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2日 · 本書是"麥兜麥嘜系列"中文簡體版圖書的最新作品,在不拘一格,活潑多元的圖文組合中,麥兜再次與讀者分享愛的平凡與傳奇,故事延續了"麥兜麥嘜系列"溫情而不濫情、童趣而不幼齡、機智而不圓滑的一貫風格,被置放於母愛、友愛、大愛、小愛的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角色設定
    • 人物關係
    • 系列電影
    • 獲獎與評價
    • 大事記
    • 經典語錄
    • 創作過程

    麥兜(Mcdull),是中國香港在全球知名的卡通動漫形象。這一隻可愛的卡通小豬,由麥家碧繪畫創造,由謝立文撰寫故事。自2001年首部電影《麥兜故事》上映,十幾年來,麥兜這只可愛的動畫豬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國民萌物。

    麥兜,雖然呆呆的老是反應慢半拍,卻有著樸實的人性閃光點,麥兜系列也憑藉其飽含童真的治癒系故事,感動了無數普通觀眾,擁有治癒人心的強大力量。麥兜系列因此形成了其獨具一格的“稚愈系”風格,成為華語動畫的一個經典。

    •中文名:麥兜

    •外文名:Mcdull

    •配音:李晉緯

    •登場作品:麥兜系列電影

    •生日:1995年6月22日

    •性別:男

    “我個名叫麥兜兜,我阿媽叫麥太太,我最喜愛吃麥甩咯,一起吃雞一起在歌唱……”在香港,如果聽到這樣的台詞,人人都會知道,是那個麥兜來了。麥兜是什麼?麥兜是一隻粉色的豬,準確地說,是一個豬樣的朋友。麥兜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沒有什麼區別。

    麥兜,一個長得不帥,頭腦平平的小朋友,和媽媽麥太,在香港一個叫大角咀的地方過著並不富裕卻很快樂的生活,和春田花花幼稚園的小朋友們一起慢慢長大……右眼上有個胎記的麥兜,喜歡吃雞腿,只吃肉不吃菜兼貪睡。麥兜單純樂觀,資質平平,卻有很多夢想。希望、失望、希望、失望……一個接一個,都是失敗,但麥兜還是憑他正直善良的“死蠢”創造了他美麗的世界。麥兜或許傻,或許笨,或許慢,在人生的追求中屢屢嘗試屢屢失敗,但他卻把生命過得自自然然,像在做一件簡單的事。許多朋友,都比較喜歡麥兜,就是因為他不完美,像我們每一個人。他的希望,讓人看了喜悅,他的失望,讓人感同身受。

    麥兜是只單純樂觀的小豬,資質卻甚為平平,俗稱“死蠢”;麥嘜是麥兜的表弟兼同學,也是麥兜唯一的豬類朋友。他跟麥兜同樣地愛吃、愛睡,也很長肉。麥太是一個單親媽媽,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兒子麥兜身上。幸好麥兜性格單純樂觀,為人正直善良,故事由他的出生、上幼稚園、中學以至長大後負資產的一路說來,失敗、失望,一個接一個,但麥兜還是憑著他正直善良的“死蠢”精神,創造了他的美麗世界。

    麥兜的祖先名叫“麥子仲肥”,名兜,字仲肥 (思想家、發明家,盡發明些又大又無用的東西)。

    麥兜出生:在麥太即將臨盆的時候,一隻膠兜飛過來……希望他好聰明,讀書好叻;或者讀書不行,工作行呢;又或者不聰明不漂亮,只要福星高照……為了紀念那隻膠兜,媽媽本來想叫我麥膠,但太難聽,後來又改名為麥兜……

    香港人口裡的膠兜,其實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最常用的塑膠大碗。

    麥太

    麥兜的媽媽(譚玉蓮),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兒子麥兜身上。最擅長做快快雞,麥太原創。

    麥嘜

    麥兜的表弟,麥兜在春田花花幼稚園的同學,時而很有文學修養,能滔滔不絕說莎士比亞,時而只是一頭頭腦簡單的小豬。

    黎根

    春田花花幼稚園的校長,說著一口山東話(在粵語原版中為潮州話。在香港,潮汕族群有相當的影響力,國語版本中改為山東,或是為了適應對香港情況不熟悉的內地觀眾)。教麥兜搶包山。

    麥兜故事

    《麥兜故事》是一部於2001年上映的香港動畫電影,是“麥兜”系列的首部電影。 《麥兜故事》講述的是住在香港九龍大角咀豬樣小朋友麥兜的成長故事:從麥兜的出生開始,到他上幼稚園、上中學,再到他長大成為上班族的一員,直到最後也變成時下常見的負資產者。

    麥兜鳳梨油王子

    《麥兜鳳梨油王子》是《麥兜故事》的續集,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上映,典型的港式勵志寓言。《麥兜故事》電影的大獲成功,使得編劇謝立文、麥家碧以及導演袁建滔大受鼓舞。在主創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麥兜第二集《鳳梨油王子》應運而生。這一部依然圍繞著麥兜展開。但不同的是這個來自單親家庭的小孩第一次公開了他的身世:原來他的親生父親麥炳就是傳說中的“鳳梨油王子”。

    春田花花同學會

    春田花花同學會(別名:春田花花幼稚園)於2006年1月26日在香港上映,2006年2月21日起在內地上映,並於李連杰的《霍元甲》同期競爭票房。這部影片是卡通片《麥兜故事》的第三部,由動畫及真人演繹的片段穿插而成。動畫部分由《麥兜故事》原班工作人員製作。

    曾獲獎項:

    2003年法國安錫國際動畫電影節

    最佳電影獎

    2003年蒙特婁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長片大獎

    漢城國際動畫節2003

    最佳動畫長片大獎

    媒體連載1990-1993香港《小明周》連載麥嘜漫畫

    1993-1995《星期日周報》的夾帶黃巴士(YellowBus)周刊連載

    1994-1996《香港經濟日報》連載麥嘜漫畫

    1995推出麥嘜個人電腦

    1996-迄今獨立發行黃巴士(YellowBus)周刊

    1997-迄今香港的電視台播放麥嘜卡通

    第一部

    魚丸粗面篇

    麥兜:麻煩你,魚丸粗面。

    校長:沒有粗面。

    麥兜:是嗎,來碗魚丸粿條吧。

    校長:沒有魚丸。

    其實,真正的麥爸麥媽是謝立文和麥家碧夫婦,兩人是漫畫界的黃金組合,謝立文創作故事,麥家碧負責漫畫。謝立文畢業於悉尼大學,有教育和電腦雙學位,不是張揚的作家,連記者給他拍造型照都不允許,他聰明,幽默,但骨子裡還是傳統文人,說出的話經常是深刻得嚇人,比如:“如果將來我要寫一個大悲劇,我希望觀眾從頭笑到尾,但很慘。這可能也是中國文人的特質:哀而不怨。”

    麥家碧是在香港理工大學學的平面設計專業,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她就開始畫插畫。有一次,她去找工作,老闆就是剛從澳大利亞回來開出版公司的謝立文。本來謝立文覺得麥家碧的插畫跟當時的風格不合,但被她這個人的氣質莫名打動,於是就請她畫插畫,開始了兩人二十多年的合作。等到她畢業,不僅找她來,還當起她的經紀人。

    最初,謝立文想創作的故事的主角是個小男孩,他有一個玩伴,小豬。結果在開始創作之後,謝立文和麥家碧發現,他們更喜歡的是那隻小豬,更奇妙的是,這隻小豬在讀者那裡也更有人氣,後來,他們乾脆不要那個小男孩了,讓小豬當主角了。接下來就是,《麥兜的故事》連續推出23本,被選為香港中學生最佳讀物;第一部麥兜電影《麥兜故事》在2001年上映時,10天下來,就有1000多萬港幣的票房,超過很多由大牌明星主演的真人電影。當然,《麥兜故事》也有一個大牌明星,那就是草根偶像麥兜小朋友,除此之外,還有黃秋生和吳君如這些明星也都來配音助興。

    麥家碧和謝立文是在麥兜出生後又過了很長時間才結婚的,所以可以說,兩人是奉子成婚。麥家碧和謝立文性格是互補類型的,就像麥家碧說的:“謝立文很幽默的,但是卻稍微有些內向,沉默的時候比較多,相熟的話便會覺得他很好相處。他很聰明,考慮問題很全面。如果我看到一件新鮮的事情回頭與他說起,他便會與我分析其中的道理。而我卻總是很迷糊,就好像麥兜。”而謝立文喜歡用這樣一句話表示對麥家碧的感情:“是你的溫暖,把我變了一塊蜜汁叉燒。”好玩的是,兩人一起到內地宣傳影片,都是麥家碧在接受採訪,而謝立文經常“習慣性地睡過頭”。

    作者麥家碧談麥兜:

    創造麥兜,並不是一開始就很有計畫的。讀書時候,我就一直替許多出版社畫插圖。1988年7月,那時候香港《明報周刊》有一本給小朋友看的《小明周》,編輯說不如你們給我一點故事畫插圖,我從那時就開始畫麥兜。

  2. 麥兜是隻單純樂觀的小豬,資質卻甚為平平,俗稱“死蠢”;麥嘜是麥兜的表弟兼同學,也是麥兜唯一的豬類朋友。他跟麥兜同樣地愛吃、愛睡,也很長肉。麥太是一個單親媽媽,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兒子麥兜身上。

  3. 其他人也問了

  4. 有一種,叫麥兜. 「麥兜」二字不但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更是一種笑與淚交織的「愛的教育」。. 這隻胖嘟嘟、眼有胎記的小豬和他的表弟麥嘜,以戇厚率直的童言笑語,伴隨著一代代的香港人成長。. 麥兜與媽媽麥太,以及春田花花幼稚園朋友們之間幽默惹 ...

  5. 2016年9月12日 · 回首逾二十載的麥兜和麥嘜動畫生涯,都是平常人的故事,卻充滿了愛和快樂。 而她對麥兜的成長,有着媽媽對孩子一樣的矛盾心情,並認為麥兜將來也應該談情說愛…… 撰文:林艷虹. sylvialam@hkej.net. 《麥兜‧飯寶奇兵》首輪官方預告. Watch on. 4年前,記者去過麥家碧工作室,當時門口迎來麥兜麥太,今天換成巨型屎撈人「接待」,麥家碧笑說:「都被電影公司拿去戲院宣傳了。 推開玻璃門,踏進麥家碧的漫畫世界,面前的書櫃擺着一堆童書與紀念品公仔, 天花板吊着小傘,陽光從透明玻璃照到書桌上,照着一張張麥兜手繪初稿。 電影跟其他創作一樣,你永遠無法預計作品能打動多少觀眾。

  6. 2018年11月20日 · 最近網上流傳一篇「 沒有人覺得麥兜是本土神作」的帖文,網民紛紛討論長大後再看麥兜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曾經令我們捧腹大笑的作品,如今沉重得讓人想哭卻哭不出來。

  7. 《這是愛》,“麥兜麥嘜系列”中文簡體版圖書最新作品。 故事延續了“麥兜麥嘜系列”溫情而不濫情、童趣而不幼齡、機智而不圓滑的一貫風格。 基本資料 內容簡介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