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颜宝铃,女,汉族,福建德化人。香港飞达帽业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兼任香港仁爱堂董事局主席、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华慈善总会高级顾问兼永久理事等多种职务,香港德化一中校友会会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 ...

    • 概览
    • 历史背景
    • 学校历史
    • 社堂
    • 重建
    • 著名校友
    • 校歌

    面向国际的女子文法中学

    拔萃女书院建于1860年,由香港圣公会创办。该校是香港一所视野面向国际的女子文法中学。拔萃女书院创校后,一直以政府津贴模式办学,2005年9月后,转为直接资助的模式办学。该校培育具有崇高理想,能够继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和民主信念,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生,其办学理念为“ 追求卓越”,力图让学生高效能学习,发挥潜能并乐于终身学习。

    战前

    女拔前身为曰字楼女馆,位於港岛般咸道及东边街,由施美夫会督夫人创於1860年。施美夫是维多利亚教区首任会督,被伦敦会属下组织远东女子教育改善协会(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Female Education in the Far East)派往香港。学校起初只收女童。1866年,更名「Diocesan Female School」。1869年,因财困,学校改为华籍女童收容所。同年,改为「曰字楼孤子院」(Diocesan Home and Orphanage),男女兼收。

    拔萃女书院创办于公元1860年,最初命名为“拔萃女子训练学校”,由首位维多利亚主教史密夫的夫人向多个欧洲团体筹措经费建立,校址位于般咸道及东边街 附近。六年后改名为“拔萃女子学校”。1869年,由于经济困难,学校局限其服务范围,只为孤儿及贫困华籍女子提供教育,直至1878年始获得政府资助。 1913年正式迁往佐敦道校址(佐敦道1号),并于1920年订定“励志扬善”(Daily Giving Service)为校训。

    日军占领香港期间,学校曾成为日军宪兵队总部,直至1945年九月始重新开放。五十年代学校相继兴建三座大楼以容纳人数不断增加之学生。

    鉴于有提升小学及中学设施的需要,校董会决定作大型的扩建计划,分别于1993年及1996年落成两座新翼校舍,使学校设施更趋完善。

    拔萃女书院於2008年实施校园重建计划,暂搬到位于深水埗青山道101号的临时校舍,待2011年9月,新校舍建成後菜。

    拔萃女书院目前共有五个社堂,分别以历任校长命名。

    社堂制度於1946年由当时的校长Ms. Hurrell引进,当时设有四个社堂,分别为Skipton、Sawyer、Gibbins和Smith(纪念施美夫会督夫人Lydia Smith)。

    1951年,Mr. Hurrell辞职返英,Smith House不久易名Hurrell House。

    1985年,校长西门士夫人退休後,校方设立第五个社堂,作为纪念。

    由於重建前拔萃女书院及拔萃女小学位於佐敦的校园不敷应用,校方於2007年决定全面重建佐敦校园,以提供更多的教室、活动室及教学设施,容纳因中小学结龙後增加的班别。

    整个重建项目最终在2009年4月、即学校复活节假期後开始,经过2年时间後,并於2011年9月1日启用,作为该校150周年校庆的其中一项庆祝活动。在重建期间,拔萃女书院和拔萃女小学的师生分别迁往位於深水埗及将军澳的临时校舍上课。校方把整个耗资近6亿港元的重建计划命名为「卓越菁莪」,当中中学部造价3.8亿元,政府资助2亿元,小学的造价则为2.1亿元,政府资助1.6亿元。因应整个重建计划耗资庞大,校方启动了一名为「DGS任务」的筹款计划,举办抽奖销售、校庆晚宴、步行筹款等各式活动筹款以支持重建所需的费用。

    然而,在校方提出重建计划的时候,曾经遭受大批旧生的反对,认为破坏了学校悠久的历史、以及认为旧楼设备精良,足以容纳所有的课堂进行。因而旧生们在重建计划的初段曾成立各种团体,以及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作出抗议。

    因为学校土地面积不足,学校的建筑师决定在将大量不需要日光照射的设施迁移至校园14米高的基座,以腾出空间在基座再兴建教学大楼。此外,中小学的教学大楼采用十字架式的布局,一方面争取更多的空间兴建附属设施,另一方面亦让教学大楼课室的景观更加开扬,避免在新校园造成压迫感。

    新校园主建筑共有十层,校园总面积由重建前的1.6万平方米增至4.4万平方米。中、小学共设有60个课室、25米游泳训练池、1,400座位大演奏厅、 300人小教堂、田径训练场等一般学校不常见的设施。由於考虑到中、小学部是独立营运的关系,两校的大门分别一如以往地设於佐敦道及加士居道。不过,为了显示两校紧密的关系,新校园的教学大楼中央设一名为「学习的阶梯」的楼梯,楼梯,从校园3楼的教学大楼入口贯穿各层直至8楼。

    因应新校舍面积较大,校方将之分开为六部分管理,分别为:

    何锦姿:何东家族後人,社会活动家,罗文锦爵士夫人

    何奇姿:何东家族後人,教育家,香港大学首位女毕业生

    西门氏夫人:前校长及立法局议员

    何杨展翘:油麻地小轮公司总监、市政局委任议员,九龙城区议会委任议员,何鸿銮夫人

    霍罗兆贞:前卫生福利局局长

    黄钱其濂:前卫生福利司、前立法局议员

    Verse 1

    Our Father, by whose servants

    Our house was built of old,

    Whose hand hath crowned her children

    With blessings manifold,

    For thine unfailing mercies

  2. 香港. 目录. 1 发展历史. 2 校内组织. 3 学校成就. 4 班别架构. 5 出版刊物. 6 著名校友.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成立与初期发展. 喇沙书院. 1917年, 圣若瑟书院 的修士在 漆咸道 设立了一所小学。 当时,九龙发展迅速,对学位的需求急增。 圣若瑟书院的校长艾玛·撒隆修士 (Brother Aimar Sauron) 认为需要在九龙兴建一座新的校舍。

  3. 1977年11月.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46] 、 普林斯顿大学.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9年4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3] 2021年4月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4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性 别. 女. 学 位. 博士. 目录. 1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高等教育. 学术经历.

  4. 中国香港私立学校. 收藏. 有用+1. 0. 拔萃男书院(Diocesan Boys' School,DBS)是 基督教 香港圣公会东九龙教区所设办的一所学校成立于1869年设有中学部以及小学部2004年建成全称为拔萃男书院 附属 小学),为香港补助学校议会22所补助学校之一。 地址位于 九龙 何文田 亚皆老街 ,是一所全日制只收男生的学校。 香港不少官商、文化名人皆于此毕业,学生在 公开考试 中成绩非凡,在体育、学业及音乐比赛中均成绩骄人,是一所传统名校。 中文名. 拔萃男书院. 外文名. Diocesan Boys' School. 简 称. DBS,男拔萃,男拔. 创办时间. 1869年. 办学性质. 私立学校. 校 训. 道成肉身. 现任校长. 郑基恩 先生.

  5. 日本. 连载杂志. 《 周刊少年Jump 》 [3] 揭载号. 週刊少年ジャンプ2020年9号 [2] 出版期间. 2020年6月4日-2023年10月4日 [4] [12] 单行本册数. 18 卷 [12](已完结) 出版社. 集英社 [4] 目录. 1 故事介绍. 2 角色介绍. 主要人物. 魔法学校 教师. 阿多拉宿舍. 奥尔卡宿舍. 雷安宿舍. 圣·阿鲁兹圣魔学校.

  6. 《泪之女王》是Studio Dragon、文化仓库、Show Runners出品,由朴智恩编剧,金希元、张荣佑执导,金秀贤、金智媛领衔主演,朴成焄、郭东延、李主傧等人联合主演的浪漫爱情喜剧。该剧讲述年轻的超市王子白贤宇与目中无人的财阀女王洪海仁结婚三年后,白贤宇面对婚姻心灰意冷,决定离婚,二人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