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石硖尾邨是中国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九龙石硖尾,于1954年开始修建,于1972年开始重建,新建楼宇于分别于1979年至1983年间及2007年交付使用,现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屋邨管理。

  2. 石硖尾邨是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九龙石硖尾,于1954年开始入伙,于1972年开始重建,新建楼宇于分别于1979年至1982年间及2006年入伙,现由 香港房屋委员会 负责屋邨管理。

  3. 中国香港建筑. 美荷楼(Mei Ho House),全称 石硖尾邨 美荷楼,位于香港九龙 石硖 清拆后分期重建的石硖尾邨,是现时香港硕果仅存的“H”形7层徙置大厦,获评为一级文物的建筑物。. 石硖尾邨各座旧型大厦陆续清拆,并分期重建,预计兴建4,110个单位,计划 ...

  4. 概况. 播报. 编辑. 一九五四年的石硖尾村是香港第一个徙置式公共房屋,政府在该地建成六十座徙置大厦,楼高六至七层,从高处望去,楼宇像英文字母H,中央部分是公共浴室,而两端就是租住单位,所有租住单位的入口均由长长的走廊连接,走廊通道看来也是像一个H字。 此外,部分分隔二个单位的墙壁高处,设有长方形小孔,是作为通风之用。

  5. 石硖尾公园是香港深水埗区石硖尾内一所设施多元化的公园,占地合共8公顷。 主要设施包括室内体育馆、健身室、儿童游戏室、人工攀石墙、网球场、儿童游乐场、喷水池、人工瀑布、足球场、篮球场、8个网球场等。

  6. 由此催生了香港第一代公共屋——石硖尾徙置区,落成于1954年的美荷楼是其中一幢。 从1954年至2006年,美荷楼一直用作住宅,也是香港硕果仅存的第一代公屋。

  7. 简介. 播报. 编辑. 石硖尾 大火. 香港 公共房屋至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是最多香港人居住的房屋。 而公屋的出现却与一场惨烈的大火关系密切。 起火地点是白田上村八家坡某号一间木屋。 有人点火水灯时不慎烧着棉胎,引起火警。 刹那间,火势就蔓延开了。 人们发出凄厉的救命声,夹杂着‘火烛呀! ’的叫声、拍门声。 居民从梦中起来,扶老携幼,亡命奔逃。 起火不够十分钟,火势已蔓延到中约了,天又不造美,卷起猛烈的东北风,火尾被风由白田上村半山吹下,形成一条火海,火场爆出劈拍的声音,浓炮鷠天,火头处处,火光映红了整个天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