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2月12日 · 牠的特徵在於背上有不規則像被蟲啃過的花紋至於其它分類特徵書籍上有詳細記載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翻閱本文就不再贅述。 就這樣跟著校長在後山這塊土地東奔西跑,尋找台東間爬岩鰍的蹤跡,這才知道野外調查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啊! 其它的裝備不說,光是一件手投網就重達10公斤,吃了水還得補上幾公斤。 若是加上相機、飲水、食糧、窺箱、活魚箱、防水褲…等等,林林總總少說也有20來公斤。 背著一堆裝備走在滿布礫石的河床上,每一步都得仔細調整重心,以防止扭傷或摔跤。 萬一不小心受了傷,可沒救護車到得了。 愈是上游礫石愈大塊,走得更是困難,甚至遇到岩壁還得找路繞過去。 天氣好,頂個大太陽,沒有可遮蔭的地方,頭皮曬得直發麻。 就算不動,豆大的汗珠也會不停地從皮膚冒出。

  2. 2015年2月10日 · 蜈蚣的研究,了許多國家看標本與出席國際會議,像英國、中國、南非、挪威、新加坡、德國和墨西哥,雖然絕大部分是自費的,但順便帶太太旅遊,這也豐富了我的生活。 以毒攻毒 民間偏方勿輕信. 蜈蚣又稱百足蟲,它的英文名字也叫百足centipede,centi表示百,pede則表示足的意思。 生物學上廣義的蜈蚣是指節肢動物中的唇足動物Chilopoda,它包括了蚰蜒、蜈蚣、石蜈蚣和地蜈蚣,它們的每一體節有1對腳。 唇足動物中只有部分的地蜈蚣才是真正的百足,其他的種類並沒有100隻腳。 蚰蜒和石蜈蚣只有15對腳,蜈蚣則有21或23對腳兩類,但是地蜈蚣的腳,就有很大的變化,從31對到181對都有。 15對腳的石蜈蚣 21對腳的蜈蚣.

  3. 2020年8月23日 · 2019年環境資訊中心與TVBS跨媒體合作 《前進帛琉 島嶼永續的挑戰》 ,從社會、生態、經濟等面向進行系列報導,探索與海洋共存共榮的更多可能。 帛琉總統湯米・雷蒙傑索(Tommy Remengesau)。 圖片來源:TVBS. 燃燒漁夫魂的熱血總統. 二月底的帛琉,海上吹溫熱的鹹風。 一艘白色小船隨著波浪輕輕起伏,船尾坐一名黝黑老人,粗糙的手抓線捲,墨鏡下的眼睛盯水面,靜靜等待。 突然間,釣線緊繃抖動,他歡呼一聲,雙手飛快把線一圈一圈往回捲,水底掙扎扭動的紅色身影逐漸浮現。 他一抬手,一條紅色大魚嘩啦一聲被拉出水面,掐住魚鰓,拔掉魚鉤,手一甩,魚在空中畫出一條小拋物線,「啪! 」掉在船底五隻大魚身上。 「我想這些夠大家吃了,不釣了,準備吃午餐吧! 」他滿意的說,走向船頭發動引擎。

  4. 2008年9月12日 · 水鹿紀錄的拍攝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守株待兔」,定點式記錄水鹿生活另一則是背著機器到處跑特別是以溪谷為主但拍攝的前提是不被野生動物發現鏡頭。 林軍佐最滿意、也最有成就的一個鏡頭,就是雌鹿過溪的畫面,他描述:「一隻雌鹿就這樣,好像設計好了一樣,自己走入鏡頭裡。 」就這樣,長達30秒的完整畫面,林軍佐滿意地說,擁有這樣棒的畫面,那一次上山的辛苦,根本就不算什麼了。 萬物有情不寂寥. 不過拍攝水鹿的漫長過程,林軍佐因長期獨居山中,有時也會對著水鹿自言自語。 或許是移情作用,水鹿對林軍佐似乎產生一些特別情感,像是水鹿通常都是傍晚或入夜後,才會接近工作站的帳篷。 但也有些水鹿,連白天的時間也不會離開,像「阿醜」就是其中一隻。

  5. 2013年9月3日 · 另外有一種旋殼烏賊,Spirula spirula (Linnaeus, 1758),其體殼呈扁螺旋形,看似具有外殼的頭足類,其實牠們的體殼是一種「內殼」,活的時候包覆在身體的外套腔內末端,而非動物體住在體殼中。. 扁船蛸與闊船蛸是出現在台灣附近海域的浮游性章魚類 ...

  6. 2023年10月26日 · 9月25日,臉書出現一個名為「 為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 」的粉絲專頁,封面相片是一隻隻漫畫版的受傷野生動物,連環保線的記者,也不太清楚這粉專的來歷。 中秋連假過後,該粉專公布10月29日在台北會有「上街」行動,但沒有其他活動詳情。 貼文下有人留言,擔心是假野保團體,又有人提醒可以找有知名度的野保團體合辦活動,增加可信度。 「很多人都會問,這後面的團體到底誰在弄? 其實沒有很複雜,就只是一群關心生態的學生。 」為野生動物而走發起人、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生李宗宸說。 李宗宸展示白布黑字的遊行布條。 圖片來源:袁慧妍 攝. 生態圈子的後來者. 24日早上,李宗宸出席野保團體舉辦的遊蕩動物衝突危機 記者會 ,但新聞稿上的發言單位並沒有他的名字。

  7. 作者:謝伯娟. 大部分的人都聽過蝸牛,也常無意間在花園、菜圃或買回家的蔬菜裡,發現牠們的蹤跡;但除了牠們的招牌──殼,鮮少有人知道牠們的長相,或仔細觀察過牠們的構造。 在動物的世界裡,蝸牛屬於種類第二多的「軟體動物門」,理應像昆蟲與螃蟹般被人們所熟知。 但事實上,在人類的世界裡,蝸牛卻是備受忽視的一群,人們常忘了牠們的存在。 這些種種不平等待遇,都是因為蝸牛體型微小、行動緩慢與習性隱密,在不易被人發現的前提下,就容易被人所忽略。 然而,在蝸牛的真實世界裡,卻處處充滿驚奇與不可思議,就像一個不易發現的大自然寶藏,只要耐心等待,用心體會,把自己想像成一隻蝸牛,就可以看見其中的奧祕。 首先最令人意外的,就是──不是所有蝸牛都有「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