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藉由深入分析鄧小平的人生和事業,揭示近年來塑造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 鄧小平深刻影響了當代中國和世界歷史的走向。 解讀鄧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為邏輯,就是解讀當代中國、解讀個人命運背後的歷史迷局。 被毛澤東形容為「棉裡藏針」的鄧小平,是中國在二十世紀晚期劇烈轉變的主要推手。 他在文革十年浩劫後,終結毛澤東神話,鬆綁僵化已久的經濟社會政策,開放對西方的貿易往來,「摸著石頭過河」最終讓一部分的中國人先富起來。 然而他也沒有忘了鞏固共產黨權威,最受人責難的就是1989年6月,下令鎮壓天安門廣場示威群眾。 歷經三起三落終至攀上權力顛峰的五十年裡,他屢遭清算整肅,甚至放逐,最後在1978至1989年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1992年再度復出。

  2. 中共已故元老鄧小平唯一的孫子、28歲的鄧卓棣最近被任命為廣西百色市平果縣副縣長。 這位住在紐約華爾街附近豪華公寓裏,開著高級名牌車,曾經因性騷擾被警方拘捕的闊少,搖身一變成為中國窮鄉僻壤的縣官,引起中國網絡輿論的嘩然。

  3. 2012年1月27日 · 鄧小平生於1904年四川省廣安縣,1922年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 而在共產黨內,歷經三落三起,最重要的是第三次起用,成為中國實際上領導人,對於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具有關鍵性。 鄧小平的三落三起. 1933年2月,因擁護毛澤東,被黨內左傾領導人鬥爭,撤職下放,是為鄧小平生平第一落。 同年6月,臨時黨中央調任為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秘書長,是為第一起。 至1954年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秘書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惟1966年「文革」開始後,要求打倒劉少奇、鄧小平為首的走資派。 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迫害致死,鄧小平被解除一切職務,是為鄧小平之第二落。 1973年恢復副總理職務,為鄧小平之第二起。

  4. 3 天前 · 六四屠城發生在1989年,35年前,可以說是台灣史上,至今唯一曾在電子媒體新聞上受到全民高度關注的「大屠殺慘案」。 那一陣子,全球所有媒體都在北京採訪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訪問中國的消息,正好遇到天安門百萬人靜坐示威,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國際新聞頭條。

  5. 1978年鄧小平按照著名的“白貓黑貓論”的實用主義進行改革。 執政黨的重心由階級鬥爭轉向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社會出現轉型。 2004年,中國政府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張,是以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來治理中國社會的一個構想。

  6. 當年鄧小平 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打破平均主義,也為特權階層搜刮民脂民膏奠定「理論基礎」,現在胡錦濤又刮回「共產風」,然而不論鄧小平還是胡錦濤,眼睛裡都沒有中國老百姓的福祉,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中共特權階層的利益,對中國 ...

  7. 專制威權的體制 才懼怕多數聲音 曹長青以前曾經寫文章批評陳若曦,「當時她不是很愛中國嗎?很喜歡去不是?現在怎麼又回來了,反而又愛起了台灣?那是因為有了比較.....」對於這些人,喜歡留在台灣,卻嚮往中國,他說:「這些人喜歡站在自由的土地上,歌頌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