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升學顧問 相關

    廣告
  2. 日語密集課程,一年達N3級程度,全面聽、講、讀、寫訓練,每週2堂,每堂3小時. 7月16日N5日語新班,名額少量,報名從速。

  3. 講座助你升讀英國Top10學府,了解留學申請流程、課程資訊、留學預算及就業前景等重要信息。 深入講解英國大學聯招系統UCAS,剖析申請流程及技巧,助你透過最適合的途徑進入英國頂尖大學。

  4. 6月11日或之前網上報名,合資格申請人有機會於6月底獲有條件取錄。 畢業生具競爭優勢,選擇投身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約90%

搜尋結果

  1. 耶魯大學/涉案主謀辛格(instagram@yale/VOA News) 家長共支付約2500萬美元 涉案的加州升學與事業顧問公司「The Edge College &... 他們被指利用行賄及詐騙手段,更改學生考試成績及冒充成精英運動員,令學生能成功考入耶魯、史丹福等名牌大學。

    • 副學士:世紀大騙局?
    • 責任誰屬?
    • 升學比率
    • 討論問題還是促成歧視?

    可能有人會說,千挑萬選,就是不要選擇副學士。事實上,對於副學士,不少香港的評論員都有一種莫名的厭惡和抗拒。他們列舉的原因不外乎: 1. 副學士無保證:讀完副學士後,升不到大學也找不到工作(香港01專題、太陽報的社論); 2. 升學率高是假的:高達九成學生未能升讀大學(Topick文章) 筆者覺得這些評論員只不過是出於反政府的立場而踐踏副學士,即是所謂的「為反對而反對」,而非基於事實和數據。針對以上的這兩個反對「理由」,筆者有以下的回應。

    容筆者反問:讀書的責任何在?教育的目的,又是不是售賣學位? 讀書從來都是自己負責——當然,老師有義務教育學生,解答學生疑難,但是學生還需要自行做功課和溫習。 有些評論員看到部分副學士學生成績不理想而無法升讀大學,居然沒有問詳情就指責專上學院,這豈不是「怪獸家長」嗎?事實上,成績差的原因可以很多,如老師教得馬虎、學生未能適應新的學習模式、學生選錯學科等等。 學生所面對的問題未必只有一個來源,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更何況,即使不幸碰上教學質素低下的講師,一個已經18、19歲的年輕人,也要懂得嘗試解決問題。如果成年人和評論員只懂得把矛頭指向專上學院或政府,學生是永遠不能夠解決問題的。

    不過,筆者相信,只要學生選讀心儀科目,盡力而為(肩負責任),成績必定不會太壞。他們能夠升讀大學的機會,自然也會比較高。 不過,升學比率又是如何?上網一看——眼花繚亂!有報道指九成副學士畢業生不能入讀大學,但又有部分院校標榜80%左右的升學比率。 無錯,部分專上學院的廣告列出升學比率時,沒有標明畢業生的升學細節。不過,只要追問院校的職員,總能夠得到一些內容更加詳細的報告。 一般而言,副學士學生有3個升學出路:政府資助學位、自資學位和非本地學位(一般稱為top-up degree)。 DSE成績理想的學生,經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升讀的學位,就是政府資助學位。DSE的分數要夠高,才可以入讀 —— 這正正就是供應和需求的原則。同樣道理,副學士的成績要夠高,才可以入讀政府資助學位。 自資學位...

    坊間評論員狠批副學士時,一方面提到社會歧視副學士畢業生,另一方面又不斷找出失敗案例,然後讓他們哭訴受騙的經歷。表面上,這些評論員十分同情失敗的學生,又明示或暗示政府辦學不力,責任最大云云。 然而,這些評論員鮮有提及那些成功由副學士升讀「名牌大學」(如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案例,也沒有提出確切的升學詳情與數據。一般的讀者看完這些文章報導後,對副學士畢業生的的印象又如何不會是負面呢?又到底是什麼原因,令這些評論員忽視成功案例呢? 明顯地,這些評論員(以及網上眾多更接近 propaganda,詳細分析欠奉的「懶人包」)的言論最終只會加深社會對副學士畢業生的歧視。 另外,如果以升學比率來衡量教育課程的存在價值,那麼同樣也不保證學生一定入讀大學的DSE考試(只能讓20-25%的學生上到大學)又應否...

  2. 相反,以提供職業主導課程的教育機構,卻成為他們升學的目標,顯示出職專教育或成港生升學的新趨勢。 青年入八大的願望減退 自九七回歸不久後,港府提出高...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副學士升職加薪機會比學位生低的現實,更加令未能升讀大學本科的副學士的長期增值歸零;反而有專業訓練的文憑生,更易在入職時就爭取到較高資薪,贏在起跑線。 副學士只能推遲進入職場的時間. 對於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主席張炳良所形容的「副學士可作為學生銜接上大學之用」,筆者不太同意。 終身學習對自我增值相當重要,有志之士可能在高中文憑試時未達到大學本科最低的收生要求,但其實很多學生只想把副學士當「救生圈」,推遲進入職場的時間,他們並未有清晰的人生或職場規劃。 反而在職幾年成熟一點的人,當中會有部份人自知不足,有志進修大學學位。 25歲之後的進修選擇,不再受中學文憑試的成績限制,有很多兼讀的課程接受有工作經驗的人士報名,比如香港公開大學,就提供給有志人士一個進修的途徑。

  5.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士、香港公開大學電子商貿碩士、美國麻省理工 (MIT)供應鏈管理碩士。 https://www.facebook.com/lanceso. 這星期教育界的一大新聞,是有上市敎育公司願意開出八千多萬年薪合約,從對手把林溢欣老師收歸其下。 比較之下香港打工皇帝年薪也是一億六千萬,只是兩倍多一點。 其實補習老師人工之高出乎大眾意料,正可反映大部分其中一個盲點,就是行行出狀元:只要你所在行業夠大而你又能出類拔萃,做精英之中的精英,生活絕對不會是問題。 相信兩天之前,無多少家長會希望孩子大學讀中文做老師。 而不是讀法律做律師的。 先說做到出類拔萃,商界有一本好書叫「從好到偉大」(Good to Great)說的是一般公司都能做好本業,但只有在本業做到最好最強,才能把公司做大。

  6. 今天是文憑試放榜的日子,考到好成績的同學當然可喜可賀。但對成績只是一般的同學來說,理解不同升學管道的前途及認真考慮升學以外的不同出路應該更為實際。

  7. 投稿. 只要比例太大,就一定是 IB 有問題?. 每年都有 15,000 個教資會資助的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給經聯招 (Jupas) 或非聯招 (non-Jupas, 即 GCE A-level, IB, 副學士等等) 的本地生,每年非聯招收生的比例都有遞增,而今屆比例更大,以醫科為例,取錄非聯招本地生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