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6日 · 明報記者. 資料顯示,上述由黃子華沽出之單位,為雲峰大廈A座低層02室,實用面積1650方呎,原則屬3房間隔,據悉現時改為大一房設計,上月中連車位以2880萬元售出、實呎17,455元;黃子華早於2013年以2438萬元連車位購入,帳面獲利442萬元或18%。 1650呎改大一房間隔 呎價1.74萬. 若對比雲峰大廈過往成交,今次黃子華沽售單位的成交價,卻低於高峰期;屋苑同座、同面積低一層02室,於2021年曾獲奇華餅家執行董事黃嘉信購入,當時連車位作價3550萬元,意味黃子華出售單位之成交價,較3年前低670萬元或19%。

  2. 2022年6月10日 · 下一篇 上一篇. 鴨寮街單幢盤喜‧揚 均呎破2萬 小型發展商加入新盤戰 183呎特色戶折實392萬入場. 【明報專訊】本月新盤戰持續熾熱,除紅磡必嘉坊‧曦匯、屯門青山公路飛揚等焦點盤蓄勢待發外,小型樓盤亦加入戰圈。 從事工程業務的小型發展商喜雋發展,旗下樓花期約13個月的深水埗鴨寮街單幢盤喜‧揚,以折實均呎破2萬元首推32伙,相關呎價與同區半新盤南昌一號的二手呎價相若,開放式戶折實392萬元入場,是繼去年12月、「旺角龍牀盤」雋薈以開放式戶折實入場費338萬元招徠後,半年來最低入場費市區新盤。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3. 2024年4月19日 · 何永賢今於社交平台發帖文指,根據過往數據顯示,自2014年重新推售居屋開始,房委會共推出了4.13萬個單位,而且「居屋2014」至「居屋2022」都全部售罄,可見居屋受歡迎程度。 她續補充,「居屋2023」單位截至昨已出售約78%,與過往情況相若,並只剩下約2,100個單位,按目前有超過11萬人未被邀請揀樓,比例高逾50倍。 翻查資料,繼居屋2023今年1月底起揀樓,早前被指銷售反應平平,房屋局長何永賢上月曾已曾發文反駁,居屋2023銷售反應理想,並提及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未來的發展。 相關字詞﹕ 居屋;何永賢.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4. 2023年3月15日 · 港聞二. 下一篇 上一篇. 紅磡新長者屋120萬起租終老 共312伙房協收500申請 早落訂付款享6%折扣. 圖1之1 - 示範單位包括8樓5室一房單位。 單位客廳均配備分體式冷氣機,並 . . . . . . (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繼將軍澳樂頤居及牛頭角彩頤居之後,房協昨公布相隔約20年的第三個「長者安樂居」項目紅磡豐頤居。 項目共提供312個單位,逾半為一房單位,其餘為開放式,租住權費由120萬至265萬元不等,料首批住戶最快今年7至8月入伙。 已遞交申請者本周五至下周三(17至22日)優先參觀示範單位,公眾則可於本月25日起預約參觀。 房協稱已收到500宗申請,有意入住者可隨時申請,不設截止日期。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 從《為何你負擔不起一個家?》說起
    • 香港的「房屋-金融反饋循環」
    • 深層次土地問題

    放眼世界,尤其年輕一代,難以自置居所已成普世現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Josh Ryan-Collins在其小書Why Can't You Afford a Home?提出「房屋-金融反饋循環」的新穎論述,剖析現時銀行及土地在經濟中的角色,來說明這道傳統經濟理論無法解釋的問題(註1)。有別於香港空談供求的偽命題,這論述是研究西方國家大量歷史經驗的成果。作者先釐清土地的獨特性,再以大量歷史證據和經濟數據,深入淺出娓娓道來今天見到的危機及一些相應措施是如何出現的。 西方政府二戰後為重建社會,採用凱恩斯經濟政策,組織經濟需求、提高就業來建立強健福利國家。增加自置物業率是需求管理的重要一環。1970年代末後,經濟結構重整繼而衰退,戴卓爾夫人一句斷言「別無選擇」,新自由主義興起,強調市場經濟的個體力量。公...

    金管局今年3月說,本港家庭負債(包括住宅按揭、信用卡及其他貸款)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自2020年上半年的85.2%上升至下半年的90.2%,創出高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月公布香港金融體系穩定評估報告,指出本港財富分配偏向於高入息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的債務與收入比例已很高,若出現嚴重壓力,債務比率會顯著增加。金管局的「匯思」不直面事實,卻為家庭負債比率飈升「洗白」,竟說「不能單看家庭負債比率」,還需「看家庭的資產狀况」。這與2017年着重風險的警告脫節;當時負債比例已高達68.3%。 財政司長陳茂波同出一轍,提到市民置業負擔指數在今年第一季上升至約73%,顯著高於過去20年47%的平均數,他不指出如何減低這方面數值,卻只強調「政府會繼續在造地建屋的工作上加大力度」!議員質詢樓價過高,陳更只指出市民...

    有評論說,「房屋-金融反饋循環」是建基於新自由主義的論述,而西方國家在房屋問題上沿用福利政府政策,與香港的本質大相逕庭(註2)。另外,循環理論脫離在地的考量;只有在其論述樓價上升,催化全球投資者搜尋收益更高但安全保值的房地產作為投資對象時,香港這類國際大都會才出現在循環理論的論述中。例如,前述書中建議政策改革時,提及港鐵發展物業的例子,但膚淺地忽略其引起的諸多社會問題。也有建議可從文化角度探討物業擁有率從1970年代開始不斷上升的現象,導出深入民心的購買房屋是我城的希望機制(註3)。2000、10年代響徹全城的《地產霸權》一書也提出引進公平競爭及開徵土地稅。 無疑,很多坊間論述都從西方角度想像及理解問題,盲目強調資本的單向邏輯,形成先進的西方經濟體及落後的發展中經濟體或「南北對立」的二元對立...

  5. 2024年1月6日 · 港聞一. 下一篇 上一篇. 「居屋2024」計劃 消息:四成單位「家有初生或長者」先揀. 【明報專訊】去年10月《施政報告》提出兩項涉及房委會推行的鼓勵生育計劃,據了解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下周四將開會審議計劃細節,其中「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將於「居屋計劃2024」實施。 消息人士表示,該期居屋將預留佔總數約四成單位,供「家有長者」及「家有初生」兩類合資格家庭揀選,而「家有初生」合資格家庭本身亦有正常申請號碼,有需要可按原有次序揀樓。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6. 2022年11月11日 · 凱帆軒海景戶690萬沽 返8年前價 凶宅樓下2房改1房 4年實蝕近三成. 【明報專訊】二手屋苑做價繼續「時光倒流」。. 鄰近港鐵奧運站的西九龍凱帆軒,新近錄得一宗高層海景戶大幅蝕讓個案,單位不足700萬元沽出,成交價及呎價均重返屋苑同類2014年水平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