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8年10月24日 · 本來擔任中學國文教師的張蕙蓮,婚後到了北京,輾轉擔任起網路資訊的編輯,開始接觸環境議題。 自2000年進入農村後,除了對一般民眾進行再生能源的教育宣導,另一方面也著手研發教具、編寫教案,在體制中的學校教育裡發揮影響力。

  2. 2019年8月1日 · 新任環評委員名單出爐 民間委員僅一位獲留任.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環保署公布8月1日起上任的新一屆環評委員名單,除主任委員 ...

  3. 2014年1月26日 · 分享到Twitter. 作者:孟琬瑜;攝影:陳理德. 所有的探尋,幾乎都可以從自己的地方關懷找到一個原點。 從安康社區通往科園國小的橋上俯瞰冷水坑溪。 綠蔭夾岸之下,卻是一條被水泥堤岸與溝渠牽制的河流,誰還會聯想它曾是靈泉仙水的身世呢? 關於「冷水坑溪原該是條河」的關懷,或許可以往前追溯,早在13年前因生平第一次換工作,搬到仙水里鄰著車水馬龍的光復路一條小巷中蝸居之時。 習慣早起的我,總在天剛亮的時候循著曲曲折折的小巷接上沿著溪岸的小徑走向靜心湖畔。 只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自己走進了一個清朝的古地圖中就已標記的地名:「冷水坑」,更不知道小徑旁這條以水泥高牆為護岸、又以水泥溝渠限制其河道的「大排水溝」,曾是清朝就已聲名遠播、騷人墨客品茗吟詠的「靈泉」。

  4. 為了深刻描繪小火車與市景融為一景,張又然親自走訪嘉義市區,最後選定興華中學旁為地景,想像當小火車緩緩駛過,一分為二的美麗景致。 畫家更仔細考察位於北門車站已退休的阿里山小火車頭,才能完成融合真實與想像的細膩畫風。

  5. 2023年8月28日 · 里山倡議把人類與自然長期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生物棲地和人類土地利用馬賽克鑲嵌地景,稱作「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 圖片來源:黃梅舒攝. 《里山倡議》迎接嶄新聯合國生物保護目標. 研究員古普塔解釋,「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IPSI)為導入里山倡議的主要機制,由秘書處向全球成員蒐集案例,建立資料庫,公開在地經驗,使大眾得以學習並依自身情境調整應用,並促進成員間的交流與合作。 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里山案例,會經過秘書處的審查。 古普塔說明,成員遞交案例時須說明個案對SDGs以及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的貢獻。

  6. 2014年7月25日 · 張素玢認為,自己習慣到了一個情境,就外展、開拓了解周遭事情。 剛開始,她至中原大學兼通識課,迫於桃園傳統建築三合院拆毀在即,因此帶領學生耗時2年多,完成200逾棟民宅調查,共同摸索出一套教戰手冊。

  7. 2018年11月22日 · 巡守隊副隊長張星源是四村的女婿,父親是山東籍,隨國民政府來台後,落腳花蓮縣秀林鄉,練就流利的阿美語。 在台北工作時,認識常玉珍,退休後隨妻子回信國定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