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海港SirHabaSir 微博圖片 人稱海港Sir」、沙田警區助理指揮官陳凱港與一名女子涉嫌串謀詐騙被捕二人被指於2019年向銀行提供虛假文件及資料以獲取按揭貸款警方強調任何人員干犯違法行為絕不容忍及姑息

    • 港府欠政策工具維持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 新加坡是他山之石
    • 政府需積極投入支持產業

    筆者認為,新加坡政府有居安思危意識,一早意識到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會受到挑戰,所以一早已有全部規劃和政策配合,並積極主動參與帶領發展航運物流業的角色。航運物流業不同一般產業,投資大、回報期長,政府不積極參與及早規劃,很難有重大發展。 不幸的是,香港的航運物流政策基本上是碎片式的。只要閱讀政府回答易志明及嚴剛議員的提問,就可發現這種碎片式的政策回應,並且認為香港最厲害的政策就是減稅。 例如回答易志明議員的提問,在船務租賃方面,政府提到《2020稅務(修訂)(船舶租賃稅務寬減)》,在海事保險方面,提到《2019稅務(修訂)(與保險有關的業務利得稅寬減)》等。但新加坡對航運業就沒有稅務寬減嗎?

    老實講,新加坡的稅務寬減不但比香港多,而且連外籍船䑾都可受惠。新加坡為了吸引更多航運公司落戶,在1991年已提出《特許國際航運企業計劃》(Approved International Shipping Enterprise Scheme - AIS),規定受惠公司的航運業務必須要在新加坡進行控制與管理(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保證了職位留在新加坡),凡是通過認證取得資格的航運公司,無論其船舶是否懸掛新加坡國旗,其船隊收入均可以免繳所得稅,享受 10 年的免稅優惠,並且可能會在未來延長至 20 年〔註4〕。雖然香港對航運公司也享有類似的稅務減免,但新加坡的此項計劃更加惠及非新加坡國籍船舶,更具吸引力,因為航運公司所控制及管理的船隊未必全是當地註冊旗船,也有其他國/地註冊旗船。 除了航運業,新加坡在 ...

    從以上的政策可見,在發展航運物流業上,新加坡政府是十分積極有為,不但有通盤規劃及策略,也有一連串的政策配合,有意識地把海、空、物流及貿易結合發展,並且十分著重為業界培訓人材和新血。 對於新加坡這些措施,香港政府是否全然不知呢?筆者在網上找到了一份2016年3月3日立法會秘書處資訊服務部資料研究組所撰寫的資訊文件《選定地方的航運服務》〔註 8〕。該資訊文件雖然簡短,但已把香港航運業遇到的問題、發展航運仍有怎麼優勢、新加坡在航運物流業的作為,特別是在鼓勵船公司的「海事業獎勵計劃」及培養航運物流人材的「海事業組合基金」等內容說得清清楚楚。該資訊文件簡短卻中了問題核心,但香港政府高層為何仍對香港這個夕陽的國際航運中心沾沾自喜呢? 當然,香港政府不是沒有努力過,但若要超前發展就得要超前規劃,碎片式的政...

  2. 香港輕新聞昨日起一組警察跪地手持SORRY SIR紙張的照片傳遍社交網絡。 事件真相一度引網友猜測。 隨後有媒體爆出該警員「舉大字道歉」已非第一次,更早前他曾因超時工作問題已與上司有爭執…… 根據媒體與部分論壇帖子截圖內容:照片中的警察身著警服,從肩章「一柴」看是一名高級警員,正在疑似觀塘警署停車場的場地雙膝下跪,手中還持有一份印有「SORRY SIR」大號字樣的紙張,還有其他照片顯示,該警察隨後與同袍在停車場交談。 相片發布之初,網友對該名警察跪地的動機有頗多猜測:有網友懷疑這是在拍戲場景,亦有人猜測該警察得罪上司以此法道歉,還有網友擔心該警察受到欺凌。

  3. 【香港輕新聞】數年前,內地一篇名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引起廣泛討論,近日又有內地自媒體批評李嘉誠近年一直拋售中港物業套現,將資金抽調至其他國家,又指控他用潛規則賺錢,「蛀蝕中國經濟根基」。 長和集團隨即反駁指控,強調在中國投資規模龐大。 內地自媒體《德林社》27日以 《李嘉誠真跑了》 為題發表評論文章,指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已4年沒有在中國買地,反而一直拋售中港物業,6年間拋售套現逾1,700億元(人民幣 下同)。 文章引用數據指,截止2018年底,長實集團在內地和香港的土地儲備同比下降33%和44%。 文章隨即獲多間媒體轉載,引起大眾關注。 指控長實集團以「潛規則」賺取千億.

  4. 據長實集團的 文件 顯示,是次交易的買家為中國港澳臺僑和平發展亞洲地產有限公司(C.H.M.T. Peaceful Development Asia Property Ltd.),是為該交易而特別設立的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purpose vehicle)。 報導提及,買方是以內地石油系統機構為首的財團,大股東為「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股份公司」。 根據雙方協議,買方於完成交易前不可轉售或拆售物業。 圖片來源:長實文件. 港商廈市場近年成交熾熱. 除本港樓價不停上升,近年商廈市場成交亦非常熾熱。 據 《明報》 指,今年5月,恒基地產以創紀錄的233億港元價格買下香港政府自1996年以來首度標售的一塊中環商業用地。 集團表示,會把項目打造成繼國際金融中心後中區另一地標式商廈。

  5. 2017-09-01 17:38:43. Share. 李炘. 《香港輕新聞》總編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碩士。 8月3日,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發表了一篇名為《香港公共財政管理》的網誌,批評過去十年,對《基本法》107條理解錯誤,不能有效「投資未來」,為經濟注入新動力,又指「政府一直採取『守財奴』政策,導致大量盈餘出現,拖著經濟後腿,可說是穩健有餘,進取不足,亦不合時宜。 《基本法》107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可謂香港公共理財方面最重要的條文。

  6. 葵青貨櫃碼頭(維基百科圖片) 香港貨櫃碼頭「何去何從」是老問題了,最新的是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上月28日出席立法會質詢時提問,她說目前貨櫃碼頭供多於求,競爭力不及內地港口,是苟延殘喘,政府是否要考慮減少貨櫃碼頭的空間,用作興建房屋。 除非整個貨櫃碼頭業「一筆勾銷」、現有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