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需要直接觀察消化道的檢查。 鋇餐:鋇餐是一種觀察消化道的X 線檢查,需要服用硫酸鋇造影劑觀察消化道管壁,如果有食物遮擋,原本呈亮亮的白色的造影劑,就會顯示為一塊突出於消化道表面的黑影。 胃腸鏡:胃鏡、腸鏡等消化道內窺鏡檢查時,會將一根細長的鏡子伸入消化道內進行觀察,因此,沒有消化的食物就會成為它前進途中的路障,還會遮擋醫生的觀察視野。 2.對消化道背側器官的檢查。 胰腺超聲檢查:檢查胰腺一般採用超聲檢查。 胰腺就屬於那種既不能從背後觀察、也不貼近肚皮的器官,而超聲檢查需要透過肚皮、腸道,才能抵達胰腺。 進食以後,會有不少空氣隨著食物一同咽下,食物和空氣像「山賊」一樣埋伏在超聲波前進的路途中,損耗了很多聲波。 如此一來,超聲無法穿過腸道抵達背側,也就會干擾對胰腺的觀察。

  2. [2021-10-13] 明醫網 > 郭詠觀醫生. 「身體畸形恐懼症」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簡稱BDD、又稱body dysmorphia) 是一個影響心理健康的疾病,患者會因為擔憂外表的缺陷和瑕疵而花上很多時間,但其他人卻未必能察覺到這些「缺陷或瑕疵」。 任何年齡的人都會患上身體畸形恐懼症,但最常見於青少年,男女都會受到影響。 身體畸形恐懼症的徵狀包括: ( 一) 經常過分擔憂身體特定的部位 ( 尤其是面部); ( 二) 花上很多時間比較自己與別人的容貌; ( 三) 經常照鏡、或完全避免照鏡; ( 四) 花時間和精力試圖掩飾缺陷和瑕疵:例如花很多時間梳頭、塗上化妝品或揀選衣服等; ( 五) 經常磨皮、試圖將皮膚磨平等。

  3. 6 天前 · 醫生用於斷症或作出決定的思考模式,大致可分為以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為基礎的鑑別診斷法(Differential diagnosis,dDx)和以慣性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為基礎的捷思法(Heuristics)。 電視劇《醫神》經常引用的便是前者,主角們首先會收集患者的詳細病歷,繼而推算出一切的可能性(即是dDx),再根據病情的吻合程度、病症的或然率、診查結果等等將其逐一排除,直至收窄到正確的答案。 傳統上,醫學院教授的便是鑑別診斷法(所以醫學生開口埋口也是「排除」這個、「排除」那個),不過,到了臨牀實戰,大部分醫生卻會轉而採用捷思法。

  4.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醫生蔡德基指出現時很常見的骨質密度檢查包括較為簡單掃描腳踝或前臂骨的超聲波檢查以及較為精密掃描脊椎骨及股骨密度的國際認可標準檢查──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DEXA),兩類檢查都能量度骨骼的」,檢測結果T值T-score愈低代表骨質密度愈低。 但是,「質」的評估取決於骨骼結構,而上述的骨骼密度檢查,未能有效呈現具體的骨骼結構。 龔慧慈指出,要檢視細微的骨骼結構,過往醫生只能透過骨骼樣本的切片化驗進行。 而在臨牀研究中,研究員會透過應用物理學方程式及微電腦掃描,例如顯微電腦斷層掃描(micro-CT)等微細精準儀器,得出骨骼支架密度、支架容量及骨質接連位置等骨骼結構資料。 但臨牀應用上,有效且具成本效益的骨骼結構檢測方法,尚是欠奉。

  5. 2019年2月1日 · 護士派藥三核五對 一個病人要「rap 5分鐘」. 【明報專訊】前線醫護人員經常抱怨文件工作愈來愈多,醫學生博客Dr Who在facebook專頁表示,護士派藥奉行「3 Checks 5 Rights」 (三核五對),即要核對3次病人身分、服藥時間、藥物名稱、藥物分量及服藥方法,他指就算 ...

  6. 腸胃問題. 噁心、嘔吐、便秘和食慾不振是臨終病人常見的問題,吞嚥也可出現問題,病因和治療的方法因人而異,所以必須告知醫療團隊,症狀可能是強效止痛藥的副作用,也有藥物能有效舒緩症狀。 若病人食慾不振,可嘗試讓病人進食少量他喜歡吃的食物,多餐少吃比吃三大餐更有效,若病人想吃東西、但太衰弱或疲倦,護理人員或家人親友可幫忙餵食。 不要强逼垂死的病人進食,垂死病人失去食慾是常見的、也是死亡過程中正常的現象,沒有進食或喝水並不痛苦,但强逼飲食卻會增加垂死病人的不適,病人有意識放棄進食的決定可能是他已接受死亡的來臨。 相關文章. @郭詠觀醫生.

  7. 2019年2月14日 · 昔日新聞. 明報 > 新聞 > 港聞. 教學個案手術後中風 倒及牙病人索償港大. [2019.02.14] 發表 推文. 原告馬嘉敏入稟高院向港大及時任港大牙醫學院口腔及頜面外科講座教授張念光索償。 她昨對到訪記者稱暫不就索償作回應。 (曾憲宗攝) 答辯人張念光(圖)於2012年事發時為港大牙醫學院口腔及頜面外科講座教授。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自小患「倒及牙」的年輕女患者,6年多前經香港大學接受矯正顎骨手術,其後證實腦中風,需兩度做腦部手術,事後右邊身體仍未復原。 患者昨入稟高等法院,向港大及其名譽臨牀教授張念光索償。 張念光昨回覆本報查詢時稱,沒有參與該次矯正手術及手術後的事宜,但曾參與患者動手術前的兩次教學會議。 校方及教授列答辯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