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4日 · 雖然很少有大型投行發表像他一般的預測,但市場已對減息摩拳擦腿,利率期貨亦早已顯示了6次減息的機會,目前來看,2024年底有19.4%的機會率,聯邦利率會降至3.75厘至4厘水平,即減息6次,每次25基點。

    • 政治形勢或拖累可持續發展。2024年將會有多達40個國家舉行選舉,共佔全球人口的41%或全球GDP的42%。隨著各國致力應對經濟和生活成本危機,氣候話題或會受到忽略,並使轉型計劃的融資和實施遭到延遲。
    • 氣候影響增加金融風險。儘管各國政治對氣候議程出現分歧意見,但厄爾尼諾現象或會在2024年回歸,並進一步帶來破紀錄的極端天氣,除了有機會造成具破壞性的天災事件,也可能會增加金融風險,提醒人們反思氣候暖化的嚴重性,尤其是化石燃料補貼正不斷加重政府負擔。
    • 進入ESG 2.0時代 投資回報復甦。我們預計,環境相關的風險日益顯著,將引發ESG投資回報復甦。當聯合國於2004年引入「ESG」一詞時,試圖對企業長期營運和財務韌性的關鍵因素進行分類。
    • 從監管轉型到轉型監管。過去一年,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監管亦大有進展,包括英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揭露要求(SDR)、東協推出可持續分類法、歐盟亦對可持續金融揭露法規(SFDR)作出了調整,使業界進入一個更務實、更規範的階段。
    • (機率50%):全球經濟趨分化 美國再成「優等生」沒有人手上有水晶球能斷言未來的發展,但根據我們的分析,2024年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全球經濟愈趨分化,即美國有望實現軟著陸,反觀歐洲和英國似乎已經到了「衰退的門口」,而去槓桿化則會繼續阻礙中國經濟增長。
    • (機率40%):全球一同衰退。至於第二種情景(可能性為40%),則是全球不可避免地一同陷入衰退。在這種情景下,美國經濟在年初保持強勁,卻因而導致通脹再次回升,並迫使聯儲局在上半年重啟加息政策,使銀根再度抽緊,消費者的儲蓄消耗、信用卡等短期債務或會上升,結果引發美國於年中到下半年出現溫和衰退。
    • (機率10%):全球經濟軟著陸。至於最後一種情景,則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全球經濟得以軟著陸,即幾乎所有地方的通脹率都穩步回落至央行的目標水平,央行不必再考慮加息,經濟亦不必面對衰退的威脅,但我們估計這種樂觀情景的可能性只有10%。
  2. 2024年1月23日 · 美國、日本及印度展現意料之外的韌力,有助提振2024年環球經濟前景 ; 而歐洲及中國持續呈現疲軟跡象,削弱市場對明年經濟表現的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3. 2023年12月13日 · 該行對全球500間機構投資者進行民意調查發現, 2024年最大的宏觀經濟風險是地緣政治劣行者(Bad actors) ,指出「他們的一項行動就可能顛覆全球經濟和市場假設」。 49%受訪者表示對這項風險感憂慮,其排名高於消費者支出下降(48%)、央行政策失誤(42%)和中國經濟放緩(30%)等相關風險。 投資界高度戒備俄烏戰爭、以巴衝突. 中美鬥爭等地緣風險. 是次調查於10月至11月進行,即是在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恐襲、以色列反擊報復期間。 另外,俄烏的拉鋸戰亦將滿兩年。 報告指出,以上種種火頭都反映投資者對地緣政治風險的憂慮上升到首位,並非無的放矢。 投資者亦關注中國的野心,在包括美國總統大選的全球選舉年完結前,市場也將處於高度警戒狀態。

  4. 2024年4月15日 · 就以最新的2024年3月數據作分析,研究若使用滙豐,哪些基金可以取得較佳回報。2024年第一季表現重點如下: 兩者美股基金近1年回報強勁,大賺逾26%,智優逸美股指數長線跑贏同行;兩者歐股基金近1年回報亦不俗,賺逾11%,智優逸歐股指數長線處於行內

  5. 2024年1月12日 · 鷹派政策導致2022年的固定收益回報慘淡,但同時為2023年末的反彈奠下基礎,使投資者對固收資產在2024年的回報感到樂觀。 固定收益將有高回報 我們相信當前的利率水平和年底的反彈表明固定收益帶來的慘淡回報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