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十六世紀中葉,歐洲耶穌會會士跟隨商船,拖着大箱小包的西方書籍,也帶着對東方的好奇和傳教的信念,來到南海一隅的小城。 他們在澳門興建多座教堂,更於1594年創辦了遠東第一所西方大學──聖保祿學院,專門培養歐來的神職人員,學院中設有棱堡型的美麗圖書館。
      www.macaumemory.mo/specialtopic_5a58df3955e84f6daf5e2334c1bfbbe9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有關天主教在澳門的傳播及發展史以關於耶穌會的研究最為豐碩。 柏里安(Brockey Liam Matthew耶穌會在華傳教史15791724)》(Journey to the East: The Jesuit Mission to China)1 及鄧恩(George H. Dunne一代巨人明末耶穌會士在中國的故事》(Generation of Giants: The Story of the Jesuits in China in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Ming Dynasty) 2 便是其中頗有分量的著作。 在有關耶穌會的專著中,以論述利瑪竇3、羅明堅、聖保祿學院等的研究為多。

  3. 澳門記憶”是一個大型文史網站,為澳門基金會開展一項文化保育工程,蒐集和梳理澳門各類歷史文化資源,加以整合及數碼化,建立一個網上互動多媒體資料庫。

  4. 1565年耶穌會 傳教士 培萊思 神父 (Francisco Perez 澳門 現大三巴牌坊一帶興建了一座聖母小堂為駐所於1571年將用途改為初級學校後來 史學家 稱之為聖保祿公學聖保祿小學」),1572年舉辦正式的開學典禮1578年耶穌會 遠東教務視察員、 意大利 籍 傳教士 范禮安 神父 抵達 澳門 ,他計劃將兩名耶穌會士 羅明堅 和 利瑪竇 調來澳門,為進入 中國內地 傳教做語言學習的必要準備,後來又向耶穌會總部提出將聖保祿公學升格為 聖保祿學院 (Colégio)。 1579年,羅明堅抵澳後翌年創建了傳道所聖爾馬定經院,作為新來澳門的耶穌會士學習 中文 的場所 [9] 。

  5. 崇禎十二年1639年2月3日1640年1月22日7月20日先後兩次主管澳門聖保祿學院的耶穌會神父李瑪諾Emanuel Dias Sénior在澳門去世。. 李瑪諾,字海嶽,葡萄牙人。. 他於1597年第一次來到澳門,曾任中國、日本、東京、暹羅等地傳教團的巡視神父。. 他是遠東 ...

    • 李瑪諾 (Dias, Emanuel Sénior) (神父),-1639
    • t0010585
    • 明中後期 (1494-1644年)
  6. ssm.gov.mo › portal › content歷史簡介

    不過當時澳門已有博學多才具備學術和科學知識的耶穌會士祇是,“在那些年間澳門仍然沒有一位具有權威的正式專業醫生可對治療中的錯誤作出補救或向死者家屬或監護人解釋病人致死的原因有時候這種情況亦發生在我身上亦正如那匿名藥師在一六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的報告書上寫的一樣這種情況維持了很長時間一些路經澳門的醫生對治療室的能力抱有懷疑態度。 有時候,一些在澳門束手無策的疾病,最後要由外國乘船而至的外科醫生解決。 但是,亦有一些時侯,這些外來醫生的能力亦不比拿着刀片剃頭剃鬚的理髮師高明。 澳門的市民就死亡人數的上升、瘟疫的發生和一些醫生的無能而經常向葡國首府投訴。 早在十九世紀初,市政廳已重申它對那些醫生的不信任:“他們完全不懂醫術,犯錯累累,他們的無能造成沉痛的損失。

  7. 耶穌會在澳門擁有的財產被交予澳門主教處理部分 家具 和服裝被 拍賣 。 聖保祿學院則先交給 澳門市政廳 管理後來被用作軍官宿舍和兵營學院裏的設備和物品被分配給市政廳和國王財產處部分無法搬走的物件則被棄置在校舍裏為駐軍部隊所佔為己用亦有一些珍貴書籍和歷史文獻被破壞或搶掠 [9] 。 遣使會管理時期 [ 編輯] 耶穌會被驅逐後,聖若瑟修院一度淪為 孤兒院 ,後來 羅馬傳信部 委派 遣使會 赴澳接替耶穌會的傳教和辦學事務。 到了1784年9月9日,北京教區主教湯士選(D. Alexandre de Gouveia)重新創辦聖若瑟修院,培養赴中國大陸傳教的傳教士,並由從 果阿 拉撒路 到澳門的曼努埃爾·科雷亞·瓦倫特(Manuel Correia Valente)神父擔任院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