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8日 · 中醫治療原則包括祛風散寒除濕 清熱活血通絡行痹止痛溫陽補氣補益肝腎養血柔筋為法臨床上辨證加減用藥可有效改善疼痛調理身體氣血循環減緩病情發展配合針灸近端及遠端取穴刺激氣血循環通則不痛榮則不痛

  2. 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2013/9/25 2 . 以全身小關節爲主的非感染性炎症及關節破壞甚至 變形爲特徵 ․. 關節功能退化或喪失,生活質素下降 ․. 發病機制複雜,病原(或抗原)不明 ․. 全身系統性免疫功能失調需全身治療 ․ 40歲左右高發,病程長,反復發作,需長程及反復 治療,社會與家庭負擔沉重 ․. 世界人群發病率約0.5%,逾3000萬人患病; 中國人群發病率較低,以0.35%計,約450萬病者. 疾病特點. 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約兩千年歷史. 屬“痹證”範疇,又稱“頑痹”、“尪痹”、“鶴膝 風”、“厲節風”等. 《黃帝內經》: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 《神農本草經》:附子治“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 能行步。 2013/9/25 3 .

  3.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中醫藥學院首席執業講師. 類風濕關節炎是關節滑膜漿膜眼等處結締組織廣泛發生的炎症屬於全身性疾病此病發病率高危害嚴重可造成關節軟骨破壞關節僵硬畸形肌肉萎縮及功能活動障礙從而導致不同程度的殘廢由於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至今未明因此尚無根治的特效方法。 西醫主要採用鎮痛消炎、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等治療,但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關鍵是防止關節破壞和畸形。 治療目的主要有四個: 1. 解除或減輕痛苦。 2. 控制關節炎的發作和進展,減輕對骨關節的破壞和關節外症狀。 3. 維護受累關節的功能。 4. 儘量保持和適應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4. 2023年5月16日 · 類風濕性關節炎被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中醫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跟自身內臟虧虛禀賦不足外邪侵襲等有關可根據正氣虧損的程度加用益氣養血補養肝腎的中藥達到兼顧改善局部關節肌肉血液循環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甚至因服用西藥的副作用也能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屬痺證」 在中醫診斷中,類風濕性關節炎屬「痺證」範疇,因其以遍歷關節腫脹疼痛,纏綿難癒為特點,將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等,都稱為痺病。 再根據感受邪氣的不同,區分為風痺、寒痺、濕痺、熱痺等,並根據每個人具體病因辨證施治,治療上均以祛風、散寒、除濕、清熱及疏經通絡為主。 加用益氣養血、補養肝腎的中藥,在扶正與祛邪的同時,做到「標」「本」兼顧。 手部穴位多按摩緩解關節痛,藥洗可降低發炎.

  5. 2019年9月23日 · 【早安健康/崔容瑄(韓國仲景醫學會長)】 治療兩個月扭曲的關節伸展開來了. 很多人得知自己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想到關節一個個變形的模樣就像被宣判死刑一樣晴天霹靂其實關節變形是長時間放任不治療而出現的結果只要好好接受治療依然可以過正常生活尤其病症初期只要趁早將熱毒清除依然有根治的可能。 【急診醫師的複利健走法┃線上課程問卷 】從肌少到登百岳,脊椎回正、全身燃脂、防跌不傷膝! 立即填寫,送$300折價券 . 李美英小姐在三年前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當時她三十七歲,起初是因為膝蓋疼痛就診,確診後開始服用類風濕性關節炎藥和類固醇。 吃藥的確能止痛,但沒想到過了一陣子,不只膝蓋,連肩膀、手腕、手指等其他部位也紛紛開始疼痛。

  6. 2020年4月17日 · 林峻邦強調中醫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療效且副作用小易於長期服用等好處尚有外治法如針灸推拿按摩熱敷外敷藥膏熏洗等多種方法來輔助治療可改善局部關節肌肉血液循環達到疏通氣血通則不痛的效果臨床上對於服用西藥產生之副作用中醫藥亦可協助改善。 延伸閱讀: 中醫治骨鬆不輸西藥 4種證型補腎益肝有妙招. 飲食調理原則. 飲食調理方面, 忌食鹽醃、煙燻、火烤和油炸食物 ,可 多食蔬菜水果 如山藥、扁豆、豆腐、芹菜、苦瓜、絲瓜和香菇、黑木耳等食物,一方面可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需求,亦具有改善新陳代謝功能, 可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 ,有助緩解關節炎症狀與局部紅腫熱痛症狀。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疼痛」是惡化警訊!

  7. 2014年9月23日 · 類風濕性關節炎依照病情的輕重緩急從中醫的觀點可分類如下: 濕熱痺: 此證多表現於急性發作期,由於病勢急,可出現關節紅腫疼痛,身熱有汗不解,局部關節屈伸不利,晨起僵硬,煩躁,小便減少而且顏色變深,舌苔黃,脈數。 寒濕痺: 此證多表現於中晚期,或陽虛型體質的患者,每當陰雨天會令這類型的病人痛不欲生,因為關節會有劇烈的疼痛感,關節僵硬無法彎曲,尤其寒流來會更加嚴重,若是熱敷可以減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