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17日 · 對香港粉絲而言這次演唱會可謂等得太久」,原定2013年紀念入行20載的莫後年代莫文蔚20周年巡迴演唱會》,因為父親莫天賜Alan Morris離世而要將香港站取消,「所以對上一次香港開騷係2005年! 」16年後重返紅館Karen卻說要向大舞台說再見」,聽到這個消息作為多年的忠實擁躉忍不住要抽一口涼氣但她強調這次告別不是退出」。 「我唔係要退休,亦永遠都唔會退休,我實在太鍾意幕前演出,只不過我對於自己嘅『下半場』已有其他規劃,所以好希望可以喺香港呢個『出發地』,為我嘅『上半場』劃上完美句號。 」Karen承認,早於2018年籌備這次巡迴之前,已立定決心,視這次演出為「The Ultimate」(終極)。 是甚麼原因令Karen如斯狠心?

    • 問:可以與我們分享您對柯南.道爾《福爾摩斯探案》系列作品的最初記憶,以及之後閱讀與觀看相關改編小說、影視、動畫、遊戲等的經驗嗎?
    • 問:為何會投身偵探推理小說的創作?書寫《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的動機?
    • 問:請問在魔改新編的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部份是什麼?最享受的又是什麼?
    • 問:小說所設定的香港背景,可謂正處於一個重大的轉折點,請問如何看待香港的歷史發展脈絡?
    • 問:從小說敘事中,可以看出您對諸多傳統典籍的涉獵與熟稔,請談談您的閱讀習慣與偏好?
    • 問:《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是系列作品的第一部,請概述此系列的整體構想,以及各分冊的主題內容?
    • 問:身為作者,您期待讀者從《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這部作品中讀見什麼?
    • 問:可否與讀者分享您的創作習慣、日常作息等生活細節?

    【莫里斯】 第一次接觸到柯南.道爾的作品是小學上英語課時,老師讓我們圍讀文字簡化了的兒童版福爾摩斯故事,每個同學輪流朗讀一頁。可能我好奇心比較強,又沒有耐性,當別人朗讀的時候我總會不知不覺地看到幾頁後的情節,所以輪到我朗讀時便往往接不下去而被老師罵。由於上一堂閱讀課的時間不夠看完整篇故事,讀本又不能借回家看,我唯有挑戰家裡書架上碰巧藏有的那本給成年讀者看的福爾摩斯選集。對一個小學生來說,正版福爾摩斯故事裡所用的維多利亞時代英文非常艱深,看不懂的地方便自己查字典。結果不但愛上了柯南.道爾筆下這位神探,無意之中亦令自己的閱讀能力突飛猛進。 上到中學,又開始接觸一些經典的福爾摩斯仿作,印象最深刻的是Nicholas Meyer寫於一九七四年的小說《The Seven-Per-Cent Soluti...

    【莫里斯】 我自小已很喜歡創作,尤其是寫故事,直到去了英國讀大學和後來做講師的時候,也依然沒有放棄,閒時繼續寫作,可惜在那邊摸索不到出版的門路。後來回到香港轉投影視製作,本來的想法是,趁著年紀還不算太大的時候可以先把時間放在這種群體性的創意工作上,至於寫書和畫畫那些可以自己一個人完成的,可以留待退休之後慢慢再做不遲。可是一轉眼十多年過去了,所監製或以其他方式參與的影視項目盡是別人東西,便驚覺不能再一路都只為他人作嫁衣裳而忽略了自己的理想。於是幾年前把心一橫,盡量少接工作,專心發展屬於自己的影視項目,寫作方面也不再等了,一口氣便把已構思了一兩年的「中國版福爾摩斯」寫了出來。 意想不到的是,先是香港爆發了2019年的社會動盪,接著新冠肺炎又肆虐全球至今,本來剛開始有點眉目的影視項目都全部擱置了,...

    【莫里斯】 一般來說,在寫作推理小說的過程裡,構思詭計的部份通常都是最絞盡腦汁的。但假如所寫的是一部魔改新編的話,我覺得更具挑戰性的部份卻是如何掌握原作的神韻。福爾摩斯的同人小說非常受讀者歡迎,可說已經成為偵探文學裡的一個次類型,但模仿原作的程度也是有不同等級的:一部正式的仿作(pastiche),必須讓讀者產生幾可亂真的感覺才稱得上是成功,不然的話便只能算是次一等的戲作(parody)而已。我看過不少向柯南.道爾致敬之作,因為掌握不了他那種維多利亞晚期的文筆,基本上用了現代英語(或甚至現代美式英語)來寫福爾摩斯故事,這樣姑勿論橋段的好壞,在真正福迷的眼中已馬上大打折扣了。 《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有別於一般同人仿作之處,在於這是一部「魔改」性質的二次創作,把故事、人物和場景徹底改動得符合新...

    【莫里斯】 我寫這部書的時候,其中希望能夠做到的一點,便是向歷史借鑑,以古喻今,不過想啟發讀者思考的不僅限於香港的地方性歷史,而是希望從香港擴展到整個中國的近代史。雖然《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的地點設定是香港,但我在書裡除了講述本地歷史之外,也嘗試利用這個城市來做一面聚焦鏡,在一些故事裡面把焦點放在國家性或甚至國際性的歷史事件上。最明顯的手法,便是像之前提過的《百分之七的解決》和《午夜追殺》那樣,引入一些真實的歷史人物,跟書中主角發生互動。另外,當年的重要史實如中法戰爭,及美國的排華法案,亦構成其中一些故事的背景。 晚清時期的中國,和現在的中國,都同樣地處於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便是:如何面對整個世界?所不同的是,晚清時期的中國是非常弱勢地和被動地逼著要面對世界,但現在的中國卻是非常強勢地和主動...

    【莫里斯】 正如《福爾摩斯探案》是我小時候對英語大眾文學的啟蒙作品,金庸的武俠小說也絕對為我打開了中文流行文學之門。我第一次看金庸是升讀小學五年級那年的暑假,是初看柯南.道爾之後的一兩年,但那種恍如發現新大陸那樣的驚喜卻是一模一樣的。這兩位作家不但讓我對偵探和武俠這兩個文學類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同時也在我心裡燃亮了一股強烈求知欲。金庸作品裡豐富的中國歷史及文化元素自是不用多說,而柯南.道爾除了偵探故事之外亦寫過歷史小說、恐怖懸疑及科幻等類型;兩位作家筆下絕大部份的題材,都是一個小學生在課本裡仍未接觸過的,所以我在那個年紀便已習慣一有空便看許多不同科目的中英文課外參考書籍。久而久之,連家人也笑稱我為「莫家百科」。

    【莫里斯】 目前的理念,是根據故事發生的時序,先寫一套四部曲作為香江神探福邇系列的「正傳」。這本書是第一集,以1881年至1885年作為時代背景,講述福邇和華笙相識及成為好友的經過。第二集已經差不多寫好,把時間推進到1888年至1894年,讀者大概可以猜到會以什麼歷史大事落幕。(順便預告一下情節,神探最可怕的敵人將會登場。)接著第三、四集還會把時間線伸展到百日維新、八國聯軍等重大事件,一直到辛亥革命作為終結。在這個四部曲裡,我希望透過福華兩人由三十歲到六十歲的人生經歷,讓讀者感受一下中國在清朝最後三十年的處境。之後,假如讀者依然對這個系列有興趣,我準備用「外傳」的形式繼續寫一些福邇和華笙故事,包括一兩部長篇,但具體內容仍在初步構思的階段。

    【莫里斯】 我常跟人說,這部小說是我作為一個香港人寫給福爾摩斯的情書,也是我作為一個福爾摩斯迷寫給香港的情書。不過如果有一樣東西是我希望讀者能從這部作品讀見的,便是《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並不只是一個關於香港或福爾摩斯的故事,而是像我之前所說,是一個關於中國這百多年來的故事。

    【莫里斯】 我的生理時鐘有點奇怪,精神最能夠集中的時間,是晚上十點十一點鐘到凌晨兩三點及清晨五六點鐘到中午前一兩個鐘頭。這可能是讀大學時經常捱通宵而養成的習慣,直到大約十年前,雖然已不可能像年輕時那樣徹夜不眠,但如果當了一晚工作至深宵的夜貓子,仍能夠只睡兩三個小時便起床,再接再厲做一隻早起捕蟲的鳥兒。可是現在年紀大了,只能在深夜或大清早兩個時段之中選擇其中之一來寫作,而且吃過午餐之後如果不用出外,通常還須在家裡的按摩椅上小睡半個鐘頭來「充電」。妹妹也跟我半開玩笑地說過,也許我應該考慮移居到西班牙或拉丁美洲那樣有siesta(午睡)習俗的地方。 【作者簡介】莫理斯,獨立影視創作人及監製,參與製作多部「國家地理及發現頻道」。香港大學法律系客席副教授,第一部中文短篇小說集:《神探福邇,字摩斯》 (...

  2. 2024年2月20日 · 電影在缺乏場次下,靠口碑帶動已衝破1000萬票房,而由Aaron飾演的悍匪角色,其對白更成為潮語金句,在網上掀起熱潮。. 一宗劫案,將三位自有煩惱廢中聚在一起。. (《臨時劫案》劇照). 城城今次角色,對白非常精簡。. (《臨時劫案》劇照) 郭富城今次雖然 ...

  3. 2023年8月27日 · 消失的她|12個魔鬼細節讓人細思極恐 蜘蛛、燈塔、蠍子各有隱喻. 撰文:Goody25. 出版: 2023-08-27 21:30 更新:2023-08-27 21:30. 《消失的她》6月於中國大陸上映後,口碑都一致好評,而電影亦已於8月24號在香港上映。. 《消失的她》獲得這麼多迴響,除了因為這一部 ...

  4. 2024年5月13日 · 英國警方周一(13日)公布起訴三名男子,涉違反當地國家安全法下的罪行,疑協助香港情報部門,在英國跟縱監視羅冠聰、職公盟前秘書長蒙兆達及「攬炒巴」劉祖廸,又曾強行進入英國一個居住地址從事外國干預,三人獲准保釋。 當中被捕的63歲Yuen Chung Biu,為現職港府駐倫敦經貿辦行政經理袁松彪,曾任香港警司。 《香港01》發現,餘下兩名被起訴的衞志樑WAI Chi Leung Peter(此前音譯:衞志良)及Matthew Trickett,在英國先後開設同名的保安公司,衞志樑自稱曾任英國軍人及警察,更曾擔任物業投資顧問,Matthew Trickett 則報稱為保安顧問。 Matthew Trickett 開設的公司有一名報住香港公屋的董事,惟該港人聲稱與該公司無關,質疑個人資料遭盜用。

  5. 2021年5月5日 · 出版: 2021-05-05 15:05 更新:2021-05-05 18:18. 9. 【藝文編按】據劉天賜先生今日於Facebook透露,資深播音員李我先生離世,耆壽99歲。. 李我(1922-2021)原名李晚景,以李我為藝名,原因是「當時想到自己無父、無母、無兄、無弟、無妻,只有一個我,所以就 ...

  6. 2017年12月31日 · 文:黃天賜(傳媒教育工作者).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成為牛津詞典 2016 年度詞彙後,香港01似乎已進入「後真相」的時空。.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後真相」是忽視真相,不顧事實的委婉說法,是「事實勝於雄辯」的相反——「雄辯勝於事實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