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早前公布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報告初步結果,扣除平均遞增薪額後,高層公務員的淨指標是4.01%,中層公務員是4.32%,低層公務員是5.47%。 政府提出的3%加幅較指標水平低。 薪酬機制名存實亡? 楊何蓓茵:薪趨不一定要硬跟. 公務員事務局長楊何蓓茵昨稱,行會考慮公務員加薪時已考慮多項因素,包括今年本港整體經濟有增長、生活費用上升、私人市場薪酬增長、對公務員盡心工作的肯定,同時考慮政府財政,包括面對財赤,最終認為高、中、低層公務員劃一加薪3%較切合今年狀况。 被問到薪酬機制是否「名存實亡」,楊何蓓茵重申考慮公務員薪酬調整時,薪酬趨勢調查屬行會考慮的六大因素之一,不一定要「硬生生」跟隨。 人力資源顧問稱合理水平.

  2. 2022年7月29日 · 【明報專訊】據Emily了解,事隔兩年,政府今日再次公開招聘助理文書主任(ACO),聽講目標係招聘約2000人,起薪15,950元。 投考者除咗要應付技能測試、面試同《基本法》測試,今年首度要通過埋《港區國安法》測試,先可以獲得聘書。 公務員事務局回覆話,政府會適時公布政府職位招聘計劃詳情。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3. 2024年5月17日 · After average salary increments are deducted, the net pay trend indicators are 4.01% for high-ranking civil servants, 4.32% for middle-ranking civil servants, and 5.47% for low-ranking civil servants.

  4. 4 天前 · 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昨日公布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報告初步結果,扣除平均遞增薪額後,薪酬趨勢淨指標分別為高層公務員4.01%、中層4.32%、低層5.47%。 楊何蓓茵被問到機制是否「名存實亡」,她重申考慮公務員薪酬調整時,薪酬趨勢調查只屬行會考慮的六大因素之一,而非一定「硬生生」跟隨調查結果。 楊何蓓茵又指,公務員工作除薪金考慮,亦具備服務市民的使命感,希望透過加薪作為認可公務員的其中一項工具,當局會同時以其他方法提振公務員士氣。 公務員事務局明日(5日)會與四個公務員中央評議會職方代表會面,了解對方意見,稍後行會將有最終決定,並爭取在立法會暑期休會前,向立法會諮詢加薪方案,以及尋求財委會審議加薪撥款,若獲通過,加薪安排將追溯至今年4月1日。 相關字詞﹕ 編輯推介 公務員. 上 / 下一篇新聞.

  5. 2024年5月16日 · 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交代今年薪酬趨勢調查報告初步結果。 公務員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梁卓文指,扣除平均遞增薪額後,薪酬趨勢淨指標分別為高層公務員4.01%、中層4.32%、低層5.47%。 當局強調,有關指標並非代表公務員薪酬加幅,亦非委員會的建議加幅。 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決定公務員薪酬調整時,會考慮六大因素,包括經濟狀况、生活費用、政府財政、公務員職方訴求、公務員士氣及薪酬趨勢調查淨指標。

  6. 2021年1月15日 · 政府紀律部隊人員總工會及香港公務員總工會早前去信財政司長陳茂波,要求《財政預算案》額外寬免公務員的薪俸稅。 香港公務員總工會主席馮傳宗解釋,日前財政預算案有諮詢會議,會後兩個工會提交書面建議。 馮傳宗表示,去年施政報告諮詢,以及勞僱會選舉時,均有提出關注勞工階層的建議,冀政府提供援助,共渡時艱。 他表示接受社會對他們提出寬減公務員薪俸稅的意見,但同時不想被誤會其工會沒有為勞工階層發聲。 相關報道:紀律部隊及公務員工會去信陳茂波 促額外寬免公務員薪俸稅. 相關字詞﹕ 政府 政府紀律部隊人員總工會 香港公務員總工會 財政預算案 公務員 薪俸稅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7. 2024年4月21日 · 俊和建築工程昨回覆查詢稱,相關職位薪酬符合市場平均水平,入職後會按經驗調整,最高月薪約1.8萬元,否認屬輸入勞工計劃下的指定職位。 香港建造商會執行總監梁敬國表示,按商會去年11月調查,業內有逾萬個空缺,欠人手之下料薪酬「不會低得去邊」,否則「壓得太低不會有人做」。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幹事麥德正稱,不排除有公司營造無法聘用本地人情况,改為輸入外勞。 發展局:續做好輸勞把關. 發展局回覆查詢稱,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只是輔助措施,紓緩人手短缺,計劃要求業界先按工資及資歷等要求於本地招聘,當證明無法聘請相關本地工人,才可申請輸入勞工;僱主不得以輸入勞工取代在職本地僱員。 局方稱會密切監察業界最新人力情况,加強本地培訓及招聘,繼續為計劃做好審批及把關。 要略懂英文 俊和:培訓後可晉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