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去年底給自己的2024新年新希望是要學會編輯影片,所以在那之後我開始看Da Vinci Resolve的tutorial,看小紅書或instagram關於攝影、編輯等相關內容。. 決定要學做影片時,我曾經懷疑自己的熱情,覺得自己可能只是受到... 繼續閱讀... 回應 (3) | 推薦 (2) | 收藏 (0 ...

  2.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3. 2020年7月7日 · 今初. 「思維苦諦生死過患」分二: ① 顯示佛說苦諦為四諦之首的意義。 ② 正修苦諦。 癸一、顯示四諦先說苦諦之意趣. 癸一 顯示佛說苦諦為四諦之首的意義: 集諦為因,苦諦是彼之果,故集是先,果應是後。 何故世尊不順彼義之次第而作是說:諸比丘此是苦聖諦,此是集聖諦耶。 大師於此違因果次第而宣說者,以有至大修持扼要,故無過失。 集諦是輪迴的因,苦諦是輪迴的果。 從因果的角度而言,應當先說集諦、再說苦諦,為什麼世尊不順著這個因果次第,反而說:「比丘們! 這是苦聖諦,這是集聖諦」呢? 佛陀之所以不按照先因後果的順序,而先說果(苦諦),後說因(集諦),是因為這其中蘊含著修行的重要關鍵,所以並沒有過失。 此復云何,謂諸所化,若於生死自先未發無倒希求解脫之心,根本斷絕,彼於解脫云何能導。

  4. 2021年3月10日 · 謂為調伏未信聖教者故,應求聲明及因明處;為欲饒益已信者故,應求工巧及醫方;為自悟故,應求內。此是別義。 為了調伏不信聖教的外道等眾生,應求學聲明和因明; 為了饒益已生起信心的眾生,應求學工巧和醫方

  5. 2020年9月26日 · 日常法師淺釋. 首先引《俱舍》的文,無明是什麼呢? 就像非親、非實等等。 「非親實」的「非」,不僅僅是遮止說不是親、不是友、不實在的,或者跟親實不相關的,而是與親、實正相反的。 如果我們把周圍的人分類的話,大概不出三類, 1.第一類是親友,2.另一類是怨家對頭, 3.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既不是怨家也不是親友的一類。 照剛才的分法,除了親友以外,有怨家和不認識的二種,而這裡的非親實,「是說親友實語相違所對治品」,這個範圍就很確定了。 怨家是來傷害我的,親友則是來幫忙我的,這兩個是正相反、針鋒相對的,非親所指的就是怨家,其他既不是怨家、也不是親友的這一類人不算。 現在我們講的這個無明是什麼也要確定,否則破了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以後,還是無法脫離輪迴。

  6. 2020年4月23日 · 由無悔心不能善行。 由覆藏過,雖先有善為惡染污。 其中原因在《涅槃經》中說,沒有智慧的愚者造作罪業,就像蒼蠅粘到鼻涕上無法脫離,即使是對微小的罪業也脫離不了。 因為愚者對過去已造下的惡業沒有懺悔心,日後又不能行持善業,由於藏匿隱瞞過失,雖然先前也積有一些善業,卻會被這個覆藏之惡所染汙。 【故應現受異熟之因,變為極重那落迦因。 又如少水投鹽一掬,則難飲用,或如欠他一文金錢,不能還償,漸被逼縛受諸苦惱。 由於這個原因,導致本來只是在現世中應獲得輕微異熟果報的因,卻轉變成後世墮入地獄極重果報。 這種情形,就好比在少量的水中投入一把鹽,水就會變得難以下嚥。 也可以比喻為原本欠他人一枚金幣,因無法償還,結果利上滾利,最後累積成巨大的債,而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飽受種種苦惱。

  7. 2021年1月28日 · ①破除不忍怨所作害; ②破除不喜怨家富盛、喜其衰敗。 耐怨害忍: 一、體相:他人損害時能忍耐的心。 二、分類:未入道者的耐怨害忍,以及三乘入道者的耐怨害忍。 三、地界(因地界線):一般的耐怨害忍未入道時也有,而對損害者忍耐的波羅蜜多,則從大乘資糧道開始才有。 四、釋詞:怨敵損害時不動瞋心,即是耐怨害忍。 未修好耐怨害忍之前,很難忍受怨害,因為即便是修行人,在受到他人傷害時,也很容易大發瞋火。 所以,必須按正確的方法反復串習忍辱。 此處所要遮止的,有兩方面 : ① 遮止受到怨敵傷害時,生起瞋心; ② 遮止見到怨家圓滿時,生起嫉妒不歡喜之心,以及遮止見到怨家衰敗、痛苦時幸災樂禍的心理。 如何才能真正遮止呢? 即依靠思惟以下各種道理,以思擇力即能遮止。 初中分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