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為傳說“富貴壽考”典故的主人公,頤和園長廊畫中有描繪。 唐代史學家裴垍認為他:「權勢傾蓋天下,中央並不猜忌;功勞超過當世,皇帝毫不懷疑;窮奢極侈,輿論卻不抨擊。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 )」清代錢謙益評價他:“忠臣不賴寵而事君,孝子不怙愛而慕親。
      www.wikiwand.com/zh/郭子儀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評價. 圖集. 家庭. 後人. 紀念地. 軍艦. 廟宇. 紀念堂. 注釋.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參見. 郭子儀 (697年—781年7月9日), 華州 鄭縣 (今 陝西 渭南市 華州區 )人,祖籍 并州 太原 , 唐代 政治家、軍事家、名將。 唐朝 朔方軍 集團將領,一生平定 安史之亂 等諸多亂事,歷事 玄宗 、 肅宗 、 代宗 、 德宗 四帝,封 汾陽 郡王 ,世稱 郭令公 。 為傳說「富貴壽考」典故的主人公, 頤和園 長廊畫中有描繪。 唐代史學家 裴垍 認為他:「權勢傾蓋天下,中央並不猜忌;功勞超過當世,皇帝毫不懷疑;窮奢極侈,輿論卻不抨擊。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 )」清代 錢謙益 評價他:「忠臣不賴寵而事君,孝子不怙愛而慕親。 [1] 」

  3. 2016年4月9日 · 郭子儀是汾陽王郭子儀是唐朝非常著名的軍事家非常的驍勇善戰平定了安史之亂更抵禦了吐蕃的進攻保護了唐朝的安定而且他更會做人雖然功高蓋主但卻沒有受到迫害被皇帝封為汾陽王可以說是一生平安最後得到一個善終

  4. 郭子儀唐代中興名臣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謀反之後年近花甲的郭子儀竟能率李光弼等將領屢挫敵軍最後收復京師成就大唐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5. 2023年8月15日 ·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在尚武的唐代,凌煙閣是建功立業的無上榮耀。 在於賡哲看來,凌煙閣的每一個人,都是唐朝的一個符號,都可以作為剖面,看見唐朝的歷史。 於賡哲教授近日出版了新書凌煙閣大唐風雲人物啟示錄提到了郭子儀——他在廣德元年762擊退吐蕃後唐代宗給了他圖像凌煙閣的殊榮。 講座現場. 救李白的人,可能不是高適而是郭子儀. 電影《長安三萬里》中,李白參與永王李璘的叛亂失敗後鋃鐺入獄,救他的人是主人公、淮南節度使高適。 雖然救李白免於死罪、改為流放的人到底是誰,十分隱秘,無法考證,但高適的可能性,於賡哲教授看來不大。 因為高適剛剛鎮壓了永王,任淮南節度使,於情、於理、於皇權,他都不太可能救永王的幕僚李白。

  6. 基本介紹. 本名 :郭子儀. 別稱 :郭令公、郭汾陽. 字號 :字子儀.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 出生時間 :697年(武周萬歲通天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去世時間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六月十四日. 主要作品 :《進賜前後詔敕自陳表》《請車駕還京奏》《論吐蕃書》 主要成就 :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長安、洛陽; 擊敗吐蕃、党項入侵. 官位 :太尉、中書令、關內河東副元帥. 爵位 :代國公→汾陽郡王. 諡號 :忠武. 追贈 :太師. 人物生平. 早年事跡.

  7. 11种语言. 不转换.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工具. 郭子儀 (697年—781年7月9日), 華州 鄭縣 (今 陝西 渭南市 華州區 )人,祖籍 并州 太原 , 唐代 政治家、軍事家、名將。 唐朝 朔方軍 集團將領,一生平定 安史之亂 等諸多亂事,歷事 玄宗 、 肅宗 、 代宗 、 德宗 四帝,封 汾陽 郡王 ,世稱 郭令公 。 為傳說“富貴壽考”典故的主人公, 頤和園 長廊畫中有描繪。 唐代史學家 裴垍 認為他:「權勢傾蓋天下,中央並不猜忌;功勞超過當世,皇帝毫不懷疑;窮奢極侈,輿論卻不抨擊。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 )」清代 錢謙益 評價他:“忠臣不賴寵而事君,孝子不怙愛而慕親。 [1] ” 生平 [ 编辑]

  8. www.wikiwand.com › zh-hk › 郭子仪郭子儀 - Wikiwand

    唐代史學家 裴垍 認為他:「權勢傾蓋天下,中央並不猜忌;功勞超過當世,皇帝毫不懷疑;窮奢極侈,輿論卻不抨擊。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 )」清代 錢謙益 評價他:「忠臣不賴寵而事君孝子不怙愛而慕親。 [1] 」 Quick Facts 郭子儀, 太尉、尚書令、檢校中書令、上柱國 ... 郭子儀(697年—781年7月9日),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華州區)人,祖籍并州太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名將。 唐朝朔方軍集團將領,一生平定安史之亂等諸多亂事,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帝,封汾陽郡王,世稱郭令公。 為傳說「富貴壽考」典故的主人公,頤和園長廊畫中有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