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撰文: 麥德銘. 發布時間: 2024/05/22 11:55. 最後更新: 2024/05/22 12:18. 分享:. 長建AGM|李澤鉅:愈多國際企業及家族辦公室 愈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底氣. 李澤鉅再提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重要性. 長建近一個月兩度收購歐洲項目. 李澤鉅出席長江基建集團 (01038 ...

  2. 2020年5月13日 · 現時長建在全球約有3.3萬名員工李澤鉅指有25宗確診個案當中有2宗身故均在英國發生而香港中國及新西蘭均沒有感染個案海外公司前線員工繼續外出工作提供必要服務但大部分後勤職員均在家工作強調公司會為同事提供足夠的保護物資。 派息會綜合考慮業務狀況市場機遇等. 長建上周公告,由於英國把企業稅率維持在19%,而非先前所頒布的17%,因此長建的延遞稅項重新計算下,錄得約14億元的一次性不利影響。 李澤鉅解釋,有關變動不會構成現金影響,對全年而言不但沒有現金影響,也不會構成重大影響,只是公司管治特別小心,才作出有關公告。 近日不少港資企業均提出私有化,如利豐 (00494) 周二剛通過私有化方案,有小股東指長建股價是近年低位,問及長建母公司長和 (00001) 會否考慮私有化。

  3. 2022年3月17日 · 本港樓市長實 (01113) 主席李澤鉅認為香港擁有很多土地只要商界及政府多啲諗頭」,要提高住屋供應並不難集團期望可盡力協助香港興建更多房屋並指本港人均居住面積於全球出名細」,希望市民可以住好啲」。 長實去年斥資114億元買入本港3幅地皮,月初亦購入市建局土瓜灣重建項目。 他強調,投地只會考慮資產質素及回報,當中香港及內地為地產業務重點市場。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電能、中國投資基金公司、越秀房託、越秀交通、友邦及君實生物.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電能、越秀房託、越秀交通及友邦等. 相關文章: 【長和系】李澤鉅業績會時時閉目眨眼 「WFH唔識收工、香港一半人對眼都矇了」

  4. 2021年3月19日 · 股市. 發布時間: 2021/03/19 13:14. 最後更新: 2021/03/19 13:14. 分享: 實170億從李嘉誠基金會收購資產、溢價近一成回購 李嘉誠李鉅變相增持、承諾派息不減. 李嘉誠、李鉅父子變相增持實 (01113) ,實公布,擬動用170億元現金從李嘉誠基金會收購4項基建資產,包括實已經持有的公用公司Northumbrian Water、Wales & West Utilities 及 Dutch Enviro Energy經濟權益。 實表示,建議收購符合公司既定企業策略,加強穩定收入來源,同時承諾交易作實後,今年股息不會較去年減少。 實股價今早高開6.3%,開市報50元,午後升幅再擴大至逾7%,高見50.5元創52周高。

  5. 2021年8月5日 · 長實 (01113) 主席李澤鉅認為現時市況OK整體不錯但酒店等部分業務仍然受壓但大部分優質資產在疫情這個大型壓力測試中仍然提供不俗回報特別是房地產業務在本土買家支撐下樓價相當理想集團未來除會繼續參與投地也會考慮將酒店資產改劃為住宅。 他透露,日前集團已為啟德住宅項目最終規劃拍板,建成後每個單位都能望到海景,可見規劃的難度甚高。 【長和系業績】長實半年純利增三成、中期息增兩成至0.41元 李澤鉅料樓市中長綫平穩向好. 對於寫字樓前景,李澤鉅認為,最差情況已過,本港經濟正在復甦,核心中環寫字樓租金雖然較歷史高位下降,但參照往績,每次中環甲級寫字樓租金下降,便有公司想遷回中環,因此中環甲廈的出租率有輕微改善。

  6. 2022年5月17日 · 被問及長建環保能源發展情況時李澤鉅稱長建投資環保能源項目多年只是較少提及認為集團多項業務在環境可持續性方面的表現不錯並列舉多個例子包括長建配電網絡具備電網管理蓄能電池太陽能接駁電以至電動車充電。 他續指,在澳洲及英國的配氣網絡,以及英國鐵路車輛公司都率先試驗採用氫能; 在荷蘭有二氧化碳收集項目,而且進展順利;在香港,港燈已安裝新燃氣發電機組,進一步推行發電燃料由煤轉氣,以及在南丫島西南水域籌建離岸風力發電場。 李澤鉅又指,以最新資產價值計,長建資產負債率較2021年度列的14.7%更低,而且獲發「A級」信貸評級,財務實力「全世界都知」,目前在全球留意併購機會,並可能與系內不同成員一同合作。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吉利、長建及美圖.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

  7. 2020年8月6日 · 股市. 發布時間: 2020/08/06 18:37. 最後更新: 2020/08/06 19:36. 分享: 實主席李鉅指,本港房地產供應不多,而且有剛性需求。 實 (01113) 中期息大減35%,中期息降至0.34元。 主席李鉅指,即使全球仍有不少挑戰,實仍處於「收購模式(acquisition mode)」,集團在香港、中國及全球其他地方尋找可以提高持續收入業務的潛在併購目標,目前有1至2個項目正在洽談,相信為集團增值,是回饋股東的最佳辦法,但強調集團中線會維持一個健康的派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