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蕁麻疹 (hives、urticaria)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俗称 风团 或 风疹块 [4] [來源可靠? ] ,有的地区叫 鬼风疙瘩 , 中醫 稱 癮疹 [5] , 客語 稱 冷瘼 ,是一種 皮膚 过敏 。 症状是局部 皮肤 忽然成块地红肿,发痒或刺癢 [1] ,皮膚有類似蚊子咬的紅腫塊 [6] 。 病灶時常會在身上其他區域輪流出現。 一般來說,蕁麻疹會持續數日,且不會留下任何疤痕。 只有小於百分之五的案例會持續六周以上,蕁麻疹的症狀常會復發 [2] 。 蕁麻疹通常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 [6] ,急性蕁麻疹一般發作2、3天痊癒,慢性蕁麻疹則可能反覆發生,超過6週以上。 蕁麻疹常在患者罹患感染症時,或是對於藥物、 蚊蟲叮咬 (英语:insect bite) ,或食物 過敏 後出現。

  2. 2017年3月10日 · 風疹Urticaria又稱「蕁麻疹」「風癩」,「風癩」更令人聯想起「愈夜愈身痕」,原來有迹可尋。 有別於濕疹,誘發風疹的原因是,當血管內的肥大細胞(Mast Cell)受敏感物刺激,分解組織胺(Histamines)多了,令皮膚出現風疹塊或血管性水腫,又痕又熱。

  3. 風癩(風疹)的正式學名為「蕁麻疹」 ( Urticaria ),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 生風癩皮膚會出現如蚊叮的腫塊,極為痕癢。 蕁麻疹分為急性及慢性,急性原因包括病毒感染、 食物敏感 、輸血後的免疫反應等;慢性蕁麻疹則涉及生理、心理因素,實際成因不明,蕁麻疹可透過口服抗敏藥作治療,一般約兩三周後會痊癒。 風癩的成因. 引起風癩的原因相當多,通常是身體對外界特定物質或環境產生過敏反應引起,包括: 食物、藥物或動物毛髮皮屑. 食物內的化學物質. 蟲咬. 皮膚受壓. 陽光照射. 運動出汗. 接觸化妝品或染髮劑. 寄生蟲. 溫度、女士月經前或心理壓力. 風癩的種類. 急性蕁麻疹 / 血管性水腫.

  4. 2021年7月22日 · 蕁麻疹 (urticaria) 又名風癩,是一種常見的突發性過敏性皮膚病,不具傳染性,可分為慢性和急性蕁麻疹。. 病者皮膚會出現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而且十分痕癢,蕁麻疹發病的過程很難估計,症狀一般會在二十四小時內消失。. 慢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 慢性 ...

  5. 2023年6月13日 · 「風癩」的中醫學名為「風疹」或「隱」,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患,發作時會出現紅色或白色的風團塊,痕癢不定,時發時止,症狀相當於西醫的「蕁麻疹」,不過兩者的發病機制稍有少許不同。 風癩:主要以外感風邪,内蘊濕熱毒邪,導致體内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病。 起病驟急,當遷延不愈,皮膚損傷日久或反復發作,病程超過6周以上則會變成慢性疾患。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反應性皮膚疾患,由於過敏原刺激引起,包括食物,藥物,蚊叮蟲咬及接觸某些物質而引起。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風癩特徵. 在大眾印象中,出風癩時多與皮膚狀況有關,不過風癩發作時亦有機會伴隨發熱、腹痛或腹瀉等症狀,蔡醫生分享了以下風癩發作症狀:

  6. 2024年3月31日 · 出風癩|蕁麻疹又名為「風癩」,在香港是很常見的一種皮膚病。 發病時會出現如被蚊子叮一樣的紅疹腫塊,反反覆覆時有時冇的病情確實令人癢癢難耐、無所適從。

  7. 2022年4月27日 · 病因源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簡單來講,即是外在環境誘因,加上身體健康狀態欠佳下,易受影響而顯露於皮膚上。當中又分為 5 大類「風癩」: 風癩成因1. 急性「風癩/風疹」

  8. urticaria is the translation of "風癩" into English. Sample translated sentence: 风吹水刷,迎难题亦会固定。 ↔ If we apply Jesus’ loving direction,

  9. 蕁麻疹(又稱風疹、風癩)突然發作,可帶來極度痕癢,對日常生活大受影響。 患者掌握蕁麻疹的發作原因、症狀,避開誘發因素,有助預防復發。 發作時要急救止痕,凍敷和穿鬆身衣物都有幫助。

  10. 2024年2月23日 · 風疹又名「德國麻疹」,由風疹病毒所引起。 病徵. 患者常見的病徵包括全身出疹、發燒、頭痛、不適、淋巴結脹大、上呼吸道症狀及結膜炎。 出疹的情況通常維持約3天,但有些患者可能沒有這個病徵。 關節痛或關節炎較常出現於染上風疹的成年女性。 風疹可令成長中的胎兒出現異常情況。 孕婦如果在懷孕首3個月感染風疹,所誕下的嬰兒可能會患上先天性風疹綜合症,導致失聰、白內障、心臟畸形及智力發展遲緩等問題。 傳播途徑. 風疹可透過接觸患者的鼻咽分泌物而傳播,所以接觸飛沫或直接與患者接觸均可能被感染。 風疹傳染性極高,患者在出疹前一星期至出疹後一星期都可傳染別人。 潛伏期由12 – 23天不等,通常為期14天。 治理方法. 現時並無特別的治療方法,但可處方藥物紓緩不適。 預防方法.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