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23日 · 明報專訊本港人口老化認知障礙症患者持續增加中大醫學院曾推算2039年本港將有逾30萬人罹患該症有見現有資源未能覆蓋所有有需要人士前北區區議員侯金林與北區醫院前行政總監文志賢去年底成立北區認知障礙症關愛慈善基金」,為全港首個服務認知障礙症患者及照顧者的地區非牟利機構基金今年3月至今已為約180名北區居民篩查並轉介其中約60名有認知障礙症風險者進一步評估。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2. 2023年10月9日 · 明報專訊隨人口老化認知障礙症愈來愈受重視在香港70歲以上長者中每10人就有1名患者85歲以上的患病率更高達三分之一我們身邊總有一兩個老人家所以應對此病有更多認識

  3. 明報專訊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種類該病主要特徵是記憶力喪失認知障礙神經元喪失及大腦萎縮患者的大腦異常積聚有害的澱粉樣蛋白斑塊與神經纖維纏結令腦細胞功能受障礙和喪失進而導致漸進式的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下降以及日常活動和溝通困難。 現時阿茲海默症診斷方法主要有兩類,一是臨牀認知能力評估,但較主觀,亦未能在早期輕度認知障礙階段診斷,無法判斷早期患者腦部是否有病變。 臨牀症狀一般在患者大腦病變10至20年後才出現,屆時病情已發展至中晚期,難以獲得有效治療。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3月4日 · 認知障礙症主因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解釋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是阿茲海默症病者纖維狀類澱粉蛋白質斑塊和濤蛋白在腦部不斷沉積令周圍的腦細胞急劇退化或死亡以致腦部逐漸萎縮記憶力說話及判斷能力等均受損但郭志銳強調切勿誤解認知障礙症只屬年老退化所致血管病變也是風險。 若年輕時已有肥胖、煙酒、三高(高血糖、高膽固醇、高血壓)等問題,容易影響血管健康。 「腦部需要血液滋養,一旦血管閉塞,血液無法到腦部,引致中風,腦細胞受損及死亡,影響記憶及活動能力,隨時導致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病徵分3階段 或數年間快速惡化.

  6. 2024年1月8日 · 醫生認知障礙症並非正常老化不是年紀大就一定會患上認知障礙症患者因腦細胞病變而急劇退化及死亡導致腦功能衰退阿茲海默症是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類型佔所有病例50%至75%。 患者會漸進式衰退,當腦細胞病變及死亡,導致某些機能或能力喪失,從而出現記憶力衰退、說話失去重點及經常重複說話等徵狀。 第二常見類型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腦中風或血管疾病導致患者腦部損壞,每一次中風,患者腦部功能便隨之退化,所以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衰退大多是梯級式。 其他包括散播性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額顳葉認知障礙症、亨廷頓舞蹈症、腦部創傷、腦部腫瘤或腦積水、病毒感染、缺乏維他命及荷爾蒙、精神問題如焦慮及抑鬱、酗酒等,亦可引致認知障礙症。 食得好多用腦 預防認知障礙. 陳太: 認知障礙症可以預防嗎?

  7. 2020年9月14日 · 明報專訊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5000萬認知障礙症患者每年新增1000萬宗病例即每3秒便有1宗確診個案醫院管理局資料顯示本港65歲以上人士患認知障礙症的比率估計為5%至8%80歲以上患病比率估計達20%至30%不少人以為認知障礙症是老人病」,其實此症也會影響壯年人。 如果患者在65歲或之前出現認知障礙,醫學界稱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 這類認知障礙症較為罕見,香港亦未有正式統計。 據海外研究顯示,每10萬人就有約42名早發性認知障礙症患者。 以香港約750萬人口計算,即估計約有3000名患者。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8. 2023年9月21日 · 即時港聞. 2023年9月21日星期四. 中大推認知障礙症篩查及評估服務 合資格60歲至80歲長者可免費預約 (18:43) 圖1之1 - 中大啟動「腦智同護」計劃。 (劉思昆攝) 今日是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高錕中大腦智同護計劃亦正式啟動向60至80歲長者提供免費認知障礙症篩查及評估服務冀可及早識別有認知障礙的長者並為其提供個人化跟進方案。 提供實體篩查及評估的流動車即日起停泊崇基學院眾志堂外。 中大署理校長陳金樑表示,中大精神科學系有研究指,本港75歲以上人口,平均每12人便有1人患認知障礙症,預計至2039年將有逾33萬名患者,長遠而言會於醫療開支、設施及人手方面會帶來壓力,因此中大腦神經科一直開展相關研究,例如探討以預防性治療減低發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