵「好心痛」. 陳煒(左)與施焯日(右)在新劇《非份之罪》飾演母子。. (攝影/記者:柯美). 宛茵(左)與李家鼎(右)飾演陳煒的奶奶、老爺。. (攝影/記者:柯美). 譚凱琪稱現實中是慳妹,不會亂揮霍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5年5月8日 · 人物檔案. “ 呂永佳,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現為文理書院 (九龍)中文科主任,曾獲中文文學雙年獎、中文文學創作獎、大學文學獎、青年文學獎、李聖華詩獎等。 文學雜誌《月台》的創辦人之一,出版詩集《無風帶》、《而我們行走》,散文《午後公園》。 學校作文與文學創作有何分別? 考評角度要扣題,能緊扣題目、文筆通順才取得高分,所以教學要着重文章工整、完備、流暢。 但從作家角度,完全是兩回事,是南北極。 這不是對錯問題,只是寫作目的不同。 文學創作看重立意、視野、創意、是否有自己的聲音等,扣題某程度是扼殺創意。 所以我有兩個腦袋,分清不同身分,用不同準則。 如何平衡教師與作家身分? 學生可能只想考好公開試,未必想當作家。

  6. 2024年3月31日 · 《迷離星途》講述女主角Jo與歐洲各國的太空人到外太空執行任務,她跟遠在地球的女兒Alice視像通話時,太空艙發生巨響,機件嚴重故障,通訊中斷,太空人Paul更被金屬物插中死亡。 Jo奉命往檢查到底撞擊物是什麽時發現身穿蘇聯制服的女乾屍。 由於太空站受損嚴重,必須全體撤離,但救生艙只能容納3人,而且要留一人善後及帶回很重要的冷原子實驗資料,最後Jo主動提出留下。 獨自留在太空站的Jo爭分奪秒修理,卻聽見有敲門怪聲,然而最後她奇蹟般返回地球。

  7. 2021年5月4日 · 【1】因果關係. 蘇洵先提出秦亡六國的真正原因,乃六國割讓土地給秦國,而非關軍事力量比秦國弱。 其中分兩種情况,韓、魏、楚是亡於直接割讓土地,齊、、趙則因唇亡齒寒,間接亡於韓、魏、楚割讓土地。 蘇洵分別闡述兩種滅亡情况的因果細節。 割讓土地的後果,不但強秦弱己,更養大秦國慾望。 蘇洵直接抄引《戰國策》說話為類比,指出兩後果之間的惡性循環,以至割讓土地的韓魏楚三國必然滅亡的唯一終局,同時論證了秦亡三國非全因軍事力量。 至於間接情况的齊趙,則各有國情: (1)齊國被秦國收買,起初,秦國滅韓時,齊國沉默了,當秦國滅趙魏楚燕的時候,齊國沉默了,最後當秦國來滅齊時,再也沒有諸侯可以為齊抗秦了。

  8. 2014年11月28日 · 什麼是立意? 立意,指文章的主題、中心思想。 我們要問自己,寫這篇文章,有什麼目的? (如果說是為了考試,立意便屬低層次! )有什麼價值? 應當自信,寫的文章是有價值的,沒看過的人,要算有些損失了。 確立了文章的目的,則我們的選材、結構、抒發的情感才有方向。 怎樣才算好的立意? 好的立意,至少要能做到與課程精神相呼應,不要忘記,高中中文課程的三個主要精神: (1)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2)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3)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由此出發,則中心思想宜乎健康、正面、積極。 例如:宣揚真 (追求知識)、善 (道德情操)、美 (藝術欣賞);熱愛生命、追尋理想、注重誠信、大愛無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