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28日 · 1.他經常貶低你、對你挑三揀四。 2.口頭禪是「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你聽不聽隨便你! 3.喜歡幫忙你或者是給你意見,當你不聽的時候他就會森七七(生氣) 4.無法忍受別人的拒絕。 當他的好意被別人婉拒時,他就會開始酸那個人(他以為他是誰呀,要不是……) 反覆出現「踐踏場景」 年輕的時候(講到好像很老一樣) ,我就曾經遇過這樣的一個朋友,常常和我合作,卻一邊不斷地貶低我、嫌棄東嫌棄西,我怎麼做都沒有辦法讓他感到滿意。 「你覺得你這樣做對嗎? 「你最好去問清楚,這種東西不是這樣做的! 每次跟他討論事情,都覺得很挫折,覺得自己就像是門口的地毯,反覆地被踐踏。 很悶,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而且更讓我感到納悶的是,如果我這麼不好為何還要找我一起合作?

  2. 2020年10月15日 · 圖片來源: Pexels. 大家應該都對「色彩三原色」不陌生,紅色、藍色、黃色屬最主要的三個顏色,根據這原色兩兩的顏色搭配,又可生出綠色(黃加藍)、橘色(紅加黃)和紫色(紅加籃)三個次要顏色。. 你知道嗎?. 這個原理其實也可以延伸至「愛情 ...

    • 小確幸對應大奮鬥
    • 如何看待「狼性」?
    • 閱讀《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的三個層次
    • 延伸閱讀

    在《小確幸不該是沙漠》這篇,作者先是引用小確幸的原始出處 ──居然是來自村上春樹描寫買內褲的小小幸福感 — 這就談到村上春樹對他的定義:「想要在日常找到自己的小確幸,多少需要一些必須遵守的個人規範」。給出的實例是「耐著性子激烈運動後,來杯冰涼啤酒的感覺」。 村上春樹的個人規範,是強大的自律 — 天天跑十公里,每天跑跑跑,接著寫寫寫,每晚九點上床。換句話說,村上春樹心目中的小確幸,對應到「長期自律的大奮鬥」。 從這點看來,小確幸值得追求,看電影,吃美食,滑臉書都好,但若是小確幸背後沒有真正的人生目標與自我實現,那就成為不努力的藉口而已。 作者不一味批判或讚揚小確幸,而是把格局拉到原始出處,幫助我們重新思考小確幸的意義,以及該怎麼做。

    在《狼性不是解方》一文提到,「狼性」一詞來台,應是2013年的今週刊報導開始,之後在台灣逐漸演變成「不屈不撓奮不顧身進攻的個人特質」,但這又不同於中國人自己講的「狼性」──源自 2004年姜戎小說《狼圖騰》 ── 講的是企業特質,是群體精神。 有趣的是,台灣媒體所定義的「狼性」不只在台灣年輕人身上少見,在歐美也看不到,原因是在矽谷、西雅圖,積極進取根本不夠,還必須要有創意和獨特洞見,因此矽谷講的是熱情與使命感,不是「狼性」。再看中國,正處於摘取最低水果的階段,機會多不勝數,敢拚就會成功,故而「狼性」有效,台灣已過了這個階段,我們該效法的不是狼,而是找出天賦熱情,成就屬於自己的使命。 無獨有偶,在《大人學》網站中也有這麼一篇,是姚詩豪Bryan 對於狼性的見解,提到台灣的年輕人確實面臨困境,但...

    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之中,幾乎每一篇都看得到不同層次的觀點,觀點來自作者淵博的知識,讀來佩服之至;而且作者行文流暢,邏輯清晰,250 頁的書,我幾乎花不到兩小時就看完,時間的投資報酬率超高! 但真的只讀一遍,又浪費了這本書,我認為讀這本書也有三個層次。 首先,跟著作者的邏輯走一遍,你會發現它切入的觀點往往跟世俗不同,因此可以給你一番新的看法,提升理解力。這樣很好,但接收新的資訊還不夠,就像是在臉書上轉了一篇文章然後只能說出「哇!說得對極了!」。 讀第二遍,可以思考作者為什麼能找出這番觀點,他引用的知識來源是什麼?這樣能練習拆解社會現象,再深度分析,提升自我獨立思考的判讀力。 最後,這本書是作者在跟我們對話,最難的層次也是與作者對話;其實,這本書裡的觀點也未必就完全正確,甚至有些過於武斷之...

    第一批中國 90 後已經出家──沒狼性了,中國年輕人已被壓力壓成「佛」 「假使世界只有 100 個人……」用樂高小人窺視現今全球社會現象 在中國最紅的台灣作家?廖信忠:臺灣小清新是經濟停滯後的不得已 (本文經原作者 Ronald Chen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面對焦慮,解決問題〉。內文圖片來源:Camilla Faurholdt-Löfvall, CC Licensed)

  3. 2021年7月6日 · 茱兒面臨了婚姻的危機,雖然她很有把握可以把公司經營得很好,但私人生活上的轉變讓她開始動搖,忍不住思考是不是因為自己真的太忙了,沒有時間經營家庭,才讓身為家庭主夫的老公向外尋求溫暖。 當她最後決定要將公司經營權讓給另一位CEO之前,茱兒到班的家裡找他聊聊,憂心茱兒做出錯誤決定的班,終於說出了他一直以來的想法。 他一路以來一直觀察茱兒,知道她即便行程滿檔還是親力親為,當收到公司的包裹不滿意時,就親自到工廠指導正確的包裝方式,沒有人會比她更用心經營自己的公司。 公司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都是茱兒憑藉自身努力和秉持初衷做到的,班希望茱兒不要因為老公外遇就開始責怪自己,也不要為了別人丟失自我,要記得自己最珍貴的初心。 好主管秘笈來了! 9 個 how-to 和 3 個 don’t do.

    • 姚焯菲1
    • 姚焯菲2
    • 姚焯菲3
    • 姚焯菲4
    • 姚焯菲5
  4. 2017年5月22日 · 長期受讓的孩子,長大以後囂張跋扈也是剛好而已,而長期被迫讓出的孩子更危險,他將毫無選擇的成為一個懦弱無能的濫好人,或是在過度不滿的壓抑中崩潰,來個人格異常大反撲,這一類的社會事件從沒少過。 從你透過勒索的語言脅迫孩子禮讓的那一刻起,「禮讓」 裡的 「禮」 字已經徹底失去價值了。 迷路和dd兩兄弟的日常相處之中,老木從不採用 「禮讓」 這樣的概念,我們向來只提 「分享」,老木深切有感於禮讓是來自禮教的約束,而分享才是發自內在的善念。 所以當孩子們告狀時,老木都得非常仔細地向他們說明:「葛哥 (或dd)沒有義務把喜歡的東西讓給你,他不肯給你並沒有錯,拒絕本來就是一種權力,但如果他願意大方分享,那叫恩惠,是因為他很善良,而且很愛你。

  5. 教育是民主深化的基礎工程,讓人更能勝任民主社會的公民身分. 郭駿武接著談起民主,他認為民主絕對不只是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咱們井水不犯河水。 身為民主社會的公民,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平等和尊重。 沒有平等的心態,就沒辦法肯定彼此的價值;不懂得尊重,就沒辦法和對方產生有意義的對話。 而奠基在平等和尊重之上,經過深刻的對話、思辯之後,獲致的社會整體提升,才是民主的真義。 對平等和尊重的追求,後來就衍生成為共學團的核心理念:不打、不罵、不威脅、不恐嚇、不利誘。 其中的核心精神,就是以溝通取代控制、用理性取代暴力。 而教育,正應該作為民主深化的基礎工程,讓人更能勝任民主社會的公民身分。 在充分對話、思辯的前提下,行使權利、負擔義務。

  6. 2019年11月29日 · 「快樂生活」其實是在日常中每一件細微小事中,專注投入的打開感官去品味感受的過程。 你曾經在做什麼事時體會到:這就是「當下日常的快樂」? 在陽光灑下的早晨迎風騎著腳踏車、重看一次最愛的電影、一場背起背包說走就走的旅行、窩進剛洗好烘好的棉被裡⋯⋯,好多好多不刻意追求快樂的當下日常小事中,反而容易真正的快樂。 2.不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過生活,「我要準時下班。 活在當下的 YOLO 族了解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會認真以待自己職責所在的工作,但也會「保護自己的邊界」,有些事情本來就不是自己該做的、或者不是自己能力範圍內能做的,就會勇敢對別人的請求「說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