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6日 · 調查在 2024 年 1 月 3 日至 29 日在美國 50 個和哥倫比亞特區的 8368 名 30 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進行。 調查包括黑人和非裔美國成年人、西班牙裔和拉丁裔成年人、亞裔美國成年人以及 LGBTQ+ 成年人的超額樣本。

  2. 2022年9月29日 · 香港貧富差距亦日益擴大. 香港經濟日益繁榮,而許多基層人士卻不能從中受惠,香港貧富差距愈來愈大,據大公報報道,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研究)、講座教授(人口健康)葉兆輝表示,根據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最低及最高十等分組別的每月入息中位數,差距近年不斷擴大,由1991年的2800元及35600元,相差12.7倍;擴至2011年的3300及84000元,相差25.4倍;2021年為3000元及12.08萬元,相差40.26倍;今年首季為3000元及13萬元,相差43.3倍。 由這個數據可見,本港的貧富差距情況非常嚴峻,一定程度上阻礙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採取有關措施,促進經濟平穩發展。 港府為縮小差距的努力.

  3. 2021年3月16日 · 在六七十年代流行不同種類的英文歌,例如有Motown(摩城唱片)的黑人騷靈音樂、鄉謠音樂等,而當時比較普及的中文歌大多數是來自台灣的國語歌。 因為許冠傑的廣東歌,令我感覺到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尤其是歌曲《浪子心聲》,使我和朋友自組的樂隊 ...

  4. 2020年11月9日 · 香港買澳洲樓花. 現年30歲的Winky,在香港一直與家人同住,直到一次偶然看到墨爾本的樓盤廣告,當時她覺得可以試試投資,更促成了她與丈夫的移民澳洲之路。 Winky 與 Benjamin 移民墨爾本兩年,先居住在碼頭區。 Winky說:「隔岸買樓花看似很大風險,當時做盡研究,發展商及建築商是新加坡及澳洲大公司,區內亦有大型發展,覺得可靠。 而且1房500呎單位,只需約50萬澳元(約275萬港元),地產稱有4厘回報,我們計算過認為值得,反正在香港也沒有能力置業,不如孤注一擲,先付上1成訂金及2成首期。 即使不是澳洲永久居民,也可以在當地銀行借貸買樓,以香港收入去計算,同時亦要得到澳洲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審批,條件是只能選擇一手新樓。

  5. 2023年9月29日 · 這卻是現年31歲的美國女子Maggie Perkins的真人實踐,她去年辭去八年的教職,在連鎖超市好市多(Costco)找到一份工作。 今個秋天,Perkins任職這份新工將滿一周年,她非常慶幸這段宛如脫胎換骨的新生活,在接受CNBC訪問時直言:「我從未如此高興。 教學生涯只有無償OT和無限工作. Maggie Perkins回望八年的教學生涯,箇中艱苦徹底透支了她的精力和熱誠。 她先後在公立和私立學校教授初高中歷史和語言藝術科目。 到2022年,亦即是她任職的最後一個學年,她的年薪為47,000美元(近367,950港元,即月薪約30,660港元)。 如此薪酬待遇未稱得上可觀,也不算少,但最大問題是收入與工作量不成正比。 Perkins當教師時,每周工作60小時,經常無償加班。

  6. 2022年3月9日 · 據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公布新一份全球城市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12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的房地產市場榜首,樓價中位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高達23.2倍,即相當於不吃不喝23.2年才能置業。 【全球生活成本最貴城市香港讓位 香港汽油價格比荷蘭貴14%全球排第幾: 按此 】 報告調查截至2021年第3季樓價及家庭收入,比較8個國家92個城市的數據,以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數計算出住屋負擔比率。 報告列出有51個城市被評為極難負擔,即樓價收入比達5.1倍以上。 報告指,疫情期間的住屋負擔能力呈前所未有的惡化趨勢。 與疫前的2019年比較,2021年極難負擔的城市數目增加60%,反映疫情持續干擾大眾生活、樓市和經濟。

  7. 2020年12月11日 · 大得要倒下. 以往有云「大得不能倒」的說法,如今卻變成「大得要倒下來」。 中國方面一早叫停了螞蟻集團的上市,還趁機加強規管科技平台的跨行業營運,目的很簡單,就是要避免民營的科網企業動到國企的奶酪。 大家留意一下,為科網巨企提供網絡接入的中移動(00941),近日股價竟然跌至14年的低位,中電信(00728)和聯通(00762)也是幾元一股,與騰訊(00700)、阿里巴巴(09988)、美團(03690)、網易(09999)這些高價股相比,就知道北京的想法了。 美國擬對多間科技巨頭進行反壟斷調查. 至於美國及歐洲為首的西方世界,近日則不斷放風要對多間美資科技巨頭進行反壟斷調查。 先是歐盟最近便草擬新的法案,要求科技巨企審查第三方供應商,並與監管當局共享數據,更有效處理非法內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