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7日 · 不少病人在衛生署及醫管局求診,兩者給病人處方作潤膚的冷霜(俗稱雪花膏)(Aqueous Cream),藥廠標明含可致「接觸性皮炎」的成分「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SLS),兒童尤其易受影響,有本地個案疑因使用後病情轉差。

  2. 類固醇有效控制病情 治療方面,楊志強稱濕疹會反覆發作,醫生會按患者病情輕重處方藥物例如外用類固醇等控制病情,但難以在短時間內治癒。 很多家長都擔心使用外用類固醇會影響兒童發育,他強調只要按醫生指示用藥,便無需擔心。

  3. 2023年2月18日 · 李慧賢稱以往很多紓緩濕疹的藥物都含有類固醇,包括塗抹和口服的。但近年愈來愈多研究發現,使用類固醇來應付濕疹有可能產生副作用。最常見是令皮膚變薄或出現裂紋、屏障功能被削弱,以及有抗藥性、翻發和成癮問題。

  4. 台灣食藥署提醒,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時,醫生常會使用口服或外用抗組織胺、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等,需長期服用,但有些家長會擔心藥物副作用不讓孩子吃,反而讓患童不停搔抓使病情惡化,只要做好保濕並配合醫生正確給藥,無需過度擔憂。

  5. 類固醇作用是減低炎症,令聲帶黏膜沒那麼腫脹來開聲。 吸入性類固醇較難確定可落到聲帶黏膜;注射、口服療效好接近,而事前要排除是感染所致,若然,用類固醇也無效。

  6. 乙醯胺酚是非常安全的藥物,單純只有止痛效果,中毒劑量為1天吃8顆以上;而非類固醇止痛藥不僅止痛還有消炎作用,會有腎毒性、肝毒性及心毒性,副作用較大但效果也較好。

  7. 肌腱炎的治療方法是休息、讓受損和發炎的肌腱和腱鞘復原、服用非類固醇的消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簡稱NSAIDs)、在患處注射類固醇、接受物理治療和運動改善肌肉失衡和和提高靈活性,持續的發炎可為肌腱帶來嚴重的損害,可能需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