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8日 · 2024年3月5日. 在現代的職場中,協作和溝通已經成為極為重要的元素。 現代職場強調團隊導向,要求員工能有效地與他人合作,共同達成目標。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遠程工作模式成為常態,員工不像以往一樣面對面溝通和合作。 後疫情時代給我們的啟示是協作和溝通能力更加重要。 因此,培養學生的協作和溝通能力,也成了疫後教育界特別關注的事項。 在協作學習中,學生需要共同合作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通過大量溝通和互動,以實現共同目標。 有效的溝通能力有助學生表達想法、分享知識、解決問題,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協作學習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台,讓學生實踐和提升他們的溝通技巧。 有時在課堂上有分組任務時,學生會分工合作,例如:有人負責畫圖,有人負責寫字,還有人負責匯報。

  2. 2024年4月16日 · 2024年4月30日. 筆者出席親子閱讀講座時,經常收到家長查詢有關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方法。 其實家長只要理解幼兒的成長需要,再透過合適的閱讀方法,就能鼓勵幼兒「悅讀」。 要培養幼兒「悅讀」好習慣,家長的角色相當重要。 有別於在學校的小組或大班閱讀,家長可與幼兒在熟悉的家中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是建立「悅讀」好習慣的第一步。 注意的是,共讀並非指父母理解圖書的內容並朗讀文字,而是以書本內容作為媒介,與子女聊天。 談話內容可環繞故事情節,或由故事衍生的生活經歷。 在這些親子溝通的過程中,語言的輸入(聆聽理解)及輸出(說話回應)亦同時發生,從而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 當成人與幼兒談論書中的人、事、物,幼兒會將圖像連結自身經歷,逐漸自行思考書中內容,開始探索故事情節。 這就是建立「悅讀」的第二步。

  3. 2023年9月26日 · 2023年9月26日. 王師奶視野窄,教育團體只知有教聯和已經摺埋的教協。 教協是老大哥,也曾是全港會員最多的教師工會,教聯是後起之秀,會員也不少,但唔知「教育工作者工會」係何方神聖。 據老爹告知,好多教師有雙重身分,既是教聯會員,又是教協會員。 閱報得知教育工作者工會宣布自2021年成立以來,接獲1700宗求助個案,並舉其中一名羅姓中學職員,2021年曾向教育局投訴遭校長無理欺壓,局方將個案交回校董會跟進,最終不了了之。 校監未必了解學校運作 看到這裏,乜咁熟口熟面嘅? 諗吓諗吓,同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一名教師投訴被校長欺凌如出一轍。 不過嗰件事轟動啲,因為投訴人林麗棠老師跳樓,羅婉儀校長被炒。 教工會建議,教育局應主動向投訴人了解情况,避免法團校董會「自己查自己」。

  4. 2024年5月17日 · 2024年5月14日. 用「明日黃花」形容今日的教統會,王師奶心有不忍,但內心感覺確實如此。 教統會昔日主席粒粒皆星,都是名聲響亮的知名人士,如利國偉、范徐麗泰、楊紫芝、梁錦、王䓪鳴、林李翹如。 倘教統會不重要,這些精英也不會答允出任主席。 教統會曾經好有power,為香港教育定出方向,例如第三號報告書建議成立直資學校;第五號報告書建議五所師範學院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又建議成立「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第七號報告書建議成立「優質教育基金」。 這都是教育進展的大方向,當時教育龍頭的教育署長有責任一一實踐。 教統會主席失領導地位 時移世易,問責局長制度一出,連對教育有認識的鄭慕智6年任期內亦無所作為,教統會報告書到第七號已畫上終止符號。

  5. 2019年10月22日 · 2019年10月22日. 一場社會運動,令香港人政治覺醒,不論你是哪一方的陣營,總會留意着時局的發展。 過去4個多月來,街頭烽煙四起,莫說成年人,相信連10歲8歲的小學生,也感受到社會上的不安。 然而,不少學校對這個話題仍然是噤若寒蟬,原因是「政治不應帶入校園」。 但生活、學校、政治,三者真的可以割裂? 看來學生不應談政治勢將替代學生不應談戀愛」,成為當代熱烈辯題。 如果說性教育、宗教觀也應從小教起,那麼政治呢? 家長又應如何看待政治話題呢? 文:顏燕雯、許朝茵、沈雅詩 攝:馮凱鍵. 手繪公仔由受訪者提供. 暴力畫面多 合家歡時間避看新聞.

  6. 2019年12月3日 · 2019年12月3日. 跨性別青少年在香港普遍不被理解,其性別認同在醫療和學校的體制裏常受到否定。 2019年在香港教育大學舉行的亞洲性教育會議中,有一群跨性別青少年透過攝影作品和真人圖書館分享性別經歷。 我們了解到跨性別青少年的多元性,當中有性別較流動而且不需要醫療服務的「性別創意青少年」,亦有受性別不安感困擾而需求醫療支援的「跨男跨女青少年」。 性別創意青少年 衣著打扮表達性別. 性別創意青少年着重於充滿創意的「性別表達」。 他們透過不同於傳統期望的服裝髮型來表達性別,例如是男性化的女孩或是女性化的男孩。 他們的性別認同和出世紙上所列的性別,在人生中某些時候會一致,但是有些時候他們拒絕把自己的性別放在二元性別的框架中,可能是又男又女,或是不男不女。

  7. 2021年8月10日 · 2021年8月10日. 猶記得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滑浪風帆選手李麗珊獲得香港首面奧運金牌、實現「零的突破」後,這位「風之后」受訪時激動高呼:「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 」此金句多年來仍不時被引用。 相隔25年,劍擊選手張家朗在本屆東京奧運再為香港摘金,消息令人振奮。 這令我想起早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構想故事,主題是「假如足球員C朗出生於香港」,這個香港C朗會被考試、功課及課外活動攔阻,縱使有驚人的足球天分都會被埋沒,最終未能成為足球員。 故事雖然純屬虛構,但乍聽也相當可悲。 香港教育給人的印象仍舊是高壓、填鴨式,未能在學科成績以外造就學生,啟發他們其他潛能。 但今屆奧運會的張家朗,以及憑游泳項目兩奪銀牌的何詩蓓,讓我反思教育的意義與真正目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