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糖尿病 相關

    廣告
  2. 特設60秒倒數計時功能的血糖儀,提供更長時間補足血液至同一試紙,節省試紙。滿$399免運費。 獨特的smartLIGHT™功能,使用三色指示燈,助您清晰簡易地取讀血糖讀數,即到萬寧官方網店選購。

搜尋結果

  1.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方昱偉指出糖尿病藥物的進展從過去單純的控制血糖到現在演變成器官保護的作用由此可見糖尿病對全身的影響是從頭到腳。 糖尿病併發症 血管、腎臟、眼睛都遭殃. 他舉例,如果血糖過高,會加速血管硬化,一旦血管硬化就是全身性的問題,若出現在腦部,可能就是腦血管病變,進而發生中風、栓塞甚至出血。 另外,因為腦血管硬化,下一個影響的器官就是心臟,在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子中,糖尿病名列第一。 方昱偉進一步說道,心臟血管出問題後,接下來受影響的可能是「腎臟」,因為腎臟和心臟兩個息息相關,心臟功能不好也會影響腎功能。 目前台灣的洗腎人口,最大宗是以糖尿病為主。 再者,糖尿病併發症也會影響眼睛,導致視網膜病變,更重要的是,會破壞免疫系統,讓感染問題反覆性出現。

  2. 糖尿病患者常常會對飲食感到驚慌失挫糖尿病可以吃糖嗎? 可不可以喝含糖飲料? 讓營養師團隊來解析糖尿病吃糖的迷思吧! 首先,幾乎沒有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的食物,包含糖! 只是要更加控制量與時機點. 解析一 糖的問題與危害? 糖可以大致上分成蔗糖或果糖類,蔗糖會是更容易吸收而造成血糖上升,對於健康人而言,常態攝取蔗糖會有肥胖、增加糖尿病風險問題。 但對於已經罹患糖尿病的糖友而言,若是血糖常常忽高忽低,也與提升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風險有關。 另外,果糖造成的血糖反應雖然較為平緩,但果糖會在人體代謝成脂肪,對於正常人而言也容易造成脂肪肝、血脂高的問題。 對於糖友而言,在血糖控制上雖然較好,但會有血脂問題,所以營養師建議也要減少果糖飲料的攝取。 解析二 糖尿病可以吃糖嗎? 什麼時候吃?

  3. 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謝異常疾病,因為體內欠缺胰島素或身體無法有效利用,無法將血液裡的葡萄糖送到細胞,造成血糖過高。 除了少數的第1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逾9成患者都是第2型糖尿病。 台中王欽耀診所王欽耀醫師表示,第2型糖尿病主要有4大主因: 1.體質或基因遺傳 :有家族糖尿病史罹患機率提高。 2.體重過重、肥胖 :BMI值大於30或35。 3.生活型態不良 :如飲食不節制、嗜喝含糖飲料又不愛運動。 4.其他因素 :少數因免疫系統相關疾病須服用類固醇、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等。 一般人常聽到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有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3多1少」的現象,但糖尿病初期往往症狀不明顯,王欽耀醫師指出,臨床上許多民眾被診斷為糖尿病時,出現「3多1少」的症狀約僅占1成比例。

  4. 新城健康+. 更新於 2023年10月26日09:47 • 發布於 2023年10月26日09:47. 高血糖和肌肉流失有什麼關係? 一般來說成年人的肌肉量佔身體重量約40%隨着年齡的增長肌肉流失的速度變快到了60歲每年更會流失約1.5至3%但原來除了年紀因素外長期血糖控制不好也是會提早令肌肉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治未病-自然療法-照住銀髮族-糖尿病-肌肉流失. 血糖與肌肉的關係.

  5. 常見糖尿病症狀: 1.尿多/經常跑廁所,夜間有頻尿的跡象. 2.喝多/容易口渴:水喝很多,但仍舊常有口渴感. 3.吃多/食慾大增:異常飢餓,即便吃很多東西仍常感肚子餓. 4.體重無預警減輕:沒有計畫性的減肥,體重卻漸漸減少. 5.視力模糊:糖尿病與周邊微血管有很大的關係,血液循環受阻容易導致組織缺氧,視網膜病變即造成視力退化問題. 6.手腳麻木,足部甚至有刺痛感. 7.常感覺疲累,四肢經常無力. 8.皮膚容易乾燥,甚至常有癢意. 9.傷口不易癒合:即使是小傷也常花上好幾天才癒合. 10.容易感染疾病:有傷口者容易再次感染,天氣一冷也容易染上感冒. 如果有上述症狀,建議至醫療院所健檢測血糖以確認自身是否有罹患糖尿病或是處於糖尿病前期。

  6. 所謂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檢測值介於正常人與糖尿病患之間的高危險族群在常見的血糖檢測中其判斷標準如下頁表格。 根據統計,台灣已被確診的糖尿病患者有二百萬人,而屬於糖尿病前期的高危險者,也有五十至一百萬人之譜。 有些人的空腹血糖數值在一 以下,但是糖化血色素卻在五‧六%以上,這時除了考量各實驗室的儀器的誤差問題外,醫師會讓病人在一至三個月後再驗一次血糖,當兩次的檢測都超標時,才會定義為糖尿病前期。 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要儘早開始,千萬不能輕忽檢驗數據所帶來的警訊,當你發現自己的血糖檢驗數字落在糖尿病前期這一欄時,就要開始執行本書的保健計畫,做好血糖控制,改善後天的生活習慣,就能避免成為糖尿病患者。 正確認識糖尿病數值,下一頁醫師繼續詳解! 糖尿病患者只須重視糖化血色素?

  7. 一、介紹糖尿病—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的疾病,定義是收縮壓大於130mmHg、舒張壓大於80mmHg,收縮壓、舒張壓分別代表的是心臟收縮和舒張時血管的壓力。 而高血壓最主要的成因就是心輸出量或周邊血管阻力上升,因此高血壓的藥物是針對此兩大因素來控制血壓。 體內還有另一個系統負責血壓的調控,稱為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腎臟負責體內水分的控制,當腎臟偵測到體液過多、血壓過高時,腎臟會啟動此系統,增加體液的排出,進而降低血壓。 當這個血壓的體內自動調節機制失靈,就容易形成高血壓。 長期的血壓高會對血管內皮造成過多的壓力,並且影響到不同器官的功能。 高血壓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心血管疾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