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3日 · 政府統計處舉行記者會,公布2021年人口普查的詳情。 統計處處長陳萃如、政府統計處助理處長周錦添和高級統計師余司帆出席。 政府將於2021年6月23日至8月4日進行人口普查。 (政府網頁截圖) 人口普查第一階段因今日起至7月17日進行,第二階段為7月18日至8月4日。 全港約九成住戶只需要填寫簡單問卷,而餘下一成就需要填寫較長細問卷。 政府將會以紫色信封寄出問卷通知信,短問卷填寫時間預計少於10分鐘,長問卷則可能需要30分鐘。 住戶可以分階段填寫網上問卷,如同一時間有太多人填寫,則會設有一間「等候室」,讓市民知道大約要等候多久。 首階段可網上、電話、紙本回答問卷.

    • 首階段由即日起至7月17日進行,市民將於6月底收到紫色信件,分長問卷和短問卷,可以以三大方式作答:A.填寫網上問卷。B.早上9時至晚上10時半致電182021電話回答問卷。
    • 問卷長嗎?難填嗎?會問敏感資料嗎?短問卷花費料少於10分鐘,長問卷則視乎家庭人數,3至4人家庭平均花約30分鐘,可以中途暫停分段填寫。問卷分為6個範疇,包括人口資料(如出生年份)、教育水平、經濟情況(如住戶收入)、房屋情況(居住面積、租金、按揭等)、本地內部遷移情況(如5年前住哪裡)、以及住戶特徵(如與戶主關係)。
    • 如首階段未收到信或未及回覆,會怎樣?A.市民或因沒有明確郵寄地址而未收到邀請信,亦可能沒有在首階段完成問卷,相關個案將於第二階段處理。B.第二階段由7月18日至8月4日進行,會派出統計員上門進行調查。
    • 如何分辨上門的統計員?A.統計員佩戴2021年人口普查襟章,攜有2021年人口普查徽號的紅色文件袋,並帶備由統計處簽發的統計員身份證明書,印有統計員的姓名及編號。
  2. 2022年3月1日 · 根據2021年中期人口普查,觀塘區的人口密度最高,其次是深水埗及油尖旺區。 若以人數比較,則是沙田區的人口最高,達69.2萬,其次觀塘有67.3萬人,元朗有66.8萬人。 最新疫情中,截至2月28日,14天內出現最多確診個案的地區按次序是深水埗、油尖旺、元朗及觀塘,四區各涉及的大廈數目約350至530棟,同樣是人口密度或人數高的地區。 長者及幼童感染變種病毒而出現重症的機會較大,18區年齡方面,黃大仙的平均平齡最高,達50.1歲,其次東區的平均年齡是49歲,兩區65歲或以上人口均佔約23%,14歲或以下人口佔比則是離島及九龍城區最高。 勞動人口方面,黃大仙及觀塘區的勞動人口最低,佔該區人口約56%。 中西區、西貢及灣仔區的勞動人口最高,三區均超過64%。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2月20日 · 在移民潮等因素帶動下,香港過早幾年的人口持續下跌。 不過,2023年香港人口按淨增逾3萬,在復常後連續第二年錄得增長,重上750萬人水平,為歷年次

  5. 2021年6月23日 · 人口普查2021|統計處:收集數據不會移交 包括查案查稅. 本港每隔十年舉行的人口普查今日(23日)展開,至8月4日,涵蓋全港人口。. 自社會事件後,部分市民對政府收集個人數據有所疑慮,但根據《普查及統計條例》,市民必須提供相關資料,如有人 ...

  6. 2017年5月17日 · 早前HK01博評有一篇由李道發表的文章,名叫「 人口普查數據分析:內地新移民比例竟拾級而下? 」,內容就好像發現新大陸般,結論是香港新增人口並不是由大陸移民為主,反而是「其他地方」的移民為主。 不少左翼如獲至寶地分享該文章,意圖為大陸移民平反,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李道的立論,是建基於香港人口的出生地點變化,而否定在港新移民愈來愈多的說法,這是一個不準確的推論。 由二戰結束後至1980年代香港實施「即捕即解政策前」,超過二百萬大陸人偷渡到香港定居,出生地就是中國內地。 當這批「戰後移居」逐漸老去離世,人口結構中,出生地來自中國內地的總人口數量自然會減少,反之於本港出世的人口會自然增加。 因此以「香港人口的出生地點變化」去判斷「新移民」的國籍,是穿鑿附會的論斷。

  7. 2022年2月28日 · 政府統計處今(28日)公布,去年底香港居住人口錄得740.3萬人,按年減少2.36萬人,跌幅為0.3%,當中與死亡多於出生情況擴大,以及香港居民淨移出相關 港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