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後獲得香港島的巴士服務專營權後,中巴的重心才轉移至港島區。 二戰後,港島人口激增,中巴遂不斷擴張巴士路線,當時正值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通車,中巴更聯同九巴合營過海隧道巴士線,並大量購買新型巴士,進一步擴張其路線網絡。

  2. 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於港島東區的奇力。因工程關係該已與香港島連接。北端出入口所在的土地位於紅磡以西,亦是填海所得來的。收費廣場位於紅磡出口,共有16個,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2個為專利巴士專用的快易通自動繳費亭,而餘下4 ...

  3. 司機罷駛引致港島交通大混亂,可算是中巴由盛轉衰的轉捩點。當時的港英政府於1991年將中巴在1987年取消的12A線(中環至麥當奴道)公開競投,城巴憑著經營屋 巴士業務的經驗,獲得了這條路線的專營權。為引入競爭,政府在1992年延續中巴經營權時,取消中巴其中26條巴士線的經營權,並公開招標 ...

  4. 結果試驗成功,遂於1974年正式實施專線小巴制度,至1975年港島已有6條綠色專線小巴路線。 由於綠色專線小巴越來越受歡迎的關係,政府於1977年10月26日首次招標數十條綠色專線小巴路線,供公共小巴商或有興趣的商人競 ...

  5. 以及香港島的阿公岩一帶。但是,儘管仍有人對阿公岩一帶稱為鯉魚門,但港島 的鯉魚門知名度遠遠不及位於九龍、以海鮮聞名的鯉魚門。 香港島的鯉魚門位於東區阿公岩一帶,曾經是香港防守要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香港保衛戰曾被日軍 ...

  6. 英國對香港的管治源於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時清朝戰敗後於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1860年,清朝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法聯軍打敗,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割讓交由英國管治。

  7. 1968年,當時48歲的呂樂急流勇退,卸下人人稱羨的港島及九龍區總華探長職務,靠著名下不動產收房租,過著舒適的退休生活。 有「五億探長」之稱的呂樂由擦鞋、派報到成為普通軍裝警員,再獲擢升為統領刑警的總華探長,其一生就是一個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