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陶傑一方面走向大眾(或走向市場),一方面被「學院派」排斥及批評—在文化素養較高的知識份子圈裡,出現了「喜愛陶等於低品味」的聲音。 這種兩極化的文化現象,恰好反映陶傑的爭議性。

  2. 最近潘國森寫了一本新書《修理陶傑》。. 顧名思義,是挑陶傑散文中的錯誤,修理一下。. 昨天看完了,認為寫得不錯。. 陶傑是著名的大才子,潘國森也是。. 所以書背寫著「才子逗才子」,大有「石破天驚逗秋雨」的味道。. 潘國森最有名的是寫金學評論,如 ...

  3. 陶傑(原名曹捷,1958年8月17日-),香港著名專欄作家及傳媒工作者,有〝香江第一才子〝之稱。 出生及教育 陶傑原籍廣西,出身左派報業世家。 年輕時在香港灣仔長大。

  4. 2004年09月02日 自 從 中 國 的 劉 翔 勇 奪 奧 運 百 一 公 尺 跨 欄 金 牌 , 衝 出 了 「 黃 種 人 」 的 亞 洲 , 求 男 若 渴 的 中 國 女 人 , 在 黑 暗 的 天 空 發 現 了 一 顆 新 的 亮 點 。 劉 ...

  5. 2004年04月04日 比 音 速 快 五 倍 的 飛 機 問 世 , 時 速 可 達 五 千 英 里 , 從 倫 敦 飛 雪 梨 , 只 需 兩 小 時 。 但 是 , 為 甚 麼 要 那 麼 快 呢 ? 香 港 人 都 記 得 , 很 小 的 時 候 , 從...

  6. 綜歸如何,陶傑之文的確是創意無限,很值一看,雖內容不一定完全準確,但看陶傑之文,至少可以學文彩,而看潘國森之文則可以長知識,想反那個城大教授寫的口水戰文章,則可不看。

  7. 向香港的品牌霸權時代告別 (陶傑)2004年1月 張國榮之死,固然全港哀慟,象徵了香港中產階級的自憐,梅艷芳之逝,全民同哭,在集體意識之中,象徵的是草根階層向上攀登社會梯階的希望的幻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