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0日 · 基本故事是有關身理現象放屁與孩子討論時家長可以引伸到一些情緒管理的概念終日忍氣吞聲會鬱出病相反要學習接受情緒並嘗試疏導。 同一個故事,對像是幼兒時便集中行為討論,對象是小學生時便可以引導更多感覺、社教化的反思。 我鼓勵家長替幼兒講故事時,選擇一些與衛生習慣、照顧自己、自理能力相關的繪本故事書。 就算是寫屎尿屁,我沒有看過一本是引導小朋友在公眾場所隨處便溺,相反大部份繪本都用輕鬆幽默的手法,讓小朋友學習正確如厠行為,或者疏導因爲未能「戒片」、上學不敢上廁所的壓力。 有一些繪本與性教育相關,家長不防嘗試閱讀,讓自己多一門「手藝」,幫助子女過渡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

  2. 2020年10月20日 · 4招助小朋友消除恐懼. 2020年10月20日 GRWTH app, GRWTH社區, SamEC, 中藥食療, 便秘, 醫食同源. 內容提供:SAM EC. 「每次大便孩子都是哭哭鬧鬧看了西醫也是給草餅及甘油條還可以怎麼辦? 」早前筆者曾在此欄講解了功能性小兒便秘的真正背後原因是在於恐懼疼痛」,本篇文章旨在教導大家如何讓孩子消除這心理恐懼。 方法有四: 要消弭小朋友對便秘的心理恐懼,可以從心理和食療入手。 (圖片來源:Pexels.com) 1. 裝作若無其事. 「今天上了大便嗎? 」、「今天大便還有嗎? 」當家長或者家中長老為孩子便秘而苦惱的時候,往往不期然地緊張地發問,更甚者會天天向家傭詢問同一條問題。

  3. 2024年4月9日 · 胃喉餵飼是一項醫療程序幫助那些因各種原因無法通過口腔進食的小朋友。 這涉及兩種主要的方式:鼻胃喉和胃造口。 前者通過鼻腔將管子導入胃部;後者則是在腹部建立一個與胃相連的開口餵飼。 所以,每次這類小朋友「吃東西」的時候,就會在身旁吊起像鹽水的奶袋,讓奶直接「滴」進胃部。 記得幾個月前接觸的一個個案——可兒(化名),她是一個3歲的小朋友,出生時因為早產,伴隨着呼吸道問題,迫使她通過胃喉餵飼來獲得營養。 從出生到2歲,她一直依靠胃喉維持生命,所以未能發展出適齡的進食技巧。 除了對進食產生恐懼外,她還缺乏咀嚼和吞嚥技能。 儘管她出院後接受了長達1年的治療,但情况並未有太大改善。 家人和朋友的建議,雖然出於善意,但未能有效解決問題。

  4. 2020年10月13日 · 究竟是什麼原因令敏敏拒絕吃飯呢? 我決定私下跟敏敏傾談一下。 傾了大半小時,敏敏終於說學校曾經在早會嚴厲地警誡他們「食嘢好容易會濁親」,而且「濁親」會死,因為食物落錯格進了氣管,會影響呼吸。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敏敏決定不吃固體食物了。 知道這原因後,我和敏敏媽媽都哭笑不得。 教師所說的並非錯誤,敏敏似乎亦有她的邏輯。 想必是適逢有一宗小學生在學校吃牛丸時鯁喉的新聞,學校擔心有同類事件發生,便嚴厲警告同學要小心,結果鬧出這恐懼。 心智發展轉折期易發病. 看到敏敏的故事,可能各位會覺得「有沒有這麼誇張」? 但翻查文獻書本,敏敏的情况屬於「食物恐懼」(food phobia),是焦慮恐懼症的一種。 這情况可以是自小已有,又或像敏敏一樣突然出現。

  5. 2019年7月9日 · 美國心理學家Don Dinkmeyer認為孩子持續不聽話的原因可以分為4類權力鬥爭Power)、引人注意Attention)、能力不足Inadequacy和報仇雪恨Revenge)。 家長要按這些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處理孩子的問題。 這一期先為大家解說其中兩個原因。 權力鬥爭(Power) 孩子似乎「總是和成人作對」,不論成人叫他做什麼都反其道而行。 這類孩子的生活流程受家長高度操控(如:每日都是上學、補習、做功課、溫書),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作主的機會(如:父母決定吃什麼、玩什麼、參加什麼活動)。 讓孩子可以選擇. 沒有人喜歡做扯線木偶,所以孩子慢慢就會透過「包拗頸」來顯示自己的獨立性。 面對這種情况,家長可以在有些事情上讓孩子選擇(如:「你想吃蘋果還是雪梨?

  6. 2020年3月4日 · 在二十一世紀,很常聽見上一輩說:「依家啲細路好矜貴㗎,打下都唔得!. 今日很想跟大家探討一下這句「打下都唔得」。. 老人家常常說:「以前邊有聲出呀,一唔聽話就一條藤條拂落黎喇。. 」這句說話有幾個重點:. 一)孩子不能有意見、不能主導;. 二 ...

  7. 2018年10月11日 · 糟糕的是大多數交表經驗都是燙臉貼着冷屁股可能學校收到太多申請接待的教職員都變成冷面機械人問多兩句是否一定有面試? 大概什麼時候開始? 答案都是:媽媽,請你自己留意通知信。 除了面試通知書,有一所學校附寄了考卷一份! 較早前填寫報名表已經像查家宅一樣,現在還要詳盡回答…… 好吧,收到通知信又開始煩惱,不是學校撞期而是我和丈夫都要工作要進修,夾不到時間一起出席面試,還有無數個學校「鼓勵」參加的開放日、簡介會,絞盡腦汁也未必可以圓滿行程。 好戲(氣,生氣的氣)還在後頭,除了面試通知書,有一所學校附寄了考卷一份! 較早前填寫報名表已經像查家宅一樣,現在還要詳盡回答,交代我的家庭理念及闡述該理念如何提升學童語文水評,並將會如何配合該校教育方針。 看了兩遍問卷,真是眼前一黑、昏厥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