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廣論消文117 故諸苦樂非無因,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順因,是為從總善不善業總苦樂。 廣論消文167 三種福者,謂三門善事,或施所生等三種善事。

  2. 2020年6月12日 · 《攝研磨經》中,文殊菩薩請問世尊:「世尊,如果有人因親近惡友,而造了誹謗正法的惡業。 世尊,這個人要到何時、如何才能脫免此罪業? 這樣請問之後,世尊告訴文殊菩薩說:曼殊室利! 此人若能持續七年,每天三次認真地懺悔,確實可以清淨罪業;但之後至少須經過十劫的時間,才能獲得忍位(加行道的忍位)。 是故無餘清淨之義,謂是能感非悅意果,無餘永淨,起道證等,極為遙遠,故應勵力,令初無犯。 這裡說明了,雖然罪業已經藉由懺悔清淨,但是要獲得忍位,無論多麼努力,最快也須再多花十劫時間。 所以「無餘清淨」的意思,是從淨罪方面來看,指透過懺悔,可以讓原本會感得不悅意果報的罪業完全淨除;但是從功德方面來看,要起道證等功德,時間會大幅度的延後。 所以必須在一開始就不要染污。 是故聖者,於微小罪,雖為命故,不故知轉。

  3. ① 不學學處定不成佛故當修學. ② 學處是成佛的方便故當修學. 丑一、不學學處定不成佛故當修學. 如是發願心已,若不修學施等學處,雖如前引《慈氏解脫經》說有大勝利,然不修學菩薩學處定不成佛,故於勝行應當修學。 如是發了願心之後,若不修學佈施等學處,雖然如前文所引的《慈氏解脫經》所說,僅發願心便具有大利益;然而,若不修學菩薩學處,則必定不能成佛。 因此,對於殊勝的菩薩六度萬行應當修學。 “前引《慈氏解脫經》”,即上士道開始時引《聖彌勒解脫經》說:“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剛寶石,然能映蔽一切勝妙金莊嚴具,亦不棄捨金剛寶名,亦能遣除一切貧窮。 善男子,如是發起一切智心金剛寶石,縱離修習,然能映蔽聲聞獨覺一切功德金莊嚴具,亦不棄捨菩薩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貧窮。

  4.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5. 《本生論》又說:(聽聞以後隨即依之修行的態度,奉為修行的核心)聽完後依法意轉,再去修持戒、定、慧等精要法義,花少許辛勞就可以跳出生死輪迴。 【於其所說諸聞勝利,應當決心發起勝解。 對於上述聽聞殊勝利益,應當下定決心努力修持,使得內心起堅定的深刻理解。 我要檢舉. 台長: deepmind.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廣論消文106 巴梭法王註釋:「諸佛世尊,所有無邊無際功德,非從餘因而. 廣論消文192 《莊嚴經論》云:“當知出家品,具無量功德,由是勝勤戒,在家之菩薩。 廣論消文160 念彼功德、思戀因緣,令意熱惱,應受用等有所缺乏。 起厭離心以後,要馬上策發菩提心,把這個厭離心擴大,然後再修空正見。

  6. 2020年9月1日 · 今初, 癸一、煩惱發生之理. 成辦生死之因,雖俱須惑業,然以煩惱而為上首。 若無煩惱,雖有宿業超諸量數,然如種子,若無潤澤及其土等,定不發芽。 如是諸業缺俱有緣,亦定不能發苦芽故。 又若有煩惱,縱無宿業,無間新集,取後有故。 形成生死輪迴的因,雖然必須具備煩惱和業兩個條件,但二者之中,又以煩惱為主要。 假如沒有煩惱,雖然具有不可計數的宿業,但業不會感果,就像「種子」如果沒有水以及土壤、陽光等俱有緣,絕對不會發芽。 同樣的,諸業如果缺少俱有緣,也一定無法長出苦芽。 又如果具有煩惱,縱然沒有宿業,也可以由煩惱立即造集新業,又會產生後有,業感果就出現了。 如是亦如《釋量論》云,「超度諸有愛,非餘業能引,滅盡俱有故。 」又云,「若有愛,仍當出生故。 」是故開示煩惱對治極為重要。

  7. 2020年10月19日 · 乞食有很多利益:① 降伏我慢;二、不貪口味,不論別人布施什麼食物都不執著;三、專心修道,不必為了飲食而浪費時間;四、讓見者慚愧心,即出家是為了度眾生,度眾生首先要斷煩惱,斷煩惱又必須苦行,如果自己如法行持,能讓一般人見而心慚愧,他們見到出家人乞食,心想:“為了度眾生如此刻苦,我們怎能貪口味、圖安逸呢? ”這樣可使別人道心增長,俗念減少。 所以,乞食對眾生大有利益。 “阿蘭若”:譯為遠離處、閒靜處。 天臺大師說:“不做眾事,名之為閑;無憒鬧故,名之為靜。 ”也有譯成無諍,即居住之處不與世人諍論,也就是離開聚落五裡的地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