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30日 · 軍事評論員馬鼎盛及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均形容,「主席好」的稱呼回應屬「史無前例」,所有解放軍在閱兵時未曾試過以此回應道,兩人均指難以斷定習曾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相關條例。

  2. 2023年5月23日 · 鼎盛軍事) 巡署表示,有關兩岸直航的中國大陸籍滾裝貨輪的管制,航港局前已建置「MTNet(海運網路)」系統,先期掌握特定船舶動態;另船舶安檢勤務由海巡署進行檢查,倘若發現可疑人員或載運危險物品等,立即向上通報,並通報轄內友軍單位 ...

  3. 2017年5月18日 · 前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是余汝信的中學同學,1968年他們一同上山下鄉,結識了紅線女之子、今日的軍事評論員馬鼎盛。 三位昔日「農友」,最終都移民來港,火紅的文革成為余汝信難以抹去的記憶,驅使他研究文革歷史,而香港的六七暴動亦是文革漩渦的一部份,因此用了一兩年時間,籌備《香港,1967——文化大革命漩渦中的香港》一書,最終在2012年出版。 1967年5月,左派示威者在九龍放火焚燒雜物,濃煙四起。 (政府新聞處) 6月初部署收回香港 因以色列六日戰爭大勝而剎停. 余汝信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說,著書時主要引用時任中央多個部門組成的 「港澳聯合辦公室」群眾鬥爭組組長吳荻舟的回憶錄、錄音整理和筆記,揭示香港的鬥爭是總理周恩來、國務院外事辦主任廖承志指令 。

    • 精準打擊能力的普及化
    • 「A2/Ad」泡沫的「既定事實」錯覺
    • 「A2/Ad」的理想與現實
    • 「A2/Ad」能力的較量

    這個概念的出現主要是因應近年精準打擊能力的普及化所致。西班牙智庫埃爾卡諾皇家學院(Real Instituto Elcano)的高級分析員Luis Simón在2017年就指出:「在差不多40年之間,美國及其盟友在精準打擊系統的實然壟斷,使他們有全球自由移動和不被牽制地介入(的能力)……在過去廿多年,新的發展是精準打擊的普及可能使軍事技術的競技場域變得愈來愈平等。」 以往,美軍所關注的是當美方人員和軍事資產投入戰區之後要如何制敵取勝。如今,隨着中、俄等國的「A2/AD」能力不斷增加,美軍所要擔心的已變成其人員和財產能否進入戰區,能否在戰區內自由活動。在台海的背景之中,這就關乎到美軍在第一、第二島鏈上軍事基地的安全、美國航母能否安全進入台海周邊範圍等議題。 根據《經濟學人》2021年5月的綜合...

    「反介入/區域拒止」的媒體討論,往往以一張又一張地圖上一個又一個的圈圈為象徵。圈中盡是各種地對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或彈道導彈、戰機或轟炸機的射擊或飛行距離。在人們的腦海中,這就造成了一種「既定事實」的印象——圈中的地域都是有關國家「A2/AD」的泡沫,任何敵對勢力嘗試進入泡沫內的範圍都要付出沉重代價。 不少軍事專家對「A2/AD」這個概念的使用都持有不同程度的反對意見。例如,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理察森(John Richardson)就認為此概念過於廣泛、沒有新意,而且忽視了「反介入/區域拒止」只是一個「願景」而非「既定事實」。芬蘭軍事分析師Robin Häggblom亦在英國智庫漆咸樓(Chatham House)撰文,指人們往往忽略了「A2/AD」能力的技術細節,例如其反介入/區域拒止攻...

    在俄烏戰爭的戰場上,我們可以清晰看到這種願景與現實的距離。自從俄羅斯奪得克里米亞之後,黑海西沿已被劃進了俄羅斯的「A2/AD」泡沫中,如果這種泡沫果真是一種「既定事實」的話,烏克蘭理該不能在此區域中不付出重大代價而能對俄軍作出嚴重攻擊。 但事實卻非如此。本年4月,烏克蘭在土耳其無人機的定位之下,以烏克蘭自家製的「海王星」(Neptune)反艦導彈擊沉了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導彈巡洋艦「莫斯科號」(Moskva)。到6月底,俄軍在開戰之初迅即佔領的蛇島,本來是俄方在黑海西沿另一反介入/區域拒止的前線部署,更是莫斯科號被擊沉之後用以取而代之的「不沉戰艦」,島上配有防空導彈系統,但最後島上俄方守軍卻在烏方以土耳其製無人機、大砲和飛彈轟擊下敗走,使該島重新回到烏軍控制之中,也讓烏方更有信心使用黑海西沿...

    傳統上,要對抗敵軍的「A2/AD」能力,討論往往特別集中在制空權的奪取(即阻止敵軍軍機在域內飛行),正如烏方在戰爭初期要求北約對烏克蘭實施禁飛區一般。這種思維代表着一種「A2/AD」能力的爭奪——所謂的北約禁飛區,其實就是要北約擊毀俄方在烏國範圍可應用的「A2/AD」能力,並以自身的同一能力取而代之。這代表着爭奪制空權的一方要冒險打擊對方的「A2/AD」能力。但軍事分析網站「War On the Rocks」6月中就曾刊登文章,指出這一種爭奪制空權的戰略成本過高——這牽涉到空對空、空對地隱形戰機的攻擊、網絡攻擊能力、潛艇、各種射程的導彈等等,但以「A2/AD」能力作防守一方,則有各種低成本、高機動性的武器可用。 相較之下,烏方爭取北約禁飛區不果之後,則以一系列像無人機、人手可攜的防空火箭砲等...

  4. 2020年11月30日 · 戰國策派的背景. 民國以來,中國文化界掀起了整理國故甚至全面擁抱外來文化的討論。 當中梁啟超等學者,開始結合西方思潮,反思儒家的尚文文化,主張以尚武價值打造新國民,甚至仿傚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嘗試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尋找這片失落的武魂。 1940年代一班於德國學府出身,受德國哲學影響的大學教授,便以《戰國策》半月刊等刊物為陣地大談民族自強之道,而被人冠以「戰國策學派」。 戰國策學派主要成員有林同濟、陳銓、雷海宗等教授,他們根據當時國際局勢提出「文化形態史觀」,指出中國正處於如中國戰國「角於力」的時代。 是故如欲生存於列強中,須從立人到立國,從能力和意志來造新民族,徹底改革中國文化。 他們認為個性解放與集體團結是互相補充,希望將中國打造成一個個強大的個人支持起一個強大國家。

  5. 2020年12月23日 ·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誤解了解放軍的戰術原則,將毛澤東強調的以游擊戰、運動戰集中優勢兵力針對敵軍薄弱處殲滅,誤認成是以多勝少、包圍對手。 由於總體戰力弱於對手,因此解放軍必須迅速靈活地分割殲滅、或圍點打援,以求最大戰果。 毛澤東吿誡道「平分兵力,處處攻擊,處處不得力,拖延時間,難於奏效。 而應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四倍於敵,至少也是三倍於敵的兵力,並集中全部或大部的炮兵,從敵軍諸陣地中,選擇較弱的一點(不是兩點),猛烈地攻擊之,務期必克」,這才是解放軍用兵勢如破竹的秘籍。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解放軍通過教育、宣傳與土地革命爭取到民間奧援,故能得到廣大農民們自發且源源不絕地支前與參戰,形成所謂的「人民戰爭」,這點是控制力只達大城市一級的國民黨所遠遠不及的。

  6. 2021年3月15日 · 近來,伴隨着這句話,「石家莊究竟為非洲培養了多少將軍」的話題在內地成為一時熱話。. 網友突然發現,以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中國國防大學、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為代表的一批中國軍事院校,在過去數十年中,為非洲多國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