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1970年,第一根能滿足信號傳輸需要的光纖問世。 1981年,首個真正的光纖資訊傳輸系統終於面世。 此時,全世界才意識到,高錕教授於1966年發表的論文富有前瞻性,他也被譽為光纖之父。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高錕教授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www.hkage.edu.hk/article/1291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高錕在ITT時期,鑽研利用 玻璃纖維 進行 信號 傳送,並將实验成果,發表多篇論文在世界各地,其中在1966年發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 [25] 中指出:用 石英 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革命,并提出当玻璃纤维 衰減率 (英语:Attenuation) ( Attenuation )下降到每公里20 分贝 时, 光纤通讯 即可成功。 他研究为人类进入光导新纪元打开了大门,並为此获得2009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26] 以及 爱迪生电信奖 、 马可尼国际奖 、 贝尔奖 、 巴伦坦奖章 、 利布曼奖 等。 高锟于1970年应 香港中文大学 邀请筹办电子系 [21] (現稱電子工程學系),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电子系教授及讲座教授,任职四年。

  3. 高錕是誰? 「光纖之父全世界免費上網全靠他! 5件事讓你了解科學偉人 | Tatler Asia. Google趁著光纖之父高錕88歲冥壽推出動畫Doodle表揚高錕一生在科學上所做的傑出貢獻。 其實高錕除了科學上的成就,還有很多為人津津樂道的事,一起來看看!

  4. 高錕教授得知鐳射可用於長途傳輸便開始研究光纖通訊。 但他遇到一個大難題是,就是光在空氣中的傳輸容易波動,而鐳射亦需要載體,因此他須解決光的運輸問題。 1966年,時年33歲的高錕教授發表了他最重要的論文《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 (Dielectric-fibre surface waveguides for optical frequencies)。 當時,人們認為玻璃不適合做光纖的材料,因為光損耗太大,光傳很短的距離就衰減至全無。 但他認為損耗大只是因為材料有雜質。 為了尋找沒有雜質的玻璃,他遍訪多家玻璃工廠。 1970年,第一根能滿足信號傳輸需要的光纖問世。 1981年,首個真正的光纖資訊傳輸系統終於面世。

  5. 6 天前 · 高錕在ITT時期鑽研利用 玻璃纖維 進行 信號 傳送並將實驗成果發表多篇論文在世界各地其中在1966年發表的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論文 [25] 中指出:用 石英 基玻璃纖維進行長距離信息傳遞,將帶來一場通訊事業的革命,並提出當玻璃纖維 衰減率 (英語:Attenuation) ( Attenuation )下降到每公里20 分貝 時, 光纖通訊 即可成功。 他的研究為人類進入光導新紀元打開了大門,並為此獲得2009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 [26] 以及 愛迪生電信獎 、 馬可尼國際獎 、 貝爾獎 、 巴倫坦獎章 、 利布曼獎 等。 高錕於1970年應 香港中文大學 邀請籌辦電子系 [21] (現稱電子工程學系),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教授及講座教授,任職四年。

  6. 高錕先生於1966年就光纖傳輸發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證明用玻璃纖維可長距離傳遞信息打破玻璃纖維在早期只能短距離傳輸的理論難題從此開啟了光纖通信新紀元並於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尊稱為光纖通信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7. 2018年9月25日 · 中國半自治領土香港的首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週日在一份 聲明 中表示高錕的光纖研究工作為香港世界和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她還說他在塑造香港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方面也發揮了突出作用林鄭月娥表示:「高錕教授出類拔萃是香港人的驕傲。 廣告. 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發表的 自傳概述 ,高錕於1933年11月4日出生於上海一個富裕的家庭。...

  8. 高錕長期從事 光導纖維 在通訊領域運用的研究。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高錕. 外文名 :Charles Kuen Kao. 國籍 :英國、美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中國上海. 出生日期 :1933年11月4日. 逝世日期 :2018年9月23日. 職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倫敦大學. 主要成就 :1990年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1996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7年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代表作品 :《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等. 人物生平. 1933年11月4日,高錕出生在江蘇省金山縣(今上海市金山區),住在法租界。 高錕10歲就讀上海世界學校(今日的國際學校),在上海完成國小與國中一年級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