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3日 · 原因是美國跨國企業擁有大量海外業務收入受美元匯率波動的影響相對較大面臨龐大匯損壓力。 LSEG I/B/E/S統計顯示,目前已有超過80%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首季財報出爐,整體獲利成長幅度預估將達7.8%,高於4月預估的5.1%。 然而,美元強勢升值,對於企業獲利仍是大傷,包括蘋果 (AAPL.US)、IBM (IBM.US)、寶僑 (PG.US)等大型跨國企業都坦言吃匯損悶虧,衝擊獲利表現。 報導指出,推升這一波美元升值的力道,主要來自美國經濟比原先預期強勁,打亂Fed降息的如意算盤。 根據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CME)的FedWatch工具,聯邦基金期貨投資人預測,Fed 2024年降息幅度可能僅2碼 (1碼=25個基點),遠低於年初預測的6碼以上。

  2. 2024年4月12日 · 柯林斯指出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判斷美國經濟是否穩定地朝2%通膨率的方向前進因此今年的政策寬鬆次數可能比原先預期還要少。 她表示,截至目前為止,供給改善在疫情後經濟再平衡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但接下來不能期待這些改善會以同樣的速度持續下去,需求成長必須放緩才能進一步抑制通膨。 柯林斯認為、金融狀況過度緊繃的風險已走低,FED將有更多時間來決定何時寬鬆。 她說,強勁的資產負債表可能降低了家庭、企業的利率敏感度。 她指出,美國住房通膨依舊偏高,勞動市場的續強限制了市場租金的放緩程度。 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 (BLS)週三公布,2024年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當中的住房指數年增率持平於5.7%、平2022年7月以來最低,貢獻核心CPI年增率超過60%的漲幅。

  3. 2024年3月29日 · MoneyDJ新聞 2024-03-29 09:46:10 記者 王怡茹 報導在地緣政治升溫下,全球建廠潮未歇,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預估,2024年全球將有112件新建廠需求,高於 2023年的106件。 半導體廠務工程及設備廠信紘科 (6667)除了掌握台灣在地訂單外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目前在美日已設立辦公室。 法人看好,在新訂單持續湧入下,公司今 (2024)年營運有望力拼成長。 信紘科產品可分成兩大塊,其中廠務供應系統,包括化學、研磨液、氣體等類別的供應系統,另一部分為綠色製程解決方案,主要有製程特殊廢液處理、機能水設備,2023年兩大業務占營收比重分別為86%、10%。 目前銷售區域以台灣為主,大客戶為晶圓代工龍頭,約佔營收5~6成,前十大客戶則占約80~90%。

  4. 3 天前 · MoneyDJ新聞 2024-05-27 08:53:12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國泰金(2882)於上週五(24日)舉行法說會,總經理李長庚指出,下半年地緣政治衝突恐更加激烈,加上美國 ...

  5. 2023年12月21日 · MoneyDJ新聞 2023-12-21 13:14:29 記者 賴宏昌 報導Business Insider週三 (12月20日)報導,根據南加州大學 (USC)、哥倫比亞大學史丹佛大學以及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 (NBER)網站發表的工作論文,商業不動產 (CRE)產業面臨2008年以來最嚴重的崩盤風險美國銀行業恐將因而虧損1,600億美元。 這篇工作論文指出,升息、遠距工作導致物業價值下跌,CRE貸款中10-20%可能出現違約。 工作論文顯示,44%的美國辦公室大樓貸款目前的物業價值似乎低於貸款餘額。 MarketWatch報導,美國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 (FSOC)在12月14日發布的年度報告當中點名CRE是金融風險之首。

  6. 2024年3月22日 · Lululemon執行長Calvin McDonald指出美國消費者習慣正在改變公司也聚焦投資延續成長動能海外市場的表現也仍然強勁。 (圖片來源官網)*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 MoneyDJ理財網. 歡迎加入 台視財經台粉絲團 : MoneyDJ新聞 2024-03-22 07:47:46 記者 黃智勤 報導知名瑜珈服飾品牌Lululemon發布最新財報,除在北美市場的營收成長明顯降溫以外,財測較市場預期遜色;Lululemon..

  7. 2024年4月9日 · MoneyDJ新聞 2024-04-09 11:01:23 記者 黃智勤 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葉倫 (Janet Yellen)近期展開訪中行程,並表達對陸製新能源產品產能過剩的疑慮。 她也直言,不排除對中國出口的綠能產品課徵關稅。 葉倫8日接受CNBC專訪時指出,希望能與中方合作商議解決方案,同時也不排除課徵關稅的可能性。 她表示,其目的並非實施出口限制,而是尋求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的轉變,如希望地方政府調整對相關產業的補貼等。 葉倫指出,中企發展綠能產業並出口國外並非壞事,但政府大舉補貼企業、即便賠錢仍大力支持,從美國及其盟友的角度來看難以接受。 葉倫也強調,有必要在綠能科技領域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確保美國企業和工人不會被擠出市場、在這個產業中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