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35mm等效焦距是以實際焦距乘以焦距轉換率得到的。典型的焦距轉換率如尼康、索尼 APS-C格式是1.5倍,佳能的APS-C格式是1.6倍,M4/3格式是2倍,而普通數位相機約有5-6倍。使用35mm等效焦距會忽略景深問題,而感光元件越小時景深越大。

  2. 在摄影中,35mm等效焦距用于表示特定的照相机 镜头与底片或图像感光元件所组合得到的视角。 由于大部分摄影师都使用 接环镜头 并对 35mm底片 格式很熟悉,因此这一术语对于他们很有帮助。

  3. Initially, the size was created by Dickson as 1-⅜" in collaboration with Eastman, and was in standard, not metric, units. Dickson slit standard 120 size Kodak film down the middle and perforated the resultant strip of film, only 0.075 mm narrower than the 35 mm standard that has existed since 1930 .

  4. 其他人也問了

    • 命名規範
    • 歷史
    • 一般用途
    • 電腦音頻
    • 兼容性
    • 視頻
    • 錄音設備
    • 行動裝置
    • 設計
    • 參見

    在使用英語的國家,TRS端子的相關名稱可能會引起混淆。 1902年由國際教科書公司(I.T.C.)(英語:International_Textbook_Company)出版的《國際科技叢書》用「Jack」表示插孔,「Plug」表示插頭。1989年由哈爾·倫納德公司出版的《擴聲手冊》使用「Phone jack」表示插孔,「Phone plug」表示插頭。而在2005年出版的《無線電產品》一書中,作者Robert McLeish用「Jack」或「Jack socket」表示插孔,用「Jack plug」表示插頭。到了2007年,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建議不以插頭與插孔的形態差異做區分,而是使用「Jack」來表示固定接口,用「Plug」表示移動接口。IEEE也曾在1975年制訂了相關標準,...

    1⁄4英寸(6.35mm)端子最早可以追溯到1877年于波士頓安裝的第一台電話交換機,以及隨後於1878年George Willard Coy(英語:George_Willard_Coy)在紐哈芬設立的第一台商用人工電話交換機。 Charles E. Scribner將彈簧插孔應用到交換機上,並在1878年申請了專利。在裝置中,連接彈簧的導電槓桿正常情況下只與一個觸點相連,但當插頭插入孔中並與該槓桿接觸時,槓桿便會轉動,從而斷開連接。因為它很像一把摺疊刀,所以這種插孔被稱作Jack-knife。此後,人們便將插孔稱為「Jack」。Scribner在1880年申請了一項新專利,去除了插孔中的槓桿結構,整體外形與現如今使用的接近。隨後,Scribner對交換機的設計進行了改進,並於1882年申請...

    通常,插頭連接線纜,插孔被固定在設備上。插頭和插孔的種類繁多,包括適用於各種尺寸電纜的插頭和直角插頭,以及各種價位的插頭和插孔。某些用於揚聲器的1⁄4英寸插頭的最大承載電流可達15A。 TRS端子的常見使用場景包括: 1. 各種設備上的耳機接口。6.35mm(1⁄4英寸)插頭常見於家用和專業音頻設備上,而3.5mm插頭普遍用於可攜式音頻設備和耳機。在21世紀初,3.5mm插頭成為行動電話標準插頭之前,2.5mm插頭在無繩電話、行動電話和雙向無線電(英語:Two-way_radio)等通信設備上使用。截至2020年,智慧型手機中耳機接口的使用已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USB-C和藍牙。 2. 數位相機、攝像機和可攜式DVD播放器(英語:Portable_DVD_player)等消費電子設備使用3...

    個人電腦上有許多用於輸入和輸出音頻的3.5mm接口,例如主板側面的集成音效卡,或是移動音效卡。1999年的《PC系統設計指南(英語:PC_System_Design_Guide#Color-coding_scheme_for_connectors_and_ports)》對3.5mmTRS接口的顏色做出了定義:粉色代表麥克風,淡藍色代表音源輸入,青檸色代表音頻輸出。AC97及2004年的後續版本英特爾高保真音頻技術規範被廣泛採用,雖然不強制要求物理插槽,但還是提供了前面板(英語:Intel_High_Definition_Audio#Front_panel_connector)接口的規範,並為兩個帶有接口檢測功能的埠分配了引腳。 前面板通常有一個立體聲耳機輸出接口和一個立體聲麥克風輸入接口(相...

    6.35mm(1⁄4英寸)TRS接口最初被用於人工電話交換機。其有多種規格,線芯數可達五根以上,一度有多種形狀的接口並存。在各種型號中,只有尖端為圓形的雙線芯接口在不同廠商之間兼容,這種設計最初被用於麥克風、電吉他、耳機、揚聲器和各種音頻設備。後來,直徑同為6.35mm的三線芯插頭出現並被用於傳輸立體聲。與前者不同的是,為了避免右聲道短路,它的插頭被設計得更加狹長,成為立體聲專用接口。但這種嘗試早已被放棄,如今,大多數6.35mm插頭——無論是單聲道還是立體聲——都具有原始立體聲插頭的外形,但仍有一些圓形單聲道插頭被使用。3.5mm和2.5mm立體聲插頭的外形則一直與同尺寸的單聲道插頭相同。 以下是不同環數的插頭與插孔的兼容情況: 1. 如果將2芯插頭插入3芯插孔,則插孔上的環會短路接地,因...

    支持立體聲音頻輸入或輸出的視頻設備使用3.5mmTRRS接頭,有兩種互不兼容的型號,長度分別為15mm(0.59英寸)和17mm(0.67英寸),錯誤使用會使設備無法正常工作,或造成物理損壞。 如果將17mm的插頭完全插入到為15mm插頭設計的插孔可能會損壞插孔,並損壞緊靠在插孔後面的電子設備。不過,部分插入插頭是可行的,因為兩種插頭的尖、環和環之間的距離是相同的。 短插頭在為較長插頭設計的插孔中可能無法固定,並導致信號路徑錯誤或設備內部短路(插頭尖端與插孔不匹配會導致插孔內的觸點短路)。 長度為15mm的TRRS端子較為常見,與標準的3.5mmTRS和TS接口兼容。

    許多小型攝像機、筆記本電腦、錄音機和其他消費類設備都使用3.5mmTRS接口將麥克風連接到系統上,這些設備可分為以下三類: 1. 使用無電源麥克風的設備:動圈麥克風或壓電麥克風(英語:Microphone#Piezoelectric_microphone)。麥克風可自行產生電壓,無需電源。 2. 使用自供電麥克風的設備:帶有內置電池供電放大器的電容式麥克風。 3. 使用插入式供電麥克風的設備:包含內部FET放大器的駐極體麥克風(英語:Electret_microphone)。這種麥克風體積較小,但能提供較高質量的信號。不過,內部FET需要直流電源作為前置放大器電晶體的偏置電壓。插入式電源通過RC濾波器與音頻信號在同一線路上供電。直流偏置電壓為FET放大器供電(低電流),而電容器則將直流電源從...

    功能機使用2.5mm(三芯)插孔,而在智慧型手機上常使用3.5mm(四芯)插孔。這些插孔可提供單聲道(三芯)或立體聲(四芯)音頻和麥克風輸入,以及信號(如按下按鈕接聽電話)。既可用於免提耳麥,也可用於立體聲耳機。 不過,隨著藍牙的廣泛使用,以及人們希望行動裝置更加輕薄及防水,TRS接口已不再是必備的手機接口。取消這一接口的趨勢始於2016年由蘋果發布的iPhone 7,起初曾受到三星和谷歌等其他製造商的嘲諷,但最終也都效仿了這一做法。但也有防水深度達到1米的SMT插孔。 3.5mmTRRS插孔曾在智慧型手機上十分常見,自2006年以來一直被諾基亞等公司所使用,正如兼容性一節所述,它們通常與標準的3.5mm立體聲耳機兼容。許多個人電腦——尤其是筆記本電腦——也配備了與智慧型手機耳機兼容的TRR...

    TRS端子通常由一根或多根空心插針和一根實心插針製成。然後將插孔與由絕緣材料隔開的插腳組裝在一起。 右圖中: 1. A:雙芯TS插孔。插頭從右向左插入後,矩形區域與套(S)連接,尖(T)與上方凹進處連接。接線連接用白色圓圈表示。 2. B:三芯TRS插孔。上引腳與尖(T)連接,下引腳與環(R)連接,矩形引腳連接套(S)並接地。一些插孔用塑料將套與外殼隔開,並提供單獨的觸點,如圖A所示。此種設計最為常見。 3. C:三芯TRS插孔。使用兩個獨立的單刀雙擲(英語:Switch#Contact_terminology)開關,由插頭的插入與否來控制。白色箭頭表示機械連接,黑色箭頭表示電氣連接。當沒有插頭插入時,觸點(從上至下編號)2-3、6-7導通;反之當插入插頭時彈簧受力變形,1-2、7-8分別導...

    Banana connector(英語:Banana_connector)
    Coaxial power connector(英語:Coaxial_power_connector)
  5. 在摄影中,35mm等效焦距用于表示特定的照相机 镜头与底片或图像感光元件所组合得到的视角。 由于大部分摄影师都使用 接环镜头 并对 35mm底片 格式很熟悉,因此这一术语对于他们很有帮助。

  6. 135底片 ( ISO 1007)是 摄影 中的一種 底片格式 ,也廣泛地稱為「35mm底片」。. 這種底片由 柯达 公司于1934年推出 [1] ,並於20世纪60年代末期超越 120底片 ,成為最普及的攝影底片格式。. 儘管其他底片格式如828、126、110和 先進攝影系統 (APS)等和它競爭 ...

  7. 在使用35mm(135型)膠捲的照相機中,可區分為用滿36mm*24mm的全畫幅(full-frame,底片時代俗稱全格機)和只用18mm*24mm的半片幅(Half-frame,俗稱半格機)兩種機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