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5月31日 · 足底筋膜炎是退化性疾病,不容易被治癒。 中央社電:台大北護分院復健科研究團隊日前發表足底筋膜炎治療研究,並刊登在風濕病國際期刊 ...

  2. 2020年6月15日 · 一、瞬間釋放身體靜電。 腳底接地時,地表負離子經由腳底湧泉穴和皮膚進入身體,啓動身體自我調節與療癒機制,調節體質趨向中性。 接着人體因電位失衡所產生的健康問題即可獲得緩解。 二、接地時,人體會立即釋放身體的靜電,大地游離電子瞬間進入身體,並在體外形成「電離子保護罩」。 接地同時使人體和大地電位平衡,啓動人體的自癒力。 接地好處如下: .排除人體靜電囤積,減少靜電觸電的現象。 .促進血液循環、增進血液含氧量,啓動人體自癒力,趨向自然健康。 .調節趨向中性體質,調節自律神經,好睡眠,穩定情緒,增進免疫功能,加速傷口癒合,緩解發炎疼痛,緩解神經疼痛提高腦神經傳導。

  3. 2019年11月17日 · 養生攻略:上熱下寒是病症.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養生之道要求人體要「寒頭暖足」,但現代人多是「熱頭寒足」(上熱下寒)。. 其主要表現是 ...

  4. 2017年3月13日 · 一般來說,持續進行帶氧運動30分鐘後,能減少腎上腺的激素含量,降低抑鬱情緒;卻同時能提高大腦內的安多酚,使運動者產生快樂的感覺來紓緩 ...

  5. 2019年6月2日 ·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腎經的第一大穴在足底,不在腰! 人體各器官在足底的定位,就是這些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區。 在反射區出現的生理變化和病理變化的陽性反應物,就是治癒疾病的特效治療點。 春秋戰國時期醫聖扁鵲,精通足底治療術,刺激足底救活了死去三天的虢國太子;東漢神醫華佗編著了《華佗秘笈足心道》,從足底治療全身疾病,救人於分秒之中,治病在點撥之間。 腳雖然位於人體最低處,但它是人體的根本。 一個人的步調如果輕盈則反映這個人精神很好,如果步調沉重,則反映身體疲憊不堪。 一些生活中的小毛病,的確可以從足部來調節,足部反射區是「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理論依據。 腎經的第一個大穴,就是湧泉穴! 湧泉穴是腎經的井穴,即腎經的源頭,把它養好了,我們的腎氣就源源不斷,身體才會健康!

  6. 2016年6月28日 · 骨科專科醫生凌家健解釋,傳統手術雖能夠達到矯正效果,可惜需要較多的鐵片及螺絲去固定位置,且傷口較大,除影響腳部外觀,還增加傷口受感染的風險。 內窺鏡輔助拇外翻矯正術透過內窺鏡的輔助,醫生只需在腳上開5個5毫米的小切口,用針線重組軟組織,並用一枚4毫米螺絲固定位置,即可達到矯正效果。 新手術的優勝之處在於術後的傷口不但較小且不明顯,更可減低受感染的風險。 為檢測新手術的矯正效果的持久力,北區醫院曾為300名於2000年到2005年動過該手術的病人檢查,發現病人拇趾的各項功能指數均達到一般人的標準,顯示新手術可達至長久的矯正力。 凌家健另指出,當病人發現病徵時,如腳趾不同部位感到痛楚、拇囊發炎及出現潰瘍等,就應考慮動手術。

  7. 2018年10月14日 · 原來是因為戰衣上面的墊會接駁微電流,從而刺激你的肌肉,所以做20分鐘運動,就有3組90分鐘運動的效果。 看到體驗者被要求「深蹲,不要憋氣,保持鼻吸口呼,堅持20秒,休息10秒......原地高抬腿20秒,再休息10秒......」就在20秒動作、10秒休息的交替中,完成20分鐘體驗。 體驗者表示整個過程中感覺身上有微電流通過,全身輕微震動,雖做簡單的動作卻有強大阻力,幾分鐘就大汗淋漓。 體驗者表示在20分鐘的訓練裡可以一次過訓練手臂、腹肌、腰部、大腿及小腿肌肉,20分鐘運動相當於在傳統健身房鍛煉十多小時的功效。 首次做完之後,第二天在上樓梯時雙腿感到酸痛,與日常跑步或在健身房上完課後的感覺相似。 微電脈衝健身運動勝在20分鐘時間完成,剛好是你能夠忍受的鐘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