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當時的招股書預期我們首年利潤約1100萬元,結果出來,賺了約4000萬元。 到今天46年每年工資5000港元,從不打主意利用公司資源圖享受,圖私利。 和公司其他董事不同的待遇僅是我有保安隊伍。

  2. (October 4, 2019. Hong Kong) The Li Ka Shing Foundation has announced a donation of HK$1 billion in support of local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hich are under severe duress from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on the home front and a slowdown in the global economy.

  3. 1999年06月21日. 曾在房地產界叱一時的李嘉誠﹐認為香港的經濟必須超越房地產的限制﹐追尋更高的附加值﹐扭轉金融風暴之後的局面。 他總結如何率領全球八萬名員工奮鬥的動力﹐釐訂接班安排﹐強調知識可以改變個人及國家的命運。 香港富豪李嘉誠曾經在房地產天地創下奇蹟﹐但他其實早已看破房地產泡沫的脆弱。 李嘉誠最近在接受亞洲週刊獨家專訪時就指出﹐海外投資者在香港房地產業中不會超過百分之五﹐香港要創造外匯﹐還須多元化發展﹐開拓高新科技等附加值更高的產業﹐在世紀之交衝出房地產的迷思。 李嘉誠相信﹐金融風暴給香港一個非常清晰的訊息﹐就是過去的高地價政策所能做的已經到了盡頭﹐大家必須及時反思。 他感到小部分房地產商只冀望既得利益能無限期延續﹐這是很狹隘的態度﹐變相在為香港的前途設置障礙。

  4. 您覺得問題出在哪? 您會給年輕人什麼建議? 香港樓價在過去兩年大升了一倍,現在的樓價已經與普羅市民的收入出現脫節,因此香港樓市需要多建公屋,讓市民大眾不會因為住屋問題而令生活出現困難,我不知道台灣,是不是也這樣。 今時今日,做官不容易,做老百姓也不容易,房屋是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之一,而很多政府,就如香港政府一樣,需要靠房產業增加收入,房價便難以達到一個人人也能承擔的水平;位置較理想的地段,供不應求價更高。 因此,政府要做的,就是要滿足公共房屋的需要,這方面政府做不好,打不開死結。 3.對比六十八年前,您創業時代的物資缺乏,現在全球資訊科技發達,資訊多元,若年輕人想在這個時代創業,您會給什麼樣的建議?

  5. 2017年06月24日. 1.香港回归前,包括英资在内一些资本因为对香港前途存在疑虑而改变公司注册地或撤资,您当时对回归后的香港经济前景有何预判? 20年后,您回头看当时的决定有怎样的感想? 香港回归对中华民族是一件大事,平稳的主权移交释除了很多人对「一国两制」的疑虑。 「一国两制」缔造空间,令到香港市民和企业在经济、社会、高科技急速发展的全方位竞争时代中,具有稳定的基石和架构,寻求自身发展。 「一国两制」同时给予香港享有「大堂前座」的优势,更加了解祖国,参与各种战略大计;香港的企业,兼容「利」与「变」,在这个机遇高增长的年代优化架构,构建「双元策略」,其竞争力则可有倍数发展的可能;「一国两制」之利,对香港如是,对内地亦如是,促使成为可竞争的经济体系。

  6. 一切地產賣買都屬正常商業行為。. 另外,於今年,長和系投資於香港的新基建項目 (貨櫃碼頭)金額40億港元,而投資於海外 (新西蘭及荷蘭)兩個基建項目總額則為130億港元,實際動用資金80億港元,僅佔長和系全年總毛收入約4300億港元 (今年年報數字)的不足2% ...

  7. 關於創辦人. 李嘉誠先生1928年生於潮州潮安,幼年因戰亂而輟學,逃難到香港,後父親病殁,接連的打擊深深烙印於心,奠定了他的人生藍圖,以科技創業,並終生以教育與醫療公益為志業,推動社會改善進步。. 李先生1950年成立長江塑膠廠,以新注塑技術規模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