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鑑定結果和DNA 定序的結果一致。和白色念珠菌相比,Candida nivariensis 具有更高的毒力性以及抗 黴菌藥物之抗藥性。2013 年在西班 牙半島,一名81 歲男性患者在接受 手術後因C. nivariensis感染造成腸道 瘻管,一開始接受氟康唑的治療無 效,然而,隨著C.

  2. 多重抗藥性念珠菌: 流行病學、分子機轉及治療 念珠菌感染是造成併發症及死 亡的重要原因。可分為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及非白色念珠菌菌 種(non-albicans)。Candida albicans 的抗藥性少見,可在反覆感染需長時間

  3. 菌感染造成,自然就不用特別去處 理;但若診斷病人目前的感染症是由 於念珠菌相關的泌尿道感染,就需要 用到抗黴菌的藥物去治療。只是臨床 上的困難點在於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 的診斷標準去評估念珠菌菌尿症,以 至於有時很難去區分此菌尿症是屬於

  4. 【 譯者評】 據估計,75%的女性一生中可能至少會經歷一次外陰陰道念珠菌感染, 而40% 至45%的女性一生中會經歷兩次或更多次復發性陰道念珠菌感染之苦需要被重視與解決雖然一般不建議在懷孕期間使用氟康唑,但有時會開具氟康唑來治療對其他藥物沒有反應的嚴重鵝口瘡有人擔心氟康唑的使用可能與死胎有關,特別是在劑量高於通常用於治療陰道念珠菌感染的劑量(150毫克, 給藥一次或兩次)時 。 在丹麥的一項全國性研究中,任何氟康唑暴露與死產風險增加無關,但統計的精準度有限( 風險比[HR],1.32 [95%

  5. 菌血症的念珠菌來源,可能是腸胃 道黏膜或皮膚,但過去研究指出,腸 胃道念珠菌才是引發念珠菌血症的主 要來源[5]。在臨床診斷的血液培養 方法,即使是嚴重的全身性侵襲性念 珠菌感染患者,血液培養的陽性率仍 只有 25~60% [6],單純依靠血液培養

  6. 菌是侵入性念珠菌病最常見的病原 體,研究發現近年感染非白色念珠 菌有日益增加的趨勢,包括光滑念 珠菌(Candida glabrata)、近平滑念珠 菌(C. parapsilosis)、熱帶念珠菌(C. tropicalis)、克柔念珠菌(C. krusei) 和 耳念珠菌(C. auris)。北歐國家較常見

  7. 各位臨床醫師朋友們,目前最重要的多重抗藥性細菌是對carbapenem有抗藥性的腸道菌屬,因此一旦發現有CRE (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時,請透過傳染病個案通報系統進行通報,期望在疾病管制局與大家努力下,使得抗藥性細菌感染不致惡化。. 感謝您與我們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