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5日 · 延長生命背後的意義. 於是,人們開始逃避死亡。 儘管醫生如何告知,很多人還是相信人類可以突破醫學的極限。 因此,有些人的死亡過程變得漫長。 過去幾個星期內會死亡的病人,如今可能延續很多年。 雖然這樣有意義地延長了生命但生活品質呢? 臥床不起、依靠呼吸器,或者住在加護病房。 這些耗費大量金錢換取的生命,背後又意味著什麼? 他們的餘生,多半是失能、殘破的。 對話揭示生死難以抉擇. 病人問:「醫生,救救我,我還不想死! 醫生問:「那你什麼時候願意死? 病人答:「無論如何,我都不想死。 醫生又問:「如果你能暫時活下來,你想做什麼? 病人說:「我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沒好好享受生活。

  2. 2023年7月31日 · 【 醫療健康 】精神科一直給人感覺很神秘 : 仍然會有人覺得精神科病房或醫院是令人害怕的地方認為精神病患者總是表現極端失控。 精神科專科陳君訥醫生表示,其實這都是因為人對精神健康認識不足及誤解所致,也有由於某些傳媒報導電影所造成的既定印象。 醫療健康|情緒有問題=黐線、軟弱、睇唔開? 外間對精神科醫院的環境、病人、甚至醫生的工作都不太正面。 在香港,仍然有唔少人很害怕自己情緒有問題,覺得情緒有問題就代表「黐線」,「軟弱」,「睇唔開」,所以就算有精神或情緒問題都不願或不敢同人傾訴,甚至覺得進行心理輔導、睇精科醫生「好大陣將」而卻步。 如何分辨抑鬱及焦慮症? 如何分辨抑鬱或焦慮? 身心症跟以上兩種症狀有什麼分別? 可以分享抑鬱、焦慮或身心症會出現的症狀嗎? 陳君訥醫生表示:

  3. 2023年6月5日 · 香港心聆2021年的研究發現在香港被診斷有精神健康困擾的人中有六成人表示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他們的困境有43%的人表示擔心受到污名化和歧視減少對精神疾病的污名能確保有精神健康困擾的症狀的人或其照顧者可以毫無顧忌地尋求適當的支援和幫助。 不斷接觸令人不安的資訊或對身心有負面影響. 鑒於媒體流傳的圖像和視頻內容,機構呼籲公眾在接觸此類內容時要留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不斷接觸令人不安的資訊可能對個人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如有需要,請參考資源及尋求支援來照顧自己。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小時運作.

    • 研究調查:香港青年的精神病盛行率
    • 究:42.8%港青壓力來自學業
    • 家庭空間
    • 逆境轉化
    • 更多醫療健康研究調查及健康生活內容

    在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的建議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委託香港大學團隊於 2019 至 2022 年間,首次以流行病學方式隨機進行社區調查「HK-YES 研究」,以更深入了解香港青年的精神病盛行率、求助不足率及精神危機的風險因素。

    團隊分析參與研究的 3340 位青年的數據,發現學業是他們的主要壓力來源(42.8%), 然後依次為工作或事業(14.4%)以及個人前景(12.5%)。此外,過去一年,青年可能患任何精神病的盛行率是16.6%,當中最普遍的是抑鬱症(13.7%)。不過,可 能患任何精神病的青年中,有74.1%現時並沒有接受任何精神科或心理服務。

    這項領域的風險因素包括家庭精神病歷史、童年逆境、家庭關係欠佳和缺乏私人空間。 精神健康專家應考慮加強家人參與介入措施的角色,為青年提供精神健康支援及提升 他們家人的讀寫能力,以及提供可讓青年放鬆的「第三空間」。

    這項領域的風險因素,除了個人感知的壓力(包括學業壓力)和個人生活上的壓力源頭外,亦包括人口層面的壓力源頭(例如新冠疫情)。過度思考抑鬱症狀和上述壓力源頭可能令精神健康進一步惡化。認知行為療法和活動等方法,有助針對青年過度思考,鼓勵他們創意思考。

  4. 2023年4月9日 · 香港大學在2020年的對幼兒及學童精神健康的研究指出相較疫情前疫情中他們出現更多操行行為專注力過度活躍及社交問題而社交能力表現亦有所下降SEN學生受到的影響比非SEN的學生更大。 情緒健康調查:逾一成多學童感到抑鬱及焦慮. 宏恩基督教學院及晉峰青年商會於2022年7月13日發表的香港學童情緒健康問卷調查於疫情期間以問卷訪問1,501名介乎9至17歲學童調查顯示有約兩成學童壓力指數高於正常水平逾一成多學童感到抑鬱13.4%及焦慮12.5%)。 34.7%學童「憂慮自己恐慌或出醜」 報告亦指出: 21.9%學童「發覺自己很容易被觸怒 」 23.9%學童「感到很難自動去開始學習/工作」 34.7%學童「憂慮自己恐慌或出醜」 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問題的高風險因素.

  5. 2023年4月11日 · 健康生活|大腦血氧循環消耗量佔身體25%!. 不怨不怒、做好情緒管理減輕腦袋負擔. 香港財經時報 2023/04/11 10:45. 圖片: 資料庫. 健康生活|常生氣發怒,傷人也傷己!. 知名醫師指,從預防醫學角度看,怨氣積聚,容易使交感神經反應過度,引發自律神經 ...

  6. 2023年11月4日 · 網友:「她對的」 影片一出,隨即收獲兩極反應,如今在TikTok已上300萬播放,連俗稱「連登」的網上論壇LIHKG也有網友在討論。不少網友對Brielle的經歷深有同感︰「她對的!在那些工時比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還要長的地方工作,根本就不合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