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1日 · [2017.12.01]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結構嚴謹. 全文可以分成四大部分條理清晰。 首段交代天下大勢,說明蜀中機危,準備由勢入理,引出下文。 第二段至第五段為作者向後主提出的具體治國措施——修德任賢。 第六段由理入情,作者自述身世,鋪敘自出仕以來的經歷,向後主表明為國效力的忠心。 第七段總結全文,抒發離別之情。 前呼後應 (見表) 善用修辭. 一、對偶.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兩個句子結構相近,詞性相對,這樣可以增強文章的節奏感,令讀者感受到語言整齊勻稱的美。 二、錯綜. ?陟罰臧否. ?志慮忠純.

  2. 2016年1月22日 · 1. 動靜結合 相互映襯. 全篇詩作,既有靜態描寫,也有動態描寫,令山村秋景變得豐富而活潑可喜。 首聯主要寫靜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正好寫出入暮秋景之美。 「空山」一詞,見其空寂,加上「新雨」過後,讓人感到一片寧靜,眼前是安祥舒適、美好清新的景象。 頷聯的景色,也主要以靜景為主。 「明月松間照」,寫出秋晚安逸的景象,光亮皎潔的月亮在傍晚的天空上高掛,在松樹之間滲透而出,未見動態。 至於「清泉石上流」一句,作者表現山石上流水的一點動態,但也只是以動襯靜,進一步刻劃山村秋晚的寂靜。 到了頸聯寫人,作者運用了動態描寫手法,浣女歸來時喧鬧嘻笑,漁舟在河上慢行,稍稍打破秋晚寧靜的氣氛,空山不再寂靜。 2. 定點描寫 層次分明. 作者描寫景物層次分別,從距離而言,就是由遠而近。

  3. 2018年9月14日 · 綜合精練﹕先由「語境意識」入手. 【明報專訊】有中四同學首次做綜合能力練習,練習過後問老師:「怎樣溫習綜合卷呢?. 」此確為不少同學的疑問今期我們先由比較需要記誦的語境意識部分入手。. 卷三聆聽綜合能力佔分比例. 語境意識﹕10分 (20%) (圖 ...

  4. 2018年3月9日 · 【明報專訊】 內容分析.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上片描寫元夕佳節燈會盛?,一片歌舞昇平,氣氛繁華熱鬧。 下片主要寫觀燈之人,以一般賞燈婦女襯托「那人」孤高不群的形象,寄託懷抱。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見表) .寶馬雕車香滿路。 (表)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表) 上片的繁華熱鬧,與下片的「燈火闌珊處」形成強烈對比,隱含對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滿。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表)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表) 寫作手法分析. 〈青玉案.元夕〉一詞,寫元宵夜燈節之熱鬧場景,且以賞燈的婦女突顯孤高脫俗的「那人」,引起後世無限的解讀;而在寫作技巧上,也有幾點值得稱述的地方。 一、善用襯托 寄意深遠.

  5. 2017年5月26日 · 一九二四年七月二十日. 註釋. ① 林玉堂:應為「林語堂」之誤. ② 神秘主義:神秘主義含義甚廣,一般來說,指相信超自然力量。 周氏在文中所指的「神秘主義」,應指「宗教神秘主義」,指稱如道教「天人合一」 (天道)式的思想. ③ 忒林克:亦作梅特林克,比利時作家,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忒林克相信世界可見的物與不可見的心靈組成.

  6. 2018年3月23日 · 【明報專訊】聲聲慢是李清照後期最受人稱道的作品,這首詞的上片起首三句連用七組疊字,含着情感的豐富層次,將一個心神不定、若有所失、孤苦無依的婦人情態具體地刻畫出來,歷來受到評論家激賞。 一、善用疊字,感情強烈. 通過疊字,將自己的行為、當時的環境特點和內心感受重複呈現,文章的節奏變得緩慢,令人感到作者無了期的沉痛和哀傷。 當中「尋尋覓覓」是行為,「冷冷清清」是外在世界,「悽悽慘慘戚戚」是內心感受,反映了孤獨悽楚之情。 其中「悽悽」、「慘慘」、「戚戚」詞義稍有不同,皆指悲傷之情。 作者這樣處理,將內心複雜的感受呈現人前。 此外「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作者運用疊字,呈現秋雨綿密落下的情景。 當中「點點滴滴」一句,就讓人有感秋雨和作者的愁思一樣,延綿不絕,永不休止。

  7. 2016年10月21日 · 此句出現於文章開首部分,主要刻劃遊歷永州山水。 其中「醉」、「臥」、「起」三字均曾用作頂真,承接上句,開啟下句,清楚刻劃一個連貫的郊遊過程——先是坐下來飲酒,醉了就相枕而躺下睡覺,睡覺時發了一個夢,夢醒後即時起來,起來後又立即離去——令讀者看到一氣呵成,緊密連貫的動作,大大增強文章的可觀性。 (圖b) 作者於此運用頂真,清楚刻劃日落西山,暮色逐漸降臨,瞬間變化的情景。 讀者可看到,暮色遠而近,直至消失,毫不間斷。 (圖c) 強調對遊歷有了新的體會,「嚮之未始遊」就是指遊歷西山以前的體會,至於「遊於是乎始」,就會強調得西山後的全新體會。 作者以「遊」字作連貫,清楚表達遊歷的體會和心態上的轉變。 2 誇張. 有助突出描寫對象的特點,令讀者的印象更深刻。 分析如下:

  1. 相關搜尋

    秋元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